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800字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33K 次

《朗讀者》每期以一個主題詞爲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以下是勵志網收集的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800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800字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800字【1】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從文字中獲得過快樂。與其說朗讀者在傳播文字,不如說也在傳遞文字背後的人生”。董卿的話道出了本次尋找的意義,聲音傳播情感,情感滋養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讀書”,董卿尋找的是朗讀者,更是關於文字、關於閱讀最原始的熱愛,最原始的快樂。

央視作爲國家電視臺,對於創新節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

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說:“《朗讀者》的出現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800字【2】

文化類節目受追捧,使得央視也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央視,真人秀時代的落後者,出現在央視平臺上的真人秀顯得那麼水土不服,以至於燦星《了不起的挑戰》播出一季後就換了平臺。此番《朗讀者》開播,並且擠掉了《星光大道》的排期,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幾近全面淪陷的央視綜藝,在娛樂化浪潮中前後失據的央視綜藝,似乎明晰了自己的發展定位,找準了與平臺調性相契合的節目類型。憑藉《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在綜藝林立的山頭,央視順利安營紮寨。對《朗讀者》,央視也給出了極大的平臺禮遇,節目在中央一套和三套週六日晚八點黃金檔播出,開播當晚《新聞聯播》特意作了節目預告推介。

天時地利之外,《朗讀者》成事更有人和。這是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製作的節目。作爲央視一姐,董卿並不高調,13年主持央視春晚的經歷,敵不過《中國詩詞大會》上彷彿是信手拈來的吟誦爲她在社交網絡吸的粉。腹有詩書氣自華,媒體似乎發掘出一個新的董卿,爭相獻上讚美之詞。楊瀾之後,中國電視熒屏上要論知性、落落大方的主持風格,董卿確是獨一份。這樣的主持人,與《朗讀者》的節目氣質是契合的,二者互相成就。董卿也把自己的文化趣味帶進了節目中,《朗讀者》“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過去一年準備的結果,也不是之前一年在美國學習的結果,它是二十年的積澱。”

話雖如此,《朗讀者》的誕生之路亦不乏坎坷。策劃一年多,即使有董卿和央視的背書,找冠名商、拉贊助還是一樣難。文化類節目要怎麼做得抓人?這是橫在節目製作方和廣告商面前的難題。文化類節目的呈現出口有限,漢字書寫、詩歌吟誦、成語接龍、國學典故、猜燈謎等形式幾乎已被窮盡;而若不包含競技、PK元素的話,則節目形式又將更爲簡單。

《朗讀者》以“朗讀”爲切入口,它很像一個讀書沙龍,董卿是知性的女主人。國外有作家朗讀自己作品的傳統,巴黎街頭,隨意走進一家書店,裏面就可能有一個作家,在面對聽衆朗讀自己的新書。電影《成爲簡奧斯汀》的最後就是作家朗讀的鏡頭,《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興致來時也會自己讀一段。與《詩詞大會》中的飛花令一樣,朗讀是一種頗雅的文化活動,但其實並不是作者的特權。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朗讀者》每期以一個主題詞爲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首期的主題是“遇見”,邀請了許淵衝、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鮮花山谷夫婦、無國界醫生蔣勵等六組嘉賓來作朗讀和分享。有明星有企業家有學者有素人,嘉賓類型豐富又有層次感。

“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麼樂趣和意義。”濮存昕帶着小時候身患小兒麻痹症的故事而來,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來感謝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榮國威醫生。別人對你的幫助,不是理所應當;在有能力幫助別人時,不要事不關己。

“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被永遠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風中飄揚。”之後上場的是無國界醫生蔣勵,中國版“姜暮煙”,她遠赴阿富汗進行醫療救助。從炮火中走來的蔣勵和她的`同行者們,共同朗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Bob Dylan的《答案在風中飄揚》(“Blowing in the wind”),美國六、七十年代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的聖歌,《阿甘正傳》中珍妮在舞會上演唱的歌曲。

“做父母的有什麼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出現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柳林婚禮上的致辭。致辭寫得很好,“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幽默開場,勉勵他們“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強大的心臟去面對未來”。帶着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複雜情感,這是企業家的另一面。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一千兩百畝花田是愛的承諾,結婚26年還保持着爲對方讀情詩的習慣。他們爲觀衆帶來了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世界小姐張梓琳剛剛生下女兒,她朗讀的是作家劉瑜寫給自己女兒的文章《願你慢慢長大》,年輕媽媽非常動情。

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壓軸登場。現場朗誦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是“詩譯英法唯一人”,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董卿爲了烘托,問場下觀衆:“牀前明月光都會背,怎麼翻?哪個英文好點的跟我說你敢翻?”許老可愛極了,忙不迭地接茬“這個不難翻的”,然後開始解釋,場上場下笑聲一片。許老桃李滿天下,節目的最後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學生朗讀他翻譯的作品。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800字【3】

董卿製作兼主持的節目『朗讀者』,帶給我太多的震撼和衝擊。嘉賓的故事講述使之後朗讀的文字變得厚重、豐滿且富有生命力。我從未想象過自己會被一場節目如此深深的觸動,在我幾乎被現實牢牢禁錮的時候,他們每一個人的講述和朗讀,都讓我聽到了另一種人生,讓我感受到了情懷、信仰與愛的存在。反觀自我,發覺自己的淺薄與狹隘,難擋羞愧,但也慶幸自己還懂得羞愧和進取。

在觀看『告別』一期時,不知不覺從頭至尾淚流滿面,一聲聲告別從作者的筆尖到朗讀者的聲音再到我的心裏,一下下的觸動着我內心最深處的思念。初嘗生死訣別的我,太懂得告別的沉重。朗讀者曹文軒說:“這個天空下,不是山不是水,而是滿滿的、各種各樣的告別。”我更希望,除了告別,還有重逢。

朗讀者聲聲情摯,字字意切,傾聽者爲之動容,潸然淚下。『朗讀者』讓我體會到文學的魅力和閱讀的美妙。希望你也能愛上這檔節目,切身體驗它帶給你的情感共鳴和心靈震撼。

太多太多的感動和感悟,文筆拙劣,不能一一講述。

謹摘錄部分文字,獻給自己和對面的你。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着臉問:“媽媽,你到底爲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的,不遲疑地說:“不爲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冰心《不爲什麼》

你和我一起,走到哪裏,你的牀我的牀邊,你的枕我的枕旁,你的聲音我的耳際,你的溫良我的方向。你的目光護佑着游泳,我仍然是一條笨魚,一塊木片,一隻傻遊的鱉。我還活着,我還遊着,想着,動着。活着就是生命的滿漲。——王蒙《明年,我將衰老》

這個家庭頂好是在北平。無論怎樣吧,反正必須在中國,理想的家庭必須在理想的國家內也。——老舍《我的理想家庭》

敢以此生求索那顆心,

管它征途遙遠,道路多險峻。

爲正義而戰,何須躊躇不定,

哪怕燒灼在地獄火中也自闊步前行!

我若能爲這光輝使命窮盡一生追尋,

多年後待到長眠時分,

我心亦能安寧。——塞萬提斯《我,堂吉訶德》

又是百合花的季節了,看見它們,立即看見當年丈夫彎腰去地上拾花的景象,沒有淚,而我的胃,開始抽痛起來。——三毛《你是我不及的夢》

畢竟,雖然只有一小束吧,那也是他的愛情。——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