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職場勵志故事教您如何用人

職場勵志故事教您如何用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四則故事勵志故事,讓用人變得簡單。下面一起去閱讀鑑賞一下吧!

職場勵志故事教您如何用人

1、分槽合槽

話說有一個王老漢,養了兩匹千里馬,準備合適的時候出手賣個好價錢。所謂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吃夜草不肥,養馬必須勤快,要每晚起來給馬喂草添膘。儘管王老漢很勤快、很努力,但是他很快發現了問題,自己這麼辛苦,幾個月下來,兩匹馬沒有長膘反而掉膘了。原因何在呢?有問題找專家,王老漢把馬博士請來了。馬博士來了一看就明白了,他告訴王老漢,馬不好好吃東西關鍵是因爲把兩匹千里馬養在了一個馬廄裏,讓它們在一個槽裏吃東西。每次吃草料的時候,兩匹馬又踢又擠,你爭我搶,根本不能安心吃。解決方案就是爲兩匹千里馬準備兩個食槽,讓它們分開吃。王老漢一試,果然有效,兩匹馬很快就變得膘肥體壯了。這就叫做分槽餵馬。

分槽的精髓就是不能安排兩個能人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兩個實力相當的人才就好比兩匹千里馬,在一起的時候即使不互相爭搶,也難免互相妒忌、互相攀比,難以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因此還不如分開。比如《水滸傳》中,宋江和盧俊義每次出兵的時候都是一個人領一支隊伍,各自獨當一面,這就是典型的分槽策略。

賣了馬之後,王老漢決定養點省事的,晚上不用添草料就能上膘的,於是養了兩頭豬。但令他困惑的是小豬越來越挑食,而且不上膘。有問題找專家,這回把豬博士請來了。豬博士來了一看就樂了,他對王老漢講,哪有養豬還打隔斷分開養的啊,要讓豬上膘,辦法很簡單,就是把兩個豬圈合成一個,讓兩頭小豬在一個槽裏吃東西就可以了。道理其實很簡單,兩頭小豬在一個槽裏吃食,有了爭搶,於是就會吃得更香。王老漢一試,果然靈驗。

王老漢心想,馬博士說分開好,豬博士說合起來好,那到底是分好還是合好呢?答案很清楚:要看對象

獨當一面的千里馬需要分槽餵養,讓它們各自發揮所長、各負其責;而正在成長中、尚未成熟的小豬卻需要合槽,給它們一個競爭的平臺,讓它們快速成長,等成熟後可以獨當一面時再分槽。這就是用人四策之一:分槽合槽。

2、高屋低屋

把豬賣了以後,王老漢又養了一羣牛。由於春短,嫩草遲遲沒有發芽,過了節氣,只能用隔年的乾草喂牛。牛吃得很少,眼瞅着要掉膘,王老漢很着急。有問題找專家,這回請的是牛博士。專家給出了一個建議,就是喂牛的時候不把草直接放在食槽裏,而是要放在屋頂上,讓牛伸着脖子才能吃到。王老漢回去一試,果然靈驗。

因此,當給下屬提供的回報很有限、一時又無法改善的時候,可以把門檻設得稍高一些,讓衆人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使得這份回報更有挑戰性。這樣即使是不怎麼豐厚的回報,也能吸引衆人。這就是高屋喂草的計策。

王老漢很得意,不過沒過幾天,他就犯了一個錯誤。嫩草很快長出來了,王老漢打了些嫩草回來,這次他也像以前一樣把草放在屋頂上等着牛來吃,結果牛見到房上的嫩草後着急了,一羣牛奮勇向前,一使勁,把房子給頂垮了。

因此,當資源很豐富、回報有足夠吸引力的時候,就不要再增加過程的難度了,要允許下屬用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更多的回報,而不要人爲地設置障礙。這就是用人四策之二:高屋低屋。

3、分餅畫餅

賣了牛,王老漢覺得養牲畜太費勁了,於是種了一大片玉米。入秋的時候要收玉米,家裏人手不夠,王老漢就僱了一些幫工。有一天,家裏給幫工準備午飯的時候發現面不夠了。10個人,卻只能烙出8張大餅,而平時都是一個人一張餅纔夠吃。眼下正是秋收的關鍵時刻,這要是把大家惹惱了可不得了。

有問題找專家,王老漢急忙找來了餅博士。餅博士不慌不忙地問王老漢:你家有紙嗎?趕緊在紙上畫幾張大餅,帶着到地裏給大家分。王老漢納悶了:這紙做的餅怎麼吃啊?

於是餅博士道出了其中的道理,這些幫工可以分成3類:

第一類是上了歲數的老同志,工作了這麼多年,已經沒有什麼成長性了,這些人更在乎眼前所得,他們出過力、流過汗,最希望馬上拿到自己應得的那一份,對這樣的人,二話別說,直接把餅分給他們。

第二類是新加入的年輕人,他們有機會、有未來、有時間,看重的是自己未來的成長和收穫,所以眼前少吃一口沒關係,要把紙餅掛起來給他們講未來,只要未來有足夠的吸引力,眼前少吃一口,他們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類是團隊的中堅力量,他們經驗豐富、年富力強,渡過難關靠的就是這些人。對這些人,要帶着餅和他們一起去吃,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他們吃什麼,你就吃什麼,他們吃多少,你就吃多少。

分利益不能搞一刀切,要給老同志分餅,給年輕人畫餅,和中堅力量一起吃餅。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提高整個團隊的滿意度。這是用人四策之三:分餅畫餅。

4、厚賞惜賞

《戰國策》記載,燕昭王下定決心要復興燕國,可是苦於沒有人才,於是他向手下的大臣郭隗問計。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富人特別喜歡千里馬,決定用重金購買。他派了一個可靠的僕人帶着黃金出去尋找千里馬。過了很久,僕人揹着一個鼓鼓囊囊的麻袋回來了。

富人問僕人:我要的千里馬你買到了嗎?僕人說:買到了,而且是花了大筆的黃金以高價買到的。富人納悶,就問:馬在哪裏呢?僕人把麻袋往地上一倒,嘩啦出來一堆馬骨頭,僕人說:這是一匹死去的千里馬的骨頭,我買的就是這個。富人不由得大怒,要處罰僕人。

僕人卻說:馬骨頭自有大用。主人您想,您因爲喜歡千里馬而不惜花重金買一堆千里馬的骨頭,這個消息傳揚出去,全天下的人就都知道您喜歡千里馬了,那些擁有千里馬的人一定會絡繹不絕地前來獻馬,您用這堆骨頭一定可以引來更多的千里馬。這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何樂而不爲呢?不久,富人果然得到了好幾匹千里馬。

講完這個故事,郭隗對燕昭王說:現在燕國正缺少千里馬,我郭隗不才,願意給燕國做這堆馬骨頭。燕昭王大喜,便築起了黃金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