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什麼是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

什麼是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什麼是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

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商紂遣以奴隸大軍擺陣迎戰。奴隸憎恨紂王暴虐,傾心於武王文明之師,陣前倒戈,兩股勢力合力攻城,不費吹灰之力進入朝歌,逼紂王自焚於鹿臺,終結了商朝500年的歷史。此戰商紂是謂不知人和。不知天時、地利、人和,輕者戰敗,重者滅國。所以千百年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不知被宣講了多少遍,以致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但是,儘管如此,因天時、地利、人和所產生的典故仍然俯拾皆是,衍生出多少人生悲喜劇。商場如戰場。企業的決策者就像決戰沙場的統兵者,決定着勝負天平。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關乎企業的生死成敗,企業的決策者必須慎重思量。那麼什麼是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呢?對企業來說,天時就是取勢,地利就是產品,人和就是文化。善謀者謀其勢,勢成則事成。取勢分三種境界:識勢、造勢、借勢。三種境界影響力由大到小,實施難度由高到低。識勢就是對潮流的認識,對趨勢的研判,對方向的把握。識勢要求企業家思想深邃、視野開闊,要求企業家高屋建瓴、大處着眼,要求企業家膽略過人,信念堅定。識勢要求企業家爲企業謀劃未來,預先研判“氣候”可能出現的變化,提前佈局佔據先機,等待條件成熟使企業發展順風順水、勢不可擋;識勢要求企業家爲企業指明航向,在複雜的情況下不致迷失,集中資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識勢要求企業家勇敢擔當,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縱有千難萬險也決不回頭。俞敏洪敏銳地預感到九十年代留學潮的到來,適應市場要求,率先創建新東方。憑着超前的意識提前佈局佔據了先機,領先於隨後的衆多培訓學校,成爲了培訓業的霸主。八十年代的萬科是一個多元化的企業,各項事業都做得風生水起,但企業不知向哪聚焦。王石看到了中國未來房地產業未來的廣闊前景,爲萬科選擇了地產之路,成就了萬科日後成爲中國房地產業界的領袖,顯現出當時王石當初獨到的眼光。馬雲堅信互聯網的未來無限美好,儘管在互聯網經歷冬天的時候仍堅持投入。當互聯網冬去春來的時候,他自然成爲了互聯網的豪強。識勢在取勢中對人的要求最高,要求決策者有足夠的敏感和遠見,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對“大氣候”的準確預見。“大氣候”的形成受衆多條件制約,變數很大,風險較高,但是預測準確的話收益也相對最大。識勢要求企業傢俱有做期貨的眼光和膽識,以小博大,預測未來。識勢因爲要求較高,難度較大,使得能做到識勢的企業家鳳毛麟角,因此,選擇造勢的企業並不少見。造勢就是營造企業發展的“小氣候”。要求企業家提取企業的精華給予放大,使企業在短暫的局部氣候中獲益。股票市場、廣告業和營銷業使用造勢手段是十分常見的。市盈率爲60的股票意味着靠分紅需要60年方可收回成本。沒有哪家投資公司會投資於需要60年才能回收成本的項目。那麼這樣的股票爲什麼還能在市場上流通並交易火熱呢?靠的就是造勢。上市公司往往不停地創造出新熱點和新概念,莊家和機構心照不宣、密切配合、推波助瀾,推動股價不斷上升。上市機構和莊家通過這樣的方式維護股票的流通,創造了高市盈率的奇蹟。中國股市中幾乎每一隻股票都經歷過這樣的造勢,那些背後推手們全都深諳造勢的奧妙,是這方面的行家裏手。廣告對於一家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很多企業單靠廣告造勢就一舉成名,創下了行業奇蹟。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央視廣告標王曾經創造的知名企業,如孔府和秦池。這兩家酒廠無論從規模還是名氣上當初都不佔任何優勢,靠着廣告的大量造勢,這兩家酒廠迅速走紅,一度成爲了消費市場的寵兒,酒廠也一度賺的盆滿鉢滿、令人眼熱。如此造勢真是登峯造極,顯示了造勢的強大力量。營銷靠造勢更是衆人皆知。銷售現場往往是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一會是歌星表演,一會是抽獎酬賓,一邊是宣傳材料滿天飛,一邊是導購小姐團團轉,好不熱鬧,這些都是營銷造勢的具體形式。造勢與識勢不同,是需要花費大量成本的,而識勢需要的只是眼光。識勢造成的大氣候持續時間長,收益期也長;造勢形成的小氣候持續時間短,收益期也短。識勢要求的高能力和造勢要求的高成本,使衆多的企業望而卻步,轉而實施借勢戰略。借勢就是當“大氣候”來臨之後,讓企業借力發揮,迅速行動,借取東風揚帆起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借勢要求企業反映迅速、轉變靈活,緊跟風向而動,一般適用於中小企業。海爾總裁張瑞敏曾經戲謔的說過:颱風來了豬都會飛。就是對借勢的最好闡釋。不過,正是因爲借勢的低成本性和易操作性,使借勢的隊伍衆多,競爭激烈,利潤空間不大。而識勢者憑藉着領先優勢最大限度的利用“氣候”,早已佔據最有利位置,形成了先發優勢。上述取勢的三種境界,無論哪種都還處於對勢的佔用,都沒有涉及企業開展的具體業務。企業最終是靠爲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來求得生存發展的,勢佔得再好,沒有好的產品(或服務,以下略),企業同樣難以成功。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的道理。產品就是企業的地利。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我只是精耕細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得好產品不愁沒市場。建高城牆,挖深護城河,打造銳利兵器,囤積足夠糧草,不管敵方何時來襲,我都以不變應萬變,任你怎樣也無法攻破我的城池。市場環境也好,競爭對手也罷,我都可以蔑視,我只求我的產品物美價廉,我相信好產品一定會有好市場,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這種企業家往往眼睛向內,埋頭苦幹,靠產品優勢一點點佔據市場,讓相關各方得到真正的實惠。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以產品爲地利的企業很多。沿海出口密集型的企業大多如此,產品質量好,價格便宜,儘管僅僅佔據加工一個環節,但企業照樣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在市場上佔用一席之地,有些企業甚至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成功轉型,擺脫了單純來料加工的附屬地位,開始了向外擴張的步伐。以產品爲地利的企業儘管操作起來相對簡單,但也存在一些隱患。單個的微觀企業不論自身做的多麼好,總是受到宏觀“大氣候”的影響。諸如產品技術革命,經濟危機等等都會對企業產生致命衝擊。好在這些事件並不總是經常發生,“地利”照樣具有優勢。以產品爲地利的企業具有共同的特點:以產品爲核心,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是制度、流程、設備等管理硬件,另一方面是企業文化這類管理員工精神層面的軟件。再好的器物也是要由人來操作,唯有管好人企業才能出好的產品,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所在。企業的人和就是文化。萬里長城今尤在,只是不見秦始皇。縱有萬里長城,沒有上下一心也是沒用。產品再好終歸是人造的,人正則物端,管好人心是出產好產品的根本和前提。如果能在企業內部創造出和諧向上的氣氛,那麼好的產品自然相應而生,無需更多的力氣。因此,樹立企業文化就成爲重中之重,成爲企業成功之“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管理員工不僅僅靠規章制度;“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佔領市場不光靠地方保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生產好產品並不全靠機器設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句話再明白不過告訴我們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企業文化是管理人心的銳利武器,是企業優秀品質的高度提煉,是企業精神的傳承載體,是企業真正的核心靈魂。好的企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而是企業長期積澱慢慢形成的;好的企業文化也不是生拉硬拽出來的,而是自然內生的。因此,好的企業文化需要挖掘和培養。企業家往往對樹立企業文化起到根本性的決定作用。企業家創立企業的時候,把他個人的優秀品質注入企業,形成企業文化的種子。這些種子五彩斑斕、形式多樣,又都可以在日後大放異彩。企業家所具有的鮮明個性,爲企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使每個企業都獨一無二,衆多的企業家造就了千差萬別的企業文化,形成了奼紫嫣紅、百花齊放的局面。例如微軟提倡技術領先,豐田追求成本優勢,海爾提出真誠永遠,萬科體現以人爲本等等,企業創始人都對企業文化的確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企業文化往往由企業內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表現出來,普通人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成爲這樣的代表人物。企業由千千萬萬的個體員工組成,每天要發生許許多多的大小事情。我們提倡什麼,鼓勵什麼,我們就能夠得到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好的員工行爲如果我們不予理會,那麼就會淹沒在紛繁的事物當中,不會有人去效仿和學習,它所產生的向好的方向發展的積極作用就會和壞的員工行爲相互抵消,使企業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而實際上處於一潭死水之中,久而久之消減了企業前進的動力。相反,如果我們對好的員工行爲予以激勵和放大,那麼它將超過企業內部的消極力量,形成推動企業前進的進步力量,再經過不停地重複就可逐漸演變成波濤洶涌之勢,推動企業“大船”向既定目標前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管好這水,用好這水,就要靠企業文化建設,對那些突然冒出的好的員工行爲給予鼓勵,讓他們成爲企業英雄,讓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融入到企業的價值中去,最終體現在企業爲社會提供的產品之中。日本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做得是非常成功的,爲我們中國企業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日本企業文化是建立在日本文化基礎之上的。我們知道日本師從中國長達千年之久,日本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衣鉢傳人。學生能做到的,老師自然不在話下。日本的成功之路,我們同樣完全可以複製。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這裏孟子並沒有把這三者完全對立起來,而是說這三者都很重要,重要性有所不同罷了。領兵打仗,既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更要善於把握人心激勵士氣,唯有如此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企業管理也是一樣,企業家必須知道什麼是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知道這三者的相互關係。既要知道如何取勢,又要知道如何爲市場提供好的產品,更要知道如何建設企業文化,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繁榮昌盛。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樣樣事關生死,企業家必須對它們高度重視。如果你判斷目前的條件有限,還做不到事事關心,那麼你就退而求其次,抓住重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