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什麼纔算真正的友情

什麼纔算真正的友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19K 次

真正友誼的產物,只是一種滲透了你的身心的愉快。沒有這種愉快,隨你如何直諒多聞,也不會有友誼。接觸着你真正的朋友,感覺到這種愉快,你內心的鄙吝殘忍,自然會消失,無需說教似的勸導。

什麼纔算真正的友情

真正的友誼的形成,並非由於雙方有意的拉攏,帶些偶然,帶些不知不覺。在意識層底下,不知何年何月潛伏着一個友誼的種子;咦!看它在心面透出了萌芽。在溫暖固密,春夜一般的潛意識中,忽然偷偷的鑽進了一個外人,哦!原來就是他(她)!

真正的朋友彷彿是同一條靈魂的化身,是一個靈魂是活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所以我常說,朋友在認識之前,其實早就是朋友了。互聯網的出現,加速了這個互相尋找的過程。

朋友應該體現爲思想相同、志趣相近、意氣相投、感情融洽,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古今中外,也沒有職業區別。

朋友貴在知心,貴在知音。知心朋友是兩顆相同或相似的心靈之間的呼喚、共鳴、契合,卻又不放棄他們各自的獨立性。

什麼人交往什麼人,朋友就是另一個自己。一個人最好的朋友還是自己。我的讀書筆記與寫作就是同自己說話交流。古希臘有一個哲學家叫芝諾,人家問他:誰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個我。在外面活動的時候,你是一個世俗中的我,但是你必須還有另一個我,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更高的自我實際上就是一個理性的自我,一個靈魂的自我,他是你最忠實的朋友,他會隨時隨地聽你的調遣。

所以,當我們爲找不到真朋友苦惱之時,讀一讀那些讓你的靈魂振奮、讓靈魂愉悅昇華淨化的書,那是你的高級的自我被喚醒,這樣的書讀的久了,多了,你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譜系。這些精神譜系中高貴的朋友多了去了,你可以跟穿越到任何一個朝代,穿越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與老子莊子孔子陶淵明蘇格拉底釋迦牟尼李白蘇軾曹雪芹尼采蒙田……交朋友。

當你身處你逆境時,不邀自來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你得意忘形時,迎頭給你一聲棒喝,讓你頭腦清醒的人,纔是難得的好友

朋友也是相互敬出來的。朋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

如果你不想讓朋友有斷交的危險,就不要向他借錢,或借錢給他。

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是感情投資的合作伙伴,用朋友來定義是不合適的。

我的知心朋友,你的友誼對我多麼寶貴。你對於我就是理想的棲居地。我的心靈喜歡在那兒棲息。沒有遇到你,我的性靈總是在天上毫無目的的飛。我爲什麼不早一點認識你呢?其實只要認識了你,就一點也不遲。因爲認識你,絕非偶然。我們一見如故,這是因爲我們早在心裏找對方無數次了,而一次偶然的相遇,是無數次尋找的必然。

把友誼歸結爲利益的人,我以爲是把友誼中最寶貴的東西勾銷了。有些朋友在你認識了其真實面目之後,就再也不願與其做朋友了。

長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難,纔能有莫逆之交。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個長期,至少是三年。真正的友情,就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

我交友有兩個原則:一是人品,二是成長。人品是其底色與本真,成長是其眼界與格局。友誼不再增長的時候,它馬上會開始下降。對於一個人的友誼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兩者之間沒有靜止和平衡的狀態。

有的友誼,你越交越有;有的友誼,你卻越交越無。前者是在兩個人皆在成長的狀態,後者是一人在成長,一人停止了成長。

高質量的友誼就如一面面互照的鏡子,讓彼此發現又可以成爲另一種自己。高質量的朋友能讓我看到自己的缺陷。

我的每次進步都伴隨着一堆老朋友的疏遠。這既是進步的結果也是進步的原因,如果我的人際關係不迭代升級,我自己是升不了級的。這是個殘酷的真相,一些人的疏遠雖然有些心痛,但對自我提升不能不這樣。

如果不想浪費你的生命,就只與價值觀相同的人交往與做事,依此纔有可能創造出新的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來。互聯網創造了這個有利條件,不可辜負科技所賜。

友誼是一種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做好自己,感染他人。朋友是吸引而來的,做好了自己,你的朋友遍天下越時空。

在我看來,人際最神聖最美妙的倫理關係,其實正是當下在朋友圈裏我寫你讀,你寫我讀,我拍你看,你拍我看的精神交往。

觀念不同,不必強爭,尊重別人的過程正是自身強大的過程,只有內心虛弱的人,才需要別人事事認同自己,而那些內心成熟強大的人,從來不會強求別人認同他。越強大的人,越能包容各種觀念,而他的強大正是因爲吸取了各種觀念的精華,最後濃縮成了自己獨有的觀念。

因誤解而成友,因瞭解成路人,友情也有蜜月期。

兩艘大船相遇在臺灣海峽,一開始它們以爲是去往同一個航向的,於是雙雙視爲同道結伴而行,一路之上,互訴衷腸。其實呢,一艘是去往印度洋的,另一艘則是去往南極州的,分道揚航是自然的事,註定的事。世間的某些友誼也是如此,但雙方都也總緬懷那段互助的並肩共渡的美好時光。

真摯的友誼猶如健康,不到失去時,無法體味其珍貴。

什麼纔是真正的朋友?魯迅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不需多,一二人足矣!真正的友誼不會因富貴貧賤、生死禍福而改變。歷史上就有爲朋友捨生取義的故事。

荀巨伯遠道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碰上外族敵寇攻打朋友居住的城市,朋友對荀巨伯說:“我現在快要病死了,你還是趕緊走吧!”

荀巨伯說:“我不遠千里來看望你,你卻叫我離開。損害道義來求得生存,難道是朋友該做的事嗎?”

敵人到了以後,對荀巨伯說:“我們要攻城,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竟敢獨自留下?”

荀巨伯回答道:“朋友生病了,我不忍棄他而去,寧願用我的生命來換他的。”

敵人聽了十分感觸的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入侵了有道義的國家。”於是撤軍回去,全城也因此得到保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應該講情意。堅守信義、大義凜然、捨生取義、重情義、把情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樣的人是我們去尊敬的,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荀巨伯的做法是愚蠢的。然而,對於以情意爲重的人來說,荀巨伯這麼做卻是英雄之舉。因爲,人在順境中爲朋友做點事容易,但是在逆境中與朋友共患難就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