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三篇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三篇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三篇

導語: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全球通史》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三篇

篇一:

有人說讀史就是在讀故事,其實本是如此,我們以後來人審判的視角去看待前人的生活,其實並不客觀,最大程度的理性也只是保持個人邏輯上合理。在不能完全客觀的前提下,我們不應該去評判歷史,以現代人的思維和眼光去對前人品頭論足是沒有意義的,唯一應該做的是多思考。汲取其中的養分爲己所用,對個人、時代、社會而言都是大有裨益。

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就給人這樣的感覺,正如書中所言,每個時代都要編寫自己的歷史。不是因爲早先的歷史編寫的不對,而是因爲世界完成了自己從舊到新的轉變,所以每個時代都會面對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疑問,探索新的答案。

書中一直在強調歷史事件發展的邏輯性。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一直在變革,而且不同的地區會有較大的差異,有的人會去計較所謂過渡的時間,用以比較各個國家甚至是民族之間的差異,但實際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無論是從食物採集到食物生產,還是從部落文化過渡到城市文明,抑或者是從農業社會更迭爲工業社會,都不是因爲某個人或者是某些人的突發奇想而發生的,總之,當時發生的不是一件事,這是一個過程。

我們清楚地知道人口的增加導致了農業革命,而農業革命反過來又支持了更大規模的人口增長。當農業漸漸代替採集業的時候,人們開始嘗試種植更多的植物來適應不同的環境。這就是良性的循環,當簡單的植物採集不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的時候,自主的培育糧食就成爲新的出路,創新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果相生,農業的傳播擴大也讓不同地區的人們開始培育更多的植物,從中總結出的經驗和方法讓食用植物更加具有普適性,如墨西哥的玉米,美洲的土豆,中東的芭蕉等植物。當人們把實踐中的經驗運用到改良上之後,植物也因爲人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間接地推動了農業的發展。歷史本身就是邏輯最嚴謹的教科書,是環環相扣,最爲精彩的魔術,所有看似突然的變化,都有蛛絲馬跡可循,那是一張由幾十億人的蹤跡編成的巨網,沒有人可以置於其外。

歷史與現實:

《全球通史》雖然是史書,但卻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讓我意識到史書可以是啓示類文本,面對不同的話題,不變的是對本源的追溯。作者看似在平靜的闡述從史前到21世紀的歷史,但也一直不忘提醒讀者認清現實世界和歷史的內在聯繫。從而使讀者的思維能夠跨越時空的限制,在歷史和現實的兩個時空裏自由馳騁,甚至由此產生出自己對歷史事件的聯想和對比,產生出自己思想的火花和創作的衝動。讀後感·當然,《全球通史》並不只是一本有深度的書,斯塔夫裏阿諾斯以自己對歷史和哲學的深厚功底,同時無限的延伸了作品的寬度,書中有對人性善惡本質的哲學分析,對文明是“詛咒”還是“福音”的辨證評價,也有對世界愈加兩極分化的人道關懷,對人類歷史上諸多的災難的淵源——社會變革總是滯後於技術變革的警示和憂慮等等。

歷史沒有可以省略的部分,前因後果,一脈相承。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以其內在的嚴密邏輯和浩瀚廣博的知識讓我領略到歷史的精彩,緊循着這樣嚴密的邏輯線,所有的文化優勢都應慢慢轉變爲經濟優勢。我們可以冷靜的探索,釐清其中的線索,汲取養分爲己所用[]。不執著於眼前,心中自藏乾坤,靜言巧思,亦不失爲上乘。作者:羅立清

篇二:

斯塔夫裏阿諾斯所著的《全球通史》雖是長篇鉅製,然主旨只有一個,便是介紹人類各階段文明的興衰之史。但我感到,在外敵入侵時,除了軍隊力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自身的骨氣。

正如福熙元帥在“一戰”結束後說的:“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一戰”結束後,參戰的各國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動的內心,暫作休整。雖然未再發生大型戰爭,但日本侵佔了滿洲,德國吞併了奧地利。這等於把它們置於“二戰”最有利的位置。這是爲什麼?就是那些“元首”們膽小怕事,便將一種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現給外人!

“二戰”揭開大幕,敦刻爾克大撤退後,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獅計劃”,魔爪伸向了英倫三島。日復一日的狂轟濫炸,雖然一開始德軍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國居民,並未有一絲一毫的動搖,也不見有人心惶惶的時候。反而,這段轟炸時期堅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們爲皇家空軍的勝利歡呼,士兵們則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戰鬥。終於,希特勒第一次沒有達到他的目的。看,這就是骨氣的力量!

回過頭來看我們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自1937年起,至1943年開始反攻,總是不斷地有人投向日本。我們的民族難道真是如此窩囊嗎?不!抗日名將英雄輩出。那麼,爲什麼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緊。因而,這些人爲後人所不齒。

戰爭,如此殘酷。正是因爲這殘酷,它培育、磨礪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在這試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現出來。

篇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讓我感悟很深的書——《世界通史》。世界通史,字面的意思是記錄那些具有重大意義是事情,可是,翻開書,裏面卻大多是戰爭!什麼“馬拉松戰役”“溫泉關之站”“紅白玫瑰戰爭”……

一次戰爭要死多少人啊!如果有那麼多的人力,精力,財力,爲什麼不拿來建設我們的家園,反而去破壞它呢?我不解。都說戰爭是富人發起的,死的卻是窮人。你們還記得在南京車站痛哭的那個小男孩嗎?還記得在覈戰爭中受到傷害的人嗎?他們重則死亡,輕則致殘,連在肚子裏的胎兒都不能倖免。可是,我試問,他們有什麼錯要遭此滅頂之災呢?他們都是無辜的啊!

戰爭對全人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可爲什麼還要戰爭呢?那些被權勢衝昏頭腦的人啊,清醒吧!

我們渴望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度,那裏有鮮花,有歡樂,伴隨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