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詩歌 > 愛國詩句 > 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作者:辛棄疾

繞牀飢鼠,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
  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註釋

1、庵:圓形草屋。
  2、華:花白。
  3、歸來,指43歲免官歸裏。

翻譯

飢餓的老鼠繞着牀竄來竄去,
  蝙蝠圍着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
  狂風夾帶着松濤,
  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
  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頂;
  糊窗紙被風撕裂,呼呼作響,
  彷彿自說自話。

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
  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髮。
  一陣淒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
  突然驚醒
  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賞析

不少專家都曾指出過辛詞的多樣性特點,肯定各種風格的作品往往又都達到了很高的文學成就,一旦我們細讀了辛詞,便會有極深的感受。就拿這闋《清平樂》來說,可以講是代表了辛詞的一種藝術風格,全詞僅有八句話四十六個字,但是卻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夜出覓食的飢鼠繞牀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內圍燈翻飛,而屋外卻正逢風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紙也在鳴響。“自語”二字,自然而又風趣地將風吹紙響擬人化、性格化了。獨宿的這個“王氏庵”,是久已無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一個平生爲了國事奔馳於塞北江南,失意歸來後則已頭髮花白、容顏蒼老的老人出現了。心境如此,環境如此,“秋宵夢覺”分明指出了時令,同時也暗示了主人公難以入睡。半夜醒來,眼前不是飢鼠蝙蝠,殘燈破窗,而是祖國的“萬里江山”。很顯然,他“夢中行遍,江南江北”(《滿江紅》),醒後猶自留連夢境,故云“眼前萬里江山”。這一句與“平生塞北江南”相呼應,而把上闋四句推到背後。平生經歷使他心懷祖國河山,形諸夢寐;眼前現實使他逆境益思奮勉,不墜壯志。全詞因有這一句,思想境界頓然提高。

這首詞用文字構築的畫面和表達的感情,若改用線條和色彩是完全能夠表達出來的,可見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號所捕捉、表現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話都是一件事物、一個景點,把它們拼接起來,居然連連接詞都可以省略掉,因此自然就形成了這幅難得的風情畫!通過畫面,我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作者那顆激烈跳動着的悽苦的心,那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執着的心!儘管作者有意要把它掩藏起來。

從詞的格調看,近似田園派,或者歸隱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遠了,而且還算不上是代表作。不過,這首詞別具一格同樣帶給了人們美好的藝術享受。從創作來說,作品總反映着作家的所歷、所見、所聞,所感,總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個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從創作的角度講,任何作家也總是從題材內容出發,去努力尋求不同的形式和風格,他們之間的區別權在於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這樣,能夠在斷承、發展蘇軾詞風的基礎上,成爲豪放派大家,同時還能在閒淡、細膩、婉約等格調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學史上倒是不多見的。正如劉克莊在序《辛稼軒集》時所說:“公所作,大聲鏜釒答小聲鏗金訇,釒答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博山,在江西永豐境內,古名通元峯,由於其形狀象廬山香爐峯,所以改稱博山。(博山爐是外表雕刻成重疊山形的香爐,見《西雜記》)。作者在上饒帶湖閒居期間曾多次遊覽博山,並留有頗多的題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