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如何培養孩子勤奮,幾點建議(上)

如何培養孩子勤奮,幾點建議(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如何培養孩子勤奮,幾點建議(上)

培養建議一:做不懶惰的父母

有人說:“父母懶惰一點,孩子會勤快一點。”這是指父母不要替代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勤快父母只要弄得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肯定教不出懶惰的孩子,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行爲孩子看在眼裏,一定會落實在行動上。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勤奮,自己做人做事就不能懶惰懈怠。

一位父親是當地著名的牙科醫生,在工作中非常勤奮,回到家經常研究病人的治療方案到很晚,早上起得也很早。他的妻子工作相對輕鬆一些,每天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他們的女兒在父母的影響下,學習總是很勤奮,從來不遲到不早退,在學校是“全優生”。女孩長大後,依然保留良好的作息和勤奮做事的習慣,在工作中得到領導的器重,事業之路一番風順。

而另一位父母有愛睡懶覺的習慣,總是到非起牀不可時,才叫女兒起來洗漱。女孩上學時,經常踩着點出家門,踩着點進教室,遲到是家常便飯,這個習慣沿襲到她大學。女孩上班之後常常因爲遲到遭到批評,差點因此丟了工作。但是,每天早起對她來說比登天還難,她說:“從小養成習慣了,就是起不來。”

如何培養孩子勤奮,幾點建議(上)

兩個不同家庭培養出不同習慣的孩子,固然有不同的命運。孩子幼兒時期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一些人可能認爲:勤奮是很累人的事情,其實,懶惰纔是真正的拖累。

勤奮的人,生活工作都會很如意,很少會出現不想做、懶得做的想法,自然覺得人生比較輕鬆。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工作生活中可以獨當一面,那就一定從小培養孩子勤奮的習慣。而培養孩子的前提是:父母自己一定不能懶惰。

培養建議二:用勞動培養孩子的勤奮

勞動一定是培養一個人勤奮的最佳途徑,孩子從小就應該有勞動的體驗,而且要經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父母可能會認爲:孩子長大後,什麼事自然就會做了,用不着從小鍛鍊培養。如果父母不重視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必然會導致孩子勞動機會的減少,沒有行動的實際操作,長期以往,必然會變得懶惰。

一位母親非常注重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孩子3歲時的一天,非要幫媽媽掃地,而且那幾天都很愛掃地,也不會感到累。母親覺得孩子這麼喜歡勞動,一定要幫助他養成這個好習慣。

於是,母親總是鼓勵孩子勞動,並耐心地教導他,一旦孩子養成習慣,母親就會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孩子。比如掃地,剛開始,母親只是誇獎孩子很勤勞,漸漸地就教給孩子掃地的正確方法,等孩子學會後,專門給孩子買了一把掃帚,並且把幾間房間安排給孩子。在母親的幫助下,孩子很少會懶得做什麼,逐漸形成了勤奮的好品質。

當然,家庭的每個成員在孩子的勤奮訓練中都要起積極的作用。如果父母雙方中,一方很勤勞,一方很懶惰,懶惰的一方必然會經常使喚孩子,孩子漸漸懂事之後就會有埋怨,會想:“爲什麼你不做?”這對孩子培養孩子的勤奮精神是不利的。

所以,當父母通過勞動培養孩子時,最好一起參與到勞動中來,好榜樣加上常練習,孩子必然會成長起來。

培養建議三:不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

勤奮是練習和鍛煉出來的,是孩子必須靠自己的行動才能獲得的品質。如果孩子自己不動手,是沒有機會在實踐中養成勤奮的好習慣。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認爲孩子太小,做不好,就替孩子做他原本能做的事情。孩子做事不是看他做的好與壞,主要是在孩子做事的過程可以養成他很多良好的習慣,其中就包括勤奮。

一位女生15歲就考上了大學,母親從她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她的自理能力。母親經常會說:“你自己幹!”這位女生三四歲時就自己洗手絹,自己洗碗,並且自己學掃地,整理小牀……上中學時自己拆洗被子、棉襖、打毛衣……這種“自己幹”的習慣使她養成了獨立精神,鍛鍊了意志。

她在準備大學畢業論文時,獨自一人在某地的鄉下呆了3個月,最後拿出四萬五千字的論文。她說:“‘自己幹’培養了我的決策能力及辦事的迅速性和果斷性。”

所以,再勤勞的父母也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幹”。試想:一個連襪子都不肯洗的孩子,他還肯做什麼?他還指望自己遠大的理想得以實現嗎?那根本不可能,因爲理想的道路是要靠付諸行動實現的,沒有勤奮的習慣又何以獲得成功?

勤奮本身能激發出一個人很多潛質,潛能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在做的過程中挖掘出來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發揮,就放手讓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