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全球通史》讀後感大全

《全球通史》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全球通史》讀後感大全

《全球通史》讀後感大全

導語:《全球通史》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這本書問世30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不斷再版,不僅爲英語國家讀者所喜歡,而且還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全球通史》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全球通史》讀後感大全

篇一:

《全球通史》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這本書問世30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不斷再版,不僅爲英語國家讀者所喜歡,而且還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爲在全世界擁有最多讀者的通史類作品。

這部書包含了人類的起源、文明的嬗變,有帝國的更迭、宗教的擴散;有對歐亞大陸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運的宏觀思考,也有對著名歷史事件的詳細介紹;有對人性善惡本質的哲學分析,對文明是“詛咒”還是“福音”的辨證評價,也有對世界愈加兩極分化的人道關懷對人類歷史上諸多災難的淵源——社會變革總是滯後於技術改革——的憂慮與警示。

這本書之所以可以享譽世界,還在於它是“全球史觀”的代表作,是迄今爲止全球史觀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其實在西方,早在啓蒙時代就有人試圖以全球視野來闡釋歷史。

正如作者本人所說,我們自己這一代人是西方主導的歷史觀中成長的,我們也生活在一個西方主導的世界裏。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是西方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霸權的時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這後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結束了這種霸權,世界地圖上歐洲殖民帝國的消失就證明了這一點。地圖上許多地方的名字和顏色都發生了劇烈變動,從而顯示出20世紀中葉涌現出來的這個新世界。

我們漸漸不情願地認識到,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傳統的西方導向的歷史觀是落後於時代潮流並有誤導性的。爲了理解變化了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儘管伴隨着種種精神求索的陣痛,世界卻已經完成了其從舊到新的轉變。

新世界需要新史學。20世紀60年代的後殖民世界使一種新的全球歷史成爲必需,作爲讀者,作爲一個中國人,在看到這部《世界通史》時受到了一種震撼,這是一部真正打破了國家界限的作品,它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審視整個世界從古至今的每一幅過往的畫面。是呀,人類總是要向前看的,不能總在打破一種桎梏而進入另一種桎梏,而是要超越這些桎梏,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之上。

感謝作者,也許一部書的價值不在於他在學術上取得如何大的成就而是在於他也許會影響某個讀者的生活態度,進而可能影響讀者的一生。

篇二:

一直都知道讀史可修身知史可養德 。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儘管《史記》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學價值文學價值但是它也只記載了一國之史。縱觀我國的史學著作超出一國範圍面向世界的無不受西方思維的影響這不但體現在思想上而且體現在著作的佈局上。在我國史學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錢茂偉所批評的 “在《傳統史學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對以前人結論代替自己研究的惡劣學風進行了批評明確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個結論都是特定時代、階級、學識的產物。在引用前人結論時一定要先作具體分析切忌斷章取義地搬用前人現成的結論來代替自己的具體研究"。”他們丟棄了史家珍貴的靈魂這靈魂是史家之所以成爲史家最重要的東西丟失了它也就丟失了成爲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寫的並不只是一本介紹過去的書而是一個高尚的靈魂。

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對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與一般卷帙浩繁的史書,讓史料、歷史事件佔多數,而是用一種定論性的話語將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有關文明、朝代的更替、社會制度的變遷等等問題做了一個總結性的闡釋。

二十世紀是一個發展的世紀人們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發展超過了以前的總和[]。但這也是一個讓人類悲痛的世紀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人類在發展中也被一些問題所困擾如: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水資源短缺資源枯竭恐怖主義宗教矛盾......這些讓在發展中的人類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戰結束後爲指引人們走出迷茫韋爾斯寫成《世界史綱》一樣斯塔夫裏阿諾斯爲在迷茫中的人們寫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裏阿諾斯教授在《致讀者》中寫道"這種多樣性顯示出21世紀在擁有巨大潛力的同時也面臨着巨大的危險。雖然歷史學家沒有魔法師的水晶球不能夠準確的預知將來但是他們能夠基本確定地預測到21世紀既不是烏托邦也不是地獄而是一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世紀。至於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夠實現則取決於這本書的讀者你們在未來幾十年中的所作所爲將是有決定意義的。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現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騙式的烏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憂天式的悲觀預言現在到了對現存的實踐和機制做一個冷靜的再評價的時候了我們應當保留那些性質有效的拋棄那些不合適宜的--這正是當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着這樣一種精神本書纔有了這個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於這一在評價的過程從而實現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拋棄他所反對的"卑微目的"。

記得馬克思主義說,事物總是有着"產生-發展-消亡"的過程的,那麼人類呢?我們在不斷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挖掘自己的墳墓嗎?我們會最終殊途同歸地走向末日嗎?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的人來說,生命的過程遠遠比結果來得重要,所以即使我們走向毀滅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驚恐。我們對於歷史的研究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認清現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來,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現在的一切。

篇三:

一直都知道讀史可修身知史可養德。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儘管《史記》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學價值文學價值但是它也只記載了一國之史。

縱觀我國的史學著作超出一國範圍面向世界的無不受西方思維的影響這不但體現在思想上而且體現在著作的佈局上。在我國史學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錢茂偉所批評的‘在《傳統史學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對以前人結論代替自己研究的惡劣學風進行了批評明確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個結論都是特定時代、階級、學識的產物。

在引用前人結論時一定要先作具體分析切忌斷章取義地搬用前人現成的結論來代替自己的具體研究”。’他們丟棄了史家珍貴的靈魂這靈魂是史家之所以成爲史家最重要的東西丟失了它也就丟失了成爲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寫的並不只是一本介紹過去的書而是一個高尚的靈魂。

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對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與一般卷帙浩繁的史書,讓史料、歷史事件佔多數,而是用一種定論性的話語將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有關文明、朝代的更替、社會制度的變遷等等問題做了一個總結性的闡釋。

二十世紀是一個發展的世紀人們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發展超過了以前的總和。但這也是一個讓人類悲痛的世紀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人類在發展中也被一些問題所困擾如: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水資源短缺資源枯竭恐怖主義宗教矛盾……

這些讓在發展中的人類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戰結束後爲指引人們走出迷茫韋爾斯寫成《世界史綱》一樣斯塔夫裏阿諾斯爲在迷茫中的人們寫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裏阿諾斯教授在《致讀者》中寫道“這種多樣性顯示出21世紀在擁有巨大潛力的同時也面臨着巨大的危險。雖然歷史學家沒有魔法師的水晶球不能夠準確的預知將來但是他們能夠基本確定地預測到21世紀既不是烏托邦也不是地獄而是一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世紀。

至於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夠實現則取決於這本書的讀者你們在未來幾十年中的所作所爲將是有決定意義的。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現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騙式的烏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憂天式的悲觀預言現在到了對現存的實踐和機制做一個冷靜的再評價的時候了我們應當保留那些性質有效的拋棄那些不合適宜的——這正是當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

也是本着這樣一種精神本書纔有了這個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於這一在評價的過程從而實現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拋棄他所反對的“卑微目的”。

記得馬克思主義說,事物總是有着“產生—發展—消亡”的過程的,那麼人類呢?我們在不斷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挖掘自己的墳墓嗎?我們會最終殊途同歸地走向末日嗎?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的人來說,生命的過程遠遠比結果來得重要,所以即使我們走向毀滅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驚恐。我們對於歷史的研究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認清現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來,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現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