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小編導語:《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爾·侯賽因·汗的作品之一,他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印度演員,而他自導自演的這部作品非常優秀,是勵志電影必推作品之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你眼中的笨蛋孩子,可能有一天在誰的幫助下就成了天才。這是小編非常喜歡的電影之一,分享一篇觀後感,喜歡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世間太傻 而你是天才

作者:張西西的怪談

愛因斯坦曾經表明不能僅僅滿足於專業知識的教育,因爲通過教育可以使一個人變成一種有用的機器,但卻不能成爲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之所以這部電影能得到這麼大的關注,那深深的代入感有很大的關係。這是一部再一次將現代教育的反思推向了新高度的電影,反思教育真正應該帶給每一個學生什麼的電影。但即使影片可以帶給我們或多或少的共鳴,但還是隻不過講述了一個重複了數百次的故事情節,一個有讀寫障礙的學生被無知的父母送到寄宿學校接受改造,但嚴格的`學習氛圍讓這位學生感到害怕,幸好遇到一位同樣有學習障礙的老師啓發了他的故事。忽略故事背後帶個我們的信息,除了影片視覺部分令人驚豔和配樂的恰到好處,處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充滿精心設計的童趣 ,美中不足的是影片節奏過於緩慢,中規中矩同時未免落入了俗套。

對於這部電影,人們已經將焦點過於集中在故事背後,而不是故事的本身。這是一部寓意很深的電影,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每個人無疑是充滿代入感,回想到自己的童年。對於一個生長在如此龐大人口競爭激烈的國度,家長們理所當然地認爲放棄那些看似幼稚無用的的東西而提早樹立競爭意識是正確的。在既定的規則下,我們失去了兒時的那份純真,逐漸淪爲社會既定規則的犧牲品。

這是一部印度電影,一部出彩的印度電影。繼《三傻打鬧寶萊塢》的第二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我不是很深入地去了解過印度的教育制度,但從電影中老師,父親對於學生的態度,教學理念和對競爭的認識,對於一個經濟相對落後同時擁有龐大人口的國家,能如此從容對待教育制度使孩子天性的泯滅這個大社會問題實屬難得,最起碼中國就沒有這份自信。電影作爲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就應該用最大程度去反應生活的本身,探討潛在的問題。一部可以講述社會存在的問題的電影絕對可以成爲一部經典。培養人才是任何國家的頭等大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但當老師在一味傳授學生所謂的真理和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求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是絕對矛盾的。我認爲在學生的生長過程中,老師應該是一個引路人,而不是一個帶路人。

我不是一個天才,但我絕對是一個奇葩,一個在人羣中絕對是另類的人物。當你看完這部電影,你可以認爲爲什麼一定要做全才,爲什麼一定要有出息,不會拼寫有什麼關係,甚至不會繫鞋帶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對於一個在人羣中算是另類的人來說,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可以大聲說:“這樣的生活不簡單。”普通人眼中的標新立異其實只是我們奇葩一族最自然的表現,當我們白天去倔強與這個世界的既定規則去對抗的時候,晚上也是會獨自嘆息我累了。

時至今日,我依然爲自己而活着,很累但很幸福。如果教育能讓一個孩子走出學校時成爲一件健全的人,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那麼這就是真正教育的真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只是沒有很好發掘出來。我們周圍,有多少個姚明在打乒乓球,有多少個梵高在做地盤工人,有多少個喬布斯在教書,有多少個梁朝偉在做警察。或許這些問題你我都想過,或許你我都明白這些問題不是一時三刻就能解決,但重要的是嘗試。或者只是多一個老師的用心,就有多一個孩子可以從自己的夢魘中得到拯救。沒錯,學習好,體育好是值得讓人敬佩,但是孩子的想象力,藝術的直覺亦是難得可貴的,畢竟能使這個世界由黑變白的只有律師和藝術家。

世間太傻,而你是天才;旁人話你悲哀,不過在你眼中清醒才悲哀,常人難道比瘋子更可愛。

 影片中的經典臺詞

1-- 每個小孩都有獨特的才華、能力和夢想。但每個人都不顧一切地想把每根手指拉得更長,去吧,把手指拉斷吧。——《地球上的星星》

2-- 不要在人羣中丟了我,我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Don't lost in the crowd I, I will find the way home.

3-- 在所羅門羣島,原住民要砍伐樹木的時候,他們不會直接把樹砍倒,他們只會聚集在樹木周圍,大聲咒罵,咒罵那棵樹,過了幾天,那棵樹就會枯死了,它自己會孤獨死掉。

4-- 我們中間一直都有那樣的人,他們可以用不同的思維看世界,因爲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個樣子,他們的想法不一樣,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們,他們被反對,但是他們中間出現了最後的贏家,於是驚豔了世界。

5--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

6-- 他的自信心全被擊垮了,他以不服從來掩飾自己的無能,他這是在與世界鬥爭。與其承認“我不能”,不如說“我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