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經典格言 > 國外學者的教育格言盤點

國外學者的教育格言盤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07K 次

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8.29(壬申年)~1704.10.28),英國哲學家、經驗主義的開創人,同時也是第一個全面闡述憲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學以及政治領域都有重要影響。

國外學者的教育格言盤點

1.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後,尊重與羞辱對於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如果您能使兒童愛好名譽,懼怕羞辱,你就是他們具備一個真正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會永遠發生作用。

2.鞭撻或呵斥是應該謹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彌縫了目前,使傷口結上一層皮膜,對於痛楚的核心仍然沒有觸到。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願見惡於人的畏懼心,纔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3.兒童的過錯有時不能不加以斥責,因而斥責不獨應當出之以嚴肅的、不任情的詞句,並且應當揹着別人私地裏去執行;至於兒童受到讚揚的之後,經過大家一番傳播,則獎勵的意義就更大。而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於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衆宣佈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他們愈是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了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的好評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4.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

5.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6.因爲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

7.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度還是要鎮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爲是合理的,對於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8、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度還是要鎮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爲是合理的,對於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9.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

10.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瓦西里·亞力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年9月28日-1970年9月2日)是蘇聯的一位教育家。 他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的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在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其後他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並於1942年負傷。1948年至去世期間,他擔任家鄉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1957年成爲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教育科學院的通訊院士,1968年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他強調學生作爲個人的整體和諧發展,關心兒童的幸福和自我表現。

1.在優秀教師那裏,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採取研究的態度。教師並不把現成的結論、對某一定理的正確性的證明告訴學生。

2. 當人的世界觀統帥着他的思維、感覺、意志、活動等一切精神生活領域時,知識就變成了起作用的東西。在創造性勞動中培養思維,這是教學技巧的重要表現,憑藉這種技巧,教養使人變得聰明起來。

3.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教育者還必須具備一種對美的精細的感覺。你必須熱愛美、創造美和維護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學生的內心美)。

4.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當我聽到或者讀到對人的個別對待的態度這些詞的時候,它們在我的`意識裏總是跟另一個概念——思考——聯繫在一起的。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現),而沒有發現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造性。

5. 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爲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

6.經驗證明,小學首先應當教會學生學生怎樣學習。小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授予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能力包括一系列與掌握知識有關的技能:會談、會寫、會觀察周圍世界中的種種現象、會思索、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說,這些技能是工具,沒有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識。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爲“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認爲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身爲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引進新的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死刑。儘管他曾獲得逃亡雅典的機會,但蘇格拉底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爲他認爲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爲擔心他逃亡後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1.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2.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

3.教育是把人內心勾引出來的工具和方法。

4.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讓它如何發光。

盧梭

讓-雅克·盧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啓蒙時代瑞士裔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和作曲家,其著的論文《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及《論人類不平待的起源與基礎》確定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他的《社會契約論》的人民主權及民主政治哲學思想深刻影響了啓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現代政治、哲學和教育思想。盧梭的著作在明治時期被中江兆民翻譯成日語,民國早年他的著作與思想傳入中國。1778年7月2日於法國埃及邁農維爾與世長辭,享年66歲。

1.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條,既適合於孩子,又要對各種年齡的人來說都最爲重要,那就是:絕不損害別人。

2.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3.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4.教育的最大的祕訣是:使身體鍛鍊和思想鍛鍊互相調劑。

贊可夫

贊可夫(1901~1977年),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教學與發展》、《教學論與生活》、《和教師的談話》、《論教學論研究的對象與方法》、《論小學教學》等。贊可夫一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教學與發展問題”的實驗研究。從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與發展”爲課題,進行長達20年的教育科研與教改實驗。他指出,在前蘇聯佔據統治地位幾十年之久的傳統教學體系,偏重於死記硬背,學生的思想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遠遠落後於時代要求,必須進行改革。

1.人性的發展,在孤獨和隔絕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兒童集體的內容豐富而形成多樣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體生活要具有應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時也要反映出學生的動因、願望和意向。

2.如果我們對於教師要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這一點估計不足,那也是錯誤的。有了這方面的知識,教師纔有可能把教材變成學生的真正財富。

3.只有兒童集體的豐富多彩、生氣蓬勃的生活,纔是使每一個學生的才能開花結果的條件。如果認爲只要對學生進行個別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發展,那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阿.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紀德國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生於法官家庭。獲哲學博士學位。1813~1818年任模範學校教師。在這裏,他結識了裴斯泰洛齊的信徒,對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有了進一步瞭解。1820年,出任德國著名的梅爾斯師範學校校長,併兼任授課教師。第斯多惠在這裏工作了12年,成績顯赫,學校備受讚譽。1832年改任柏林師範學校校長,併兼任附屬實驗學校的教學工作,推廣裴斯泰洛齊的教學思想。1847年,他被反動政府免去校長職務。1850年被迫退休。

好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使學生找尋真理。在第一種情況下,運動是由上而下進行的;在第二種情況下,運動是由下而上進行的。前者是學生由頂峯開始,努力走向基礎;後者是從基礎開始,學生站在基礎上面,然後進到終點,升到頂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