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大全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大全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大全

導語: 那時候的愛情,就像是一場霍亂,來得猝不及防,然而當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它已經消耗殆盡。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大全

篇一:

對於哥倫比亞作家的作品,最初的瞭解僅限於其前幾年名聲大噪的《百年孤獨》,這本書被譽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偉大作品”。當時,我懷着好奇以及憧憬的心情對這部作品閱讀。經過三天的嘗試性閱讀後,我痛苦的發現:實在看不下去這本書。之後,在同學的推薦下,又瞭解到《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小說很值得一讀。

1 背景

本文的時代背景大致設定於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的哥倫比亞城市卡塔赫納。社會背景是哥倫比亞剛剛從西班牙獨立50年後的一段時間,此時的哥倫比亞內戰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這是一個風雲激盪的時代。

2 主要人物分析與評價

優秀的小說對於人物的刻畫並非是單一的臉譜化的,小說的每一個人都有其閃光點以及缺陷。主要人物處於都處於社會階層中的上層,阿里薩是航運大亨的侄子,烏爾比諾是享譽全城,備受尊重的醫生。這兩位男性角色都爲當地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因此獲得了相應的社會地位以及尊重。另一位主要人物,小說的女主人公費爾米納是大亨之女。據小說後面介紹,其父親達薩是一位手眼通天的商人,所做的生意設計到生活物資,軍備物資,各種手段令人咋舌。

2.1 烏爾比諾

醫生是一位典型的精英人士,出生高貴,家財萬貫,才華橫溢,是當時最受青睞的單身漢。同時,他推進了醫院改革,改進了當地的衛生條件,改善了飲水條件,大大減小了霍亂的發病率,同時推行了歌劇的發展與流行。烏爾比諾是一位有責任,有擔當,值得人民稱讚的好醫生。在愛情上,他思想浪漫,充滿激情[3]。

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被自己傳統觀念所禁錮的懦弱男子。面對母親對妻子的刁難,他選擇不作爲的方式。除此之外,對自己的妻子也並未保持忠誠。綜合其承擔的所有角色來說,烏爾比諾醫生是值得稱讚以及肯定的。

2.2 費爾米納

費爾米納是一位率性而爲且倔強的女性。面對癡情但位卑的阿里薩,她選擇拒絕。對於身邊人的規勸,採取的都是反抗的態度,而自己憑藉一剎那的感覺來行事。在拒絕阿里薩之後,也是藕斷絲連。在丈夫去世短短的一段時間內便與他人暗通款曲。但是由於丈夫的懦弱,她過的是寄人籬下、逆來順受的日子[3]。總的來說,她是一位感性的美麗女性。

2.3 阿里薩

阿里薩面對愛情的失意,他選擇放縱自己,共交了622位“女伴”。傷害自己的同時也在傷害其他人,小說中直接造成兩位無辜女性的身亡。同時讓我感到滑稽的是,他一直堅信自己對費爾米納保持着“童貞”。實在是一位不知廉恥,虛僞的道學家。唯一的亮點大概是追尋了半個世紀的愛情吧。

2.4 特蘭西託

特蘭西託是阿里薩的母親是一位開放而偉大的母親。在青澀的兒子追求愛情茫然無措時,她爲兒子出主意想辦法“爭取的第一個人是她的姑媽[1]”。在兒子受到愛情的挫折時,“軟弱者永遠進不了愛情的王國[1]”在兒子受到愛情的打擊時,她也不遺餘力地寬慰兒子。同時,也是位精明強幹的母親。她通過自己勤勞與智慧所攢下的積蓄,竟然能爲兒子買下一座大房子。由於文化的差異,相對於大部分中國家長的簡單粗暴,是非常可愛可敬的一位母親。

3 主要人物關係分析

3.1 費爾米納與烏爾比諾醫生

我在開始讀文章時,認爲兩人是模範夫妻。小說第一章用大量的筆墨來描繪烏爾比諾醫生住宅的豪華與精緻,“客廳有一扇巨大的石色古香的玻璃門和飯廳隔開,上面雕着茂密的葡萄藤和一串串的葡萄[1]”以及“客廳裏的傢俱,包括活哨兵似的壁鐘在內,都是清一色的十九世紀的英國貨[1]”等等。這些都表明了烏爾比諾醫生的經濟條件是極其優越的。另外,文中有這麼一句“只要他的妻子不僅是加勒比海地區最漂亮的女人,而且是最幸福的女人,他就知足了[1]”。通過對烏爾比諾醫生對於妻子養動物忍讓,從側面描繪了這是一個和睦的家庭。在第一章第二節,同樣有這麼一句話 “他們相依爲命,誰也離不了誰,誰也不能不顧誰,否則他們一刻也活不下去[1]”,雖然有一些諸如找不到肥皂的小摩擦,但是總體給我一種伉儷情深的感覺。同樣在小說中的外人看來,兩人的關係也是完美的,是模範夫妻。在烏爾比諾醫生身故後,費爾米納的表現也更加印證了我的論斷。但是,隨着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一開始醫生對於妻子的追求也並非是單純的愛慕之情,面對費爾米納的美貌,也是夾雜虛榮心在裏面。小說中這樣寫道“他心裏明白,他並不愛她。他娶她是因爲他喜歡她那股傲勁兒,喜歡她的沉着,喜歡她的力量,同時也是因爲他的一點虛榮心[1]”。費爾米納對於烏爾比諾醫生的追求剛開始是抗拒的。但在周圍人尤其是父親的影響下,以及與表姐的一次夜談後,她放下了戒備。她堅定地走向了別人都認爲幸福的婚姻,那時,她也一度認爲自己是幸福的。烏爾比諾醫生也確信,“要建立深厚的愛情是毫無問題的[1]”。

然而,這幸福的背後也隱藏着齷齪。烏爾比諾醫生也出過軌,而且出軌對象是費爾米納完全看不上的黑人—林奇夫人,雖然醫生解釋她是黑白混血,但這對於費爾米納刺痛的自尊心顯然是無濟於事的。同時,他也是一個“因自己姓氏的社會分量才顯得軒昂不凡的可憐蟲[1]”。因爲他面對母親對於妻子的刁難無所作爲。對於出軌事件的處理也表明了他的懦弱與膽怯。他們兩人的關係側重於穩定的婚姻關係,這在我看來是比較容易讓讀者信服的,小說中一句話“對於一對恩愛的夫妻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1]”。我的理解在於,一段持久的婚姻一定是穩定的,而非大起大落。可惜的是,本書是《霍亂時期的愛情》而非《霍亂時期的婚姻》這樣的婚姻,最終將被愛情取代。

3.2 阿里薩與費爾米納

阿里薩對費爾米納感情的開始源於一天下午的送報。彼時的阿里薩還是一個青澀少年,而且也頗受少女的歡迎。對於愛情的追求,小阿里薩採取的是樸實單純的方式—寫信與拉琴。然而,通往愛情的道路是坎坷崎嶇的,文章中的“幻夢”一詞準確的定義了這段感情。少年的戀愛沒有經濟與社會地位的支撐下必定是脆弱的,尤其對於費爾米納來說。當她的父親發現後,費爾米納縱然通過絕食等行徑來反抗,但依舊是徒勞的,只能隨着父親旅行。在漫長的旅行中,費爾米納與阿里薩同時保持聯繫。但是,令我感到詫異的是:迎接阿里薩望穿秋水等待的是費爾米納的拒絕“不必了,忘掉吧[1]”。她拒絕承認兩人之間曾經的感情,拒絕阿里薩的一切,認爲“她的愛情只不過是個海市蜃樓[1]”。而剛剛費爾米納還在爲兩人置辦桌布。這種輕率的行爲,讓我不經開始可憐阿里薩。說實話,當時我看到這裏的時候,已經有點想棄書了。到這裏兩人的感情戛然而止,直到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後。

當烏爾比諾意外逝去,阿里薩重新燃起了對愛的希望,在醫生的墓地上選擇表白。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對於老年阿里薩的表白,費爾米納毫無準備,情急之下說出了嚴重的話語:“但願你在世界上的日子也不長了[1]”[]。但阿里薩並未放棄,通過打牌接近費爾米納。最後,又通過自己的權力之便,與費爾米納旅行重新確立了兩人的關係。他們兩人的關係是羅曼蒂克式的,是跨越了時間,偏見和世俗的愛情,這也是作者所宣揚的價值觀。

3.3 阿里薩與其衆多女友

在我看來作者所描繪衆多男女關係,如“忠貞的、隱祕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同時集中於一個人身上讓我感到有些荒誕。可能是由於文化差異或者我個人的人生閱歷尚淺,我對於這種混亂的男女關係是難以認同的。而且,阿里薩有一個怪癖—將自己的風流事件記錄下來。對於世人來說,這種諱莫如深的敏感話題在阿里薩心中只是一個平凡的經歷而已。作者爲阿里薩這種行爲進行了辯解“精神的愛情在腰部以上,肉體的愛情在腰部以下[1]”。對於阿里薩的行爲,我實在是難以認同。

4 總結

4.1 主要內容

就小說格局來說,小說以阿里薩與費爾米納長達50年的愛情糾葛爲主線,穿插描繪了哥倫比亞社會的人情風貌,生活習慣,社會習俗等等多方面內容。更是通過阿里薩放縱的私生活對當時各個階層,各種精神風貌的的女性進行了刻畫。

4.2 傳遞思想

在本小說顯然對愛情的追求超越了其他的道德規範。通過對阿里薩各種類型的雨露之情描寫突出了阿里薩對費爾米納執着。尤其是在雖然兩人垂暮老矣,但卻依然不顧萬難選擇愛情了這點上,更加凸顯了作者對這種愛的肯定與支持。在馬爾克斯那裏,愛情不僅是對常規的偕越,對一切中產階級世俗偏見的挑戰,而且是一種“千真萬確的現實[1]”:它既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未來,從而愛情本身就是對幻想的摒棄,對真實—僅只屬於當下現在的人的真實的追尋[2]。

4.3 個人感受

本書讓我對南美文化中的愛情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同時,作者所傳達的浪漫情懷以及對人性準確把握固然讓我尊重,然而囿於文化差異太大,實在是難以認同某些觀念和行爲。阿里薩對於費爾米納的愛與其說是執着,不如說是偏執。從阿里薩個人成長環境來講,他出生於單親家庭,在成長中難免會有一些性格缺陷。對於愛的追求成爲了阿里薩的人生意義所在,包括他對事業的追求也是爲了重新得到費爾米納的關注。因爲他的偏執的愛,於是冠冕堂皇的傷害別的女性。這是一種極其自私可恥的行爲。但是,從另種一種角度講,這種對愛的偏執在我看來也是很可憐的,尤其是在他失去母親之後。

另外,愛情並不僅僅屬於年輕人,它還屬於那些痛苦地注視着時間流逝的老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年時代的愛情迷狂中夾雜着更多的幻想或慾望,而老人的愛情卻鄧樣樸素而富於生命的智慧[2]。

4.4 其他

小說結尾讓我感到震撼的一點短短50年的時間,滄海桑田曾經寬闊的河流現在已經幾盡乾涸,曾經的參天大樹如今已經變成枯焦的平地,人類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傷害真的是觸目驚心的。

篇二:

談談情,說說愛

這是馬爾克斯對愛情的各種揣摩與思考後的傑作,他把自己對於漫長時間描寫的能力與愛情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無形中表達了自己對於愛情的觀點。

愛情,是文學作品的永恆主題,可惜的是很多作者寫了很多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最後還是對愛情一無所知,可恨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自己本身就不相信愛情。很多偉大的作家都討論過愛情,馬爾克斯在這本書中也用一個故事寫了自己的愛情觀。他說,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這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首先,他探討了愛情與時間的問題。他的觀點很明確,活到老,愛到老,他不只一次提到51年這個漫長的時間,並且乾脆讓小說中的人物來表達這一觀點。費爾米納的兒媳就是這樣,她站在婆婆的一邊,她支持婆婆的行爲,並且努力說服丈夫也接受。另外,對於自己女兒的胡言亂語,費爾米納做的堅決,甚至可以說是絕情。女兒的反對所造成的她的厭惡情緒,比她年輕時與阿里薩的關係遭到父親的反對時的反映更加強烈。我們都說愛情是永久的,我們都期待地久天長的愛情。我們爲一對牽手過馬路互相攙扶的老人而感動,說明打心底裏我們是這麼相信的,可是,如果你得知這對老人沒有結婚,只是處於戀愛階段,你又會作何感想?或者說,老人是否可以擁有愛情?在這本書裏,前半段多是阿里薩荒唐的單相思與費爾米納朦朧的少女情愫,那種單純青澀的確美好,但是,這種經歷了人世滄桑之後的兩心相悅纔是愛情的最美階段,這個階段的愛情纔是費爾米納一直所向往的,書中寫到“他昔日的信中沒有一行字,他自己令人厭惡的年輕時代中沒有一刻鐘曾使她感到一個星期二的下午由於沒有他在身旁而顯得如此漫長,如此孤獨,如此難以忍受”。此外,小說中也提到,當年費爾米納放棄與阿里薩的關係是由於在她眼裏,他更像是一個影子,而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如今,五十一年後的重逢,站在她面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這就牽扯到愛情中的另一個問題,即戀愛關係的處理問題。關於費爾米納年輕時對阿里薩的拋棄,並不是小說裏衆人物所猜測的攀高枝,而是他們當時的戀愛關係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費爾米納說“今天,看到了您,我如夢初醒,我們之間的事,無非是幻想而已”。這句話很值得玩味,年輕時的費爾米納,愛的其實並不是阿里薩這個人,而是自己想象中的阿里薩。所以她總感覺阿里薩是一個影子。那隻不過是懷春少女的浪漫幻想,當她真真切切地面對這個人的時候,她發現他如此普通,與自己想象中的相差甚遠,於是她決定結束這段關係。而到了晚年,阿里薩經歷了那麼多事情之後已是一個成熟的男人,在與多個女人的戀愛關係使他成爲一個情場高手,他一直保持着一顆火熱的戀愛的人,但他褪去了年輕時的稚氣與傻氣,成長爲一個成熟的男人,所寫的信件比起年輕時的浮誇,更多的是對生活的感悟,這樣的一個男人試問哪個女人不愛?況且,他又有了自己穩固的經濟地位。這也告訴我們,在成熟的戀愛關係中必須是兩個成熟的人,有思想有獨立的經濟地位,而年邁的阿里薩與費爾米納,正具備了這兩種條件。

小說中,馬爾克斯還進一步回答了另一個問題,一個人可否同時愛上很多人。他的回答也是肯定的。內容提要上說,這本書描繪了各種類型的愛情,高尚的、幸福的、貧窮的、庸俗的、羞怯的、粗暴的、放蕩的。其實我倒認爲這樣的描述是不準確的,雖然這是在概括阿里薩與其他女人的愛情。她們是費爾米納的替代品嗎?說是替代品就太武斷了,畢竟阿里薩是真真切切地愛過她們的,小說中也有明確的回答。人的感情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性遠遠超過了非黑即白的邏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可愛點,這種可愛點一旦被別人發現就會愛上,所以一個人是可以同時愛上很多人的。但是,總會有一個人集中了你所有愛的點,於是當你遇就會有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從而斷絕了之前的那些關係。阿里薩就是這樣,當他重新捕獲了費爾米納的愛情之後,他就結束了與最後一個情人的關係而一心一意對待費爾米納。

另外,這本小說的結構也很巧妙,它大致是以三個人的視角展開敘述的。第一章主要是烏爾比諾醫生,而後面的幾章是阿里薩,費爾米納以及烏爾比諾醫生的視角的穿插,等到了後面章節,隨着故事發展到醫生去世之後,醫生視角也逐漸退出,完全變成小說男女主角的互相敘述。這種敘述方法其實是很新穎的。作者用的全知全能性的第三人稱敘述,但是又透過主人公的視角去敘述整個故事,有時會有重疊的部分,但又不會使人感覺冗雜,並且這種穿插是天衣無縫的,完全沒有牽強附會的感覺。這點也正顯示了大師的技巧。

有的時候我會想說,這種描寫人類共性的作品能夠跨越國界,跨越時間來到我們身邊,是因爲它描寫的是我們熟悉的東西,而作者更像是一個更加睿智的長輩,給我們了一些關於愛情的有益建議。

篇三:

最近借了朋友新買的書——《霍亂時期的愛情》來看,昨天剛剛看完,就想寫篇讀後感,不爲別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免時間長了便什麼都忘了。

讀着《霍亂時期的愛情》,儘管作者在其中以烏爾比諾、費爾米娜。達薩和阿里薩之間的愛情故事爲主線,給我們描述了很多種愛情,但是在我看來,這本書裏描述的不僅僅是愛情,還包括歷史和人在老年。

關於愛情,從總體來看,書中描述的愛情包括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如此種種,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類型,而且每一種都描寫得透徹,描寫得一針見血。但只有主人公費爾米娜、達薩、烏爾比諾的愛情故事是主線,就如同一條河流,貫穿於小說的始終,如河流一樣涓涓而流。其他的愛情,有阿里薩像捕獵似的獲得的各種類型的愛情,也包括烏爾比諾與林奇的短暫愛情,這些就像河流中偶爾突出的一塊塊石頭,即使在河流中也會形成小小的漩渦,但是卻不能阻止河流繼續向前流淌。就如同我們的婚姻生活,也許中間會出現一些影響其順利進行的因素,比如現在最常見的所謂第三者插足,但是隻要婚姻的雙方,愛依然存在,那麼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樣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渦,終將會被河流丟在歷史中,而真愛永恆。就像阿里薩對費爾米娜一樣,愛一直在,也終究陪伴他們到生命的盡頭,一直到“永生永世”。

關於歷史,在所有愛情的描述過程中,作者也展現了哥倫比亞的歷史。內河的容顏的改變與阿里薩愛情心理的變化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關係。在他年輕的時候,爲了忘卻被費爾米娜拒絕的痛苦,他踏上了內河航行,當時的河岸隨處可見的短嘴鱷、河牛、河裏豐茂的水草,茂密的熱帶雨林都噴發着勃勃生機,而那時的阿里薩卻是已經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隨着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革新,人類的貪婪,到阿拉薩老年以後,爲了費爾米娜再次踏上內河航行時,河岸兩旁存留的只是光禿的樹樁、零星的僅存活於動物園的動物,轟鳴的飛機、冒煙的汽車,大批的捕獵者,污染的河水……可是這也沒有能讓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於能和費爾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薩的心情很是高興,在因霍亂而不能上岸時,他仍然沒有感到沮喪,而是告訴船長一直航行下去。

關於老年,小說開頭就講了烏爾比諾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對老年的各種徵兆的恐懼和不安,無法面對老年的各種不堪,以至於用死亡來拒絕這種不堪,維持所謂的一生的尊嚴。再到後面,烏爾比諾在年齡已經很大的情況下還爬高捉鳥而不幸摔死;阿里薩其中一個情人說,我們都有一股禿鷲的味道,正如作者說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時候所發出的一種酸腐的味道;還有阿里薩自己因不想承認自己老了的事實,而在醫病的時候拒絕相信醫生的話,而自欺欺人地說自己很快就好了,絕對要不了醫生所說的三個月等等,都展現出了人對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絕。但同時,我們又看到了老年人熱愛生命、迴歸青春的希望。在小說最後,費爾米納早已枯萎的愛情又被激活,且漸漸灼熱起來,費爾米納與阿里薩在半個世紀後終於走到了一起。在內河航行的日子裏,兩位老人如患上“霍亂”一般迷醉,他們的愛情似乎冒出了騰騰的蒸汽。這簡直就是愛情挑戰死亡、青春活力衝擊生命極限的神話。這讓我們感到老年並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堅持,老年依然可以有愛情,而且這種感情沒有期限,如果非要給它一個期限的話,那就是阿里薩“在五十三年零十一個日日夜夜前就準備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經典讀物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