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職場:彆強迫自己取悅別人,不當好人真的沒關係

職場:彆強迫自己取悅別人,不當好人真的沒關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1、哥們兒打電話來,要小偉週末幫着去練攤,可是小偉爲了完成手上的那份重要工作,已經連續工作了兩個星期,他多麼希望這個週末能在家中好好休息一下啊,但是面對朋友的請求,小偉就是無法開口說不。

職場:彆強迫自己取悅別人,不當好人真的沒關係

2、微微並不是個喜歡熱鬧的女孩兒,她覺得整天聚會聚餐實在是浪費時間,但是他的男友卻在這方面非常活躍,並且總是要求微微陪他一起去應酬。今天是男友同事的歡送會,明天是男友哥們兒的生日宴,微微實在不勝其煩,不想再去當花瓶,她想在家裏靜靜地聽音樂、看雜誌,但是這樣,男朋友一定會不高興,雖然心裏極不願意,她還是選擇陪他一起去應酬。

3、公司的小李和小張,同樣的崗位,一個整天無所事事,一個是忙得不可開交。愛偷懶的領導總是把大大小小的任務讓小張做,因爲小李會“反抗”,小張卻不會。

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

對有些人來說,他們永遠無法開口說那個“不”字,因爲不想讓別人失望,不想給別人留下壞印象,所以只能一味地取悅別人,乃至被“好人”的虛名壓得喘不過氣來。

從心理學上說,習慣性地取悅別人是一種強迫行爲,這種取悅傾向除了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壓力之外,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導致情緒失控、身心失調。

那麼,爲什麼有些人習慣取悅別人?

人的本性趨向於尋求他人的讚美和肯定,尤其對於有威望或有控制力的對象(如父母、老師、上司、名人名流等),他們的讚美肯定更加重要。取悅者會沉迷於取悅行爲所換得的肯定,這很好解釋,如果某件事讓人有了愉悅的體會,那他就可能持續做這件事,以便繼續維持這種美好的感覺。

一般而言,取悅型人格形成於生命早期。當我們還是孩童時,父母、老師是絕對的權威,大部分孩子會試圖取悅父母、老師,以獲得肯定、安全感。這種看似和諧的關係,有時卻會因爲父母、老師的偏執而變調。如果是父母、老師以此作爲獎勵—當小孩的行爲舉止能夠讓自己滿意時,就給予更多的關愛和誇讚,否則就將愛收回,就等於將小孩推上了取悅者的道路,這種條件式的關愛對於小孩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這些人長大以後,會對人際關係形成不正確的認知,認爲別人的需求、期望比自己的需求、意願更重要。所以無論如何,他們都不願意讓別人感到失望。因爲在他們看來,不別人視爲優先是一種自私行爲,而自私的人肯定不會得到別人的關愛。取悅者認爲,必須不斷做很多事情來取悅別人,這樣別人就會喜歡自己、肯定自己。

這種不對等的人際關係,使得取悅者本身的生活也隨之發生錯位,而事實上,沒有人可以讓所有人滿意,人際關係最好的平衡狀態,是施與受兼備,行事以自我爲本位,跟所謂的自私,是完全不同的。

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取悅者要脫離這種非正常的心理狀態,必須認識到:不做“好人”真的沒關係。

也就是說,當事者需要構築新的自我觀念,要告訴自己:我的需要、期望和意見,與別人的同樣重要。應該讓別人知道,你也有需求,讓他們知道,你沒有義務來幫他們滿足這些需求。

在職場中,敢說是一種成熟的表現,不與人爭並不代表你就是對的。再者,好人並非委屈求全,永遠記住,別人不一定買你的賬,承你的情。

做自己,懂得說不,你強迫自己去取悅別人的嘴臉,真的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