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大全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41K 次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大全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大全

導語:在合上書的一剎那,閉上眼睛,有一股浩大而包容的清風久久拂過我身:風中沒有戰爭的鮮血和硝煙,沒有身體的傷痛和心口的瘡疤,沒有生與死的淚水。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大家快來看看吧。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大全

篇一:

一部作品之所以被稱爲經典,因爲它歷經歲月的打磨仍光輝而不褪色,如同在時間長河中歷練而成的一顆明珠,熠熠生輝,璀璨奪目。又能讓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都可以有獨特感受,產生深刻共鳴。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正如歷史遺留的一顆明珠,照進現實的一面鏡子,讓讀者在解讀經典,感受歷史的同時,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觀念,面對如此良人,自證“今夕何夕”。

十九世紀,沙皇俄國成爲了歐洲各路思想的試驗場,社交沙龍上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民主主義者、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也有當朝弄臣、交際花女官、貴族青年知識分子。當時沙皇俄國的知識分子與世隔絕:西方式的人文科學與俄國的現實互相對立;俄國正在崛起成爲一個世界強國,與此同時宗教信仰日趨淡化,人們開始尋找道德和心靈的替代物;政府壓制自由政治活動與社會活動,人們開始想方設法地尋找自我表達與個性發展的方式。雖然隔了快半個世紀,那場從西方到東方的運動終究通過這部偉大作品表達出來。“在最優越的生活環境裏,花了五年連續不斷的艱辛勞動,寫成了這部作品”,托爾斯泰的這部作品應時代背景而生,充斥着當時流行的各種觀念,解釋着十九世紀初的歷史發展。

1805年三皇之戰和1812年俄法戰爭作爲敘述史詩的背景,在廣闊歷史舞臺上記敘各個人物角色的命運浮沉。用書中角色的經歷、他們思想的鬥爭與轉變、他們主動選擇的道路和被動接受的局面,能夠感覺到作者試圖希望與讀者探討歷史的概念,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生命的意義,價值等問題。這些在當時作者所處社會環境廣泛爲人們關注,托爾斯泰卻沒有真正去回答這些問題或者正面闡述這些問題的答案,重要的是,他在小說中通過人物角色所經受的歷程和歷史事件的結局來表述當時人們對這些問題所形成的觀念。將《戰爭與和平》僅看成是一部歷史記實或者如同史詩一樣的小說都是不應該的,稱其爲歷史記實不能解釋作品中虛構的人物角色的心路歷程;稱其爲史詩小說不能嚴肅探討這次自西向東歷史運動結果的背後原因。所以現在傾向於把這部小說看作是一種反歷史主義寫法的作品,看成是對各種觀念的記敘,這裏所謂觀念的記敘是指作者並不偏向表達自己所贊成的觀點,而是通過人物角色的塑造,將這種觀念融入到這個角色當中,在小說這個舞臺上展現角色的發展與結局,而實際上展現的正是這個觀念的發展與結局。

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托爾斯泰把半個世紀前的歷史與他當時的社會環境——所謂的現實,融合成了一部對當時俄國社會觀念表達的著作。淵博的托爾斯泰使用記敘觀念的方法將在社會上各個問題產生的回聲融入這部小說中,當讀者在閱讀如此創作的一部作品的時候,會產生恢弘廣闊之感,那着實是因爲讀者在面對俄羅斯那整個時代振聾發聵的聲音。

托爾斯泰所談問題衆多,不可甚舉。就歷史的概念而言,談到歷史是研究各民族生活和人類生活的科學。要直接掌握和敘述人類的生活,即使是一個民族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事件的數據是龐大不可統計的。歷史的研究方法與一般自然科學有所不同,一般自然科學是在衆多普遍現象中總結出規律;而歷史不會記錄“每天的太陽照常升起”,歷史會記錄“日食”,也就是歷史在記錄特異性事件。歷史記錄所謂偉大人物的光輝事蹟,拿破崙如同天空中的太陽一般耀眼。卻解釋不了歷史的前進方向,因爲“偉大人物”的前進方向已被證明並不是歷史的前進方向,滑鐵盧就證明了這一點。

我的理解是重要的是觀念。歷史解釋不了現實結果,正如政治關注現實一樣,離開了現實,任何有關歷史走向預測判斷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集合現實意義的觀念卻能起到振奮人心的作用,這是讀《戰爭與和平》給我啓發的。理解了這一點,正如同庫圖佐夫在拿破崙率領60萬軍隊兵臨城下時的選擇那樣,認清現實,讓出莫斯科,發動人民戰爭,讓人民知道這樣一條觀念:他是侵略者,他是不義的,滾出俄國。

篇二:

在這個夏天最爲燥熱的時候,我的內心也達到了一年中最爲煩躁的巔峯,時間的不自主,工作的不自主,肉體和靈魂好像都陷入了一種不爲自己所掌握的失控狀態。這個時候我意識到自己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內心的浮躁,也許讀一讀經典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不要說教,不要辯論,就好好地看一篇故事吧,於是就選擇了託翁的《戰爭與和平》,也順便彌補一下沒有讀過託翁作品的缺憾。

一開始,我把它當做一篇小說來讀,託翁,來,給我講講你們俄國人兩百年前在戰爭下是如何戀愛的吧,就像他們美國人寫的《飄》一樣,來一打亂世佳人,後來,越讀到後面,越讀出它的深刻,這不是一本小說,它不止於描述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它更講述歷史的不可預測,它描述整個國家的人民是如何面對戰爭又是如何看待和平的,它不爲大人物立傳,它是爲人民著述受難和抗爭的史詩[]。

托爾斯泰的歷史觀是這樣的:誰都決定不了歷史的走向,誰都參與了歷史的走向。拿破崙以爲他決定了戰爭的走向,亞歷山大以爲他決定了戰爭的結果,將軍巴克萊以爲他決定了戰爭的勝負,甚至一個營長一個連長都認爲他的想法或策略能決定整個戰爭的成敗。托爾斯泰說,不是這樣的,你們膨脹的個人英雄主義只不過是戰爭中極小的一部分,因爲最高統帥也不能阻止某一個士兵在炮彈飛到腳下時選擇逃跑,也不能鼓舞某一個騎兵在子彈密集的戰區中不惜生命奮勇殺敵。戰爭中還有自然,還有人性,還有隨機性。所以,你們誰都決定不了歷史的真正走向,而你們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個命令,融合在無數的隨機事件中,共同參與了歷史的發展。

所以這場戰爭中,他只寫了一個聰明人(庫圖佐夫),或者說他只頌揚或贊成了這一個聰明人的做法,那就是看清時勢和順應時勢,其它的一切都教給時間和耐心。庫圖佐夫的“無爲”,恰是以人民的利益爲重而採取的行動指南。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爲出發點來思考戰爭的總司令,總比一切以個人英雄主義來思考戰爭的亞歷山大一世更能贏得人民的愛戴,也更能贏得託翁的讚美。

就像把人分爲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一樣,托爾斯泰把貴族也分爲陳舊一派和覺醒一派。陳舊一派的代表是瓦里西公爵和安娜·帕甫洛芙娜,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該參加的舞會還是要參加,該舉辦的舞會一個都不能少,戰爭時,戰爭就是談資,和平時,和平就是話題,得勢時,拿破崙就是信仰,失勢時,波拿馬就是惡徒,庫圖佐夫是廢物,庫圖佐夫是英雄……這是一派精神極度貧乏又固守陳規的老派無聊活動家,托爾斯泰對他們進行了犀利的諷刺;覺醒一派的代表是安德烈公爵,皮埃爾和羅斯托夫,也就是我們的主人公,作者極力表達他們成長軌跡的一批人,這是一羣在和平時期尋找個人樂趣在戰爭時期找尋生活意義的人,也就是,戰爭讓他們覺醒,首先是從行動上,而後是在意識上。這是一派不滿足於現狀勇敢追求個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的活動家。

這些人物中,給我最多好感的是安德烈公爵,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娜塔莎。安德烈給人好感的原因是因爲他天生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他一步步覺醒的過程中沒有太多迷茫,他總是走在所有人的前面,他的選擇和行動無可置疑,他有智慧,有能力,有勇氣。他的自信和勇氣可能源於天生的貴族身份,這一點不同於皮埃爾,皮埃爾由一個一無所有的私生子變成繼承豐厚財富的伯爵,這和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不一樣,導致皮埃爾從頭到尾都對他所擁有的財富持冷漠的態度,更催生他思考生活的真諦。安德烈最該慶幸他這種貴族地位,因爲這給了他很大的選擇自由,不同於屈居人下的僕人和白衣,就算是在軍中,他也因爲這個高貴的身份而獲得獨立自主的資格。我們在以一個自由人的身份看待他時,潛意識中就會對他有所期許,期許他能洞悉戰爭的本質,期許他能爭取和平,期許他能寬恕敵人,期許他能原諒自己,這些期許,都在他生命終結之前一一兌現,在戰爭中,他是唯一一個理解庫圖佐夫的人,在和平里,他獲得了他的幸福和寧靜,不管是在童山還是在羅斯托夫流亡的家中。他的幸運和不幸都是自由,他活着的時候有選擇的自由,而面臨生存和死亡的時候,這個自由就不屬於他了,妻子的死亡,自己的終點,他無法選擇,只能任憑命運給出唯一的選項,在他妻子死亡的時候,他是不甘的,無奈的,掙扎的,等到他自己面臨死亡的時候,他放棄掙扎了,他坦然面對,在總結一生行程時,他認識到,這只不過是一場夢罷了,既然是夢,那就只能隨它去了,死,就是夢醒時分。

如果說安德烈是一個思想上的智者,那麼娜塔莎就是一個情感上的強者。小時候迷戀鮑里斯,後來愛安德烈,然後墮入阿納托裏的愛情圈套,最後愛上皮埃爾,她的愛情總是如颶風一般,摧枯拉朽,不留餘地,這在她與皮埃爾結婚之後得到進一步證實,如果我愛你,你就是我的全部,我就是你的唯一,我會爲你犧牲一切,也會珍視你的一切。她的感情如此充沛,如此不可置疑,她愛皮埃爾,愛瑪利婭,愛羅斯托夫,愛索尼婭,愛母親,愛家庭,愛孩子,不夾雜着一絲虛僞,她願意爲他們犧牲,這種發自內心的自我犧牲勝過瑪利婭的宗教約束(瑪利婭對索尼婭的情感複雜,宗教並沒有幫她解決這一點),勝過索尼婭的自欺欺人(她的犧牲多半是做給人看的)。如果有什麼感情可以用崇高來形容,那就是她的這種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了。再放大一點,從她勸說媽媽留下馬車給傷員中可以看出,她的這種自我犧牲不僅僅是對家庭的,而是對整個俄國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的,這是她人性中的光輝。

在父母眼中年少不知世事的別佳則是自我奉獻的另一個代言人。也許他不懂成人世界的規則,也許他只有滿腔熱情需要釋放,也許他只是想像一個成年人一樣承擔責任,也許他只是不想被當一個孩子看待。最終,他成就了他自己,他成了英雄,一個最沒有貴族氣的英雄,一個爲了任何人都甘願犧牲自我的英雄。他喜歡做好一切準備,服務於任何人,他的善意和慷慨,他的坦誠和熱忱,都讓人讚歎。

·至於羅斯托夫和皮埃爾,和平不會永遠持續,戰爭還會到來,在下一次戰爭與和平中,他們大概又會分別代表兩類不同的貴族階層,只不過就算是不同,也比最初的與他們相反一派的貴族進步很多,歷史總會慢慢證明誰是落後者。

篇三:

我們古今中外的許多名言警句都表示金錢乃身外之物,我們不能將它太重視,地主,貴族在人們心中從來都是醜惡無比,就應斬盡殺絕的人物。

看到《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的書名,很多人可能跟出國留學網一樣覺得這是講述一個有名戰爭,是一種戰爭反思的文章,但細讀品味卻發現這並未如此,劇中的很多人物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說理想主義者,關心人民國家的大富人皮埃爾,命運悲慘的安德烈公爵,熱情任性卻單純天真的娜塔莎,犧牲自我的瑪利亞,懲奸除惡的尼古拉和不誤正事,花天酒地的阿納托爾等,在法國強力入侵之下他們有的懷着報國的夢想,參軍戰鬥,有的落魄逃難,還有的深謀遠慮,企圖刺殺拿破崙……,其中有的人倖存了下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比如說瑪利亞和騎兵上校尼古拉戰後結婚,經營田莊,獲得巨大成功,過着意想不到的幸福生活,有的過着悲慘的單身生活,沒有感情,沒有錢財,就像索尼婭,她顯示被羅斯托夫夫人逼得不得不跟深愛的尼古拉分手,同時也被迫失去了僱傭保姆的工作,最慘的是最後直接死了,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安德烈公爵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戰場上英勇戰鬥,最後負了重傷,離開自己的寶貝兒子死了,但在這本書的許多故事中,金錢似乎當了主人公。

索尼婭跟羅斯托夫家的任何一個人關聯都相當要好,但是羅斯托夫家卻面臨着破產流浪的危險,索尼婭很愛羅斯托夫夫人的兒子尼古拉,但是一旦尼古拉一旦跟索尼婭結婚,那麼羅斯托夫家就會徹底滅亡,正因本來就沒錢的羅斯托夫家的兒子嫁給了比他們還沒有錢的索尼婭,不僅僅不會在經濟上給予援助,反而會加速羅斯托夫家的滅亡,而嫁給了富有的小姐起碼還能讓他們的吃飯生活不是問題,雖然羅斯托夫一家都很喜愛索尼婭,但她們不能正因喜愛就斷送了羅斯托夫家的姓名,結果流着淚將索尼婭逼走,讓她孤苦的度過餘生,書的後面也幾乎沒有提到她了。如果不是金錢,索尼婭能被趕走嗎??

羅斯托夫伯爵是個身份顯赫的人,但是正因話費使他們的生活狀況成了負數,從莫斯科的逃難,安德烈公爵的死,彼恰的戰死,伯爵夫人的絕望等,一連串的打擊降臨到這個飽經風霜的老伯覺身上,而且他想挽救家庭經濟危機的計劃一向無法進行,逃難時一把大火又燒去在莫斯科的豪宅,這次真的到了無可彌補的程度,不久,原本身世顯赫的老伯爵在一家簡陋的出租房裏去世,沒有了金錢,生命也會受到威脅,要是羅斯托夫伯爵還有好多錢,他的生命會這麼悲慘嗎??

劫富濟貧一向是許多英雄所做的手法,難道有錢有錯嗎???貴族有錯嗎?地主有錯嗎?我們看到的可惡地主有的只是虛構出來的,有錢反而是好事,金錢不能代表一切,但金錢卻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幸福,你的生命有了保障,想想看,你有了錢,就能吃香的喝辣的,天天開寶馬坐奔馳,吃的是滿漢全席,你有了錢,喜愛你的人一抓一大把,就像重山中的碎石一般,你有了錢,當國與國只見要發生戰爭時,你見勢不妙,迅速買機票逃到富國去,生命得到了保障,還能照常過幸福生活…

金錢是好東西,就應是我們的好朋友,但我們不能視金錢太重,正因哪怕你前世有多少金錢飾品,死去也帶不走一個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