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追憶似水年華》讀後感大全

《追憶似水年華》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追憶似水年華》讀後感大全

《追憶似水年華》讀後感大全

導語:《追憶似水年華》是馬塞爾普魯斯特的代表作,作者改變了小說的傳統觀念,以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爲描寫對象,爲日後形形色色的小說流派的出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追憶似水年華》觀後感,大家快來看看。

《追憶似水年華》讀後感大全

篇一:

追憶是一種心情

我覺得這是第一部我看完覺得它是一部電影的電影。

儘管它什麼也沒講。

可是當電影結束時,我想它是一部讓我產生共鳴的作品,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爲,在最後的樂聲響起時,我只有一種“追憶似水年華”的心情。

然而我並不是一次性看完的,但它意識流的表現,即使是160分鐘不間斷地觀看和我兩天斷斷續續地看完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因爲它沒有情節,或者說,它不需要情節,當整部作品的主題是一個多情之人的追憶時,它無須邏輯。

我沒法找到一個安靜的環境來仔細欣賞這部影片,於是,我在樓上裝修,樓外放炮,對面造樓的喧鬧聲中,看完了它,心情卻無比平靜,這是它由內而外安撫我的,我一開始也沒有想去了解其詳,只是想去感受,那份朦朧落寞的氛圍。

影片鏡頭的轉換,架構的設計,人物的對白,音樂的留白,每一點都在契合追憶。尤愛整部電影的各式鏡頭,如此精妙而恰到好處,隱喻的嫁接也相當自然,卻又能被捕捉,然後輕笑一聲,隨它而去。

它一言不發地顛覆了我對電影多年的偏愛類型,我想過去的我不會耐心看完整部作品的,就像我讀不完整套的《紅樓夢》和《源氏物語》,它們與書作《追憶似水年華》一樣鉅製冗長,它們都表現繁華落幕的荒涼無力,特別是在短暫的歡樂和熱鬧的襯托下,有種置身事外的離開感,是被動的隔絕,但是卻沒有了曾經的恐懼。

看完電影,讀完書,並不是最終目的,真正可以作爲一個階段的結果的是自己的體悟,所以不在乎這體悟有多少內容或者意義,它已經真切融入了我的生命,沒有任何聲響,沒有任何預兆,這般低調動人,而將在我的追憶中無限延展和閃回。

篇二:

讀《追憶似水年華》,是一次美妙的精神漫遊。在一個個寂靜的夜晚,靜靜地走進普魯斯特的世界,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心靈怎麼繁衍、成長爲一個闊大幽深的花園。

《追憶似水年華》是我讀過的所有長篇小說中篇幅最長情節最散漫隨意的一部,它沒有嚴謹的故事,除了馬賽爾以外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但沒有一部長篇小說讓我如此着迷,我彷佛面對一座規模浩瀚博大、結構精緻繁複的宮殿,推開那扇看似平凡的門,發現裏面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世界。普魯斯特用其精美、精細和精微構造出了一種博大的氣勢。

《追憶似水年華》以敘述者“我”爲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爲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出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着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

在小說中,敘述者“我”的生活經歷並不佔全書的主要篇幅。這種回憶表現的是“自我”,是人的內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小說大量採用了自由聯想的方式,一物誘發一物,一環引出一環,形成作品意識聯想自由流暢的態勢。在這本小說中,“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如一連串在海中跳躍的浪花。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驚訝於作者豐富的學識。書中大量的引述貫穿了整個歐洲的歷史、文化、藝術、文學,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或世界通史,令你無所適從,找不到自身歸宿地。正是這樣的原由,使理解的難度大大加大。但是我可以完完全全從另一個方面去接觸它,感觸它,書中到處所流露出的飽富激情但卻倍受壓抑的感情,它甚至令我有種窒息的感覺。

讀《追憶似水年華》,很自然地讓人想起雨果的話:“比海洋和天空更爲遼闊的,是人的心靈[]。”普魯斯特的生活不算太曲折,生活閱歷也不算太豐富,生活所見也是有侷限性的。他沒有高爾基這樣的坎坷多難的青少年時代,也沒有傑克·倫敦和海明威那樣的傳奇經歷。如果沒有寫《追憶似水年華》,人們在墓地回顧他的一生時大概非常平淡。然而在他的小說中,他把心靈之門打開,用他不由自主的回憶方式把這平淡的一生寫得曲折而奇妙。心靈的豐富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心靈的世界是最神祕也是最浩繁的,天地萬物,都可以包孕在心靈的世界中,變幻無窮,縹緲無際。當然,只有那些才華出衆、思想深邃的藝術家纔可能爲世人破譯並展現這個世界,而且也僅是這世界的一小部分。

在普魯斯特看來,人最真實的世界是在回憶之中,因爲回憶,人們才感受到時間的存在。而當前的瞬間,卻常常因爲有太多各種各樣的考慮而平淡地掠過去了,直到變成回憶之時才顯示出其真實的價值來。而回憶的產生,不是靠對某個細節,某個情景的主動的追憶。而是在某個時候,因爲某個微小的感受與昔日所經歷的契合,從這個小小的感受,回憶便自然地展開到面前來。

此外,作品的結構和語言也極有特色。對於作品的結構,序言裏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圓拱”。斯萬家和蓋爾芒特家的兩條線索在作品裏發展,最終匯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一般的一部家族史。普魯斯特的文字也相當優美,尤其擅長使用比喻,對於各種細小的事物和內心感受都刻畫得具體而真切,即使是中文譯本也不能使其減色。

總之,要真正領略《追憶似水年華》的魅力,還只能靠親自讀一遍。雖然普魯斯特的文字有時也給人太細緻以至嗦的感覺,但只要你耐心把它讀完,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穫的。

篇三:

終於讀完了《追憶似水年華》,掩卷的剎那,時間會停留麼?而我心中爲你奔涌着的情感卻無法停息,如水的節奏在寒冷的冰層下繼續潛流着,帶着散漫的心意用文字爲你編織一件件暖衣……

多想用簡短濃郁的詩歌爲你而舞,可我害怕它如火的猝然,不,我要小心的將情感緩緩地衍生在你的時間裏,不讓你有絲毫的負重感,輕鬆上陣,在你的夢想之路上英姿颯爽,只希望我爲你編織的暖衣能在你的胸懷留下一點點瘙癢和溫情……

普魯斯特用晚年的寂寞寫就了一部偉大的充滿詩意般的作品,他是在時間抗衡,同時用在留住那些美好的時光,重現生命華美的篇章。而我卻想和你一起飛翔時間的前站,用追憶的目光細細記錄下一寸又一寸的光陰,爲我們共有的暗潮建造一座崖岸,讓每一個月滿之夜,任我們歡愉的潮水盡情的拍打戲耍……

整部書是一個無比寬廣的花園,而其中的每一節文字都是一個精妙的角落,隨意翻到哪一頁,都能找到你所讚歎不已的精妙文字。這就是本書的奇妙所在,浩瀚之中不失之於細節,天馬行空而自有節奏。

這樣的書,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讀,每一次讀起,都會有新的收穫,體會到新的精妙之處,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看到書名時便想起很多,那些人和事一股腦兒堆積眼前,形形色色,分辨不清。這本書是我喜歡的,正在讀的,永讀不完,它太長,又有意思,你也別想着摸清它輪廓。裏面的故事像穿越多年發生在身邊,不由自主把周圍人紛紛對號入座。記起《小王子》裏的話“那時太小,還不懂得如何去愛她”,又講到“我不知道我怎樣才能走進他心裏,不知何時才追上他的思緒,再一次和他一起向前走”,而哈姆雷特臨終前對摯友說,我死了,你還活着,把我仇恨的緣由讓那些不知的人知曉,並且他又重複一遍,你若真的愛我,就在這嚴酷塵間,將我的事情傳揚。當我再把已知的回憶,光怪陸離的故事,同引人深思的話相聯繫,我發現這種感情如黃沾所描繪的少年故事“你愛談天我愛笑,又帶一點惘,那是我們落魄美麗的天堂”。這種純粹也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述“悲劇主人公之所以陷入厄運,不是他們爲非作惡,而是他們犯了錯誤”。往往,這種錯誤是心智所致,是必然,而且這種錯誤讓我們在成長過後回首,不至於驚呼少年時一無所有。想起我們在追憶,卻永遠趕不上它的腳步,不明白它在說些什麼,卻每次都在想着自己的事,跟着故事片斷的發展,奇妙的組成了關於只屬於自己的似水年華。不知道,要用多久,去追憶似水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