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科普科學知識小故事

科普科學知識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2K 次

科普科學知識小故事

科普科學知識小故事

導語:沒有科學和藝術,就沒有人和人的生活——列夫托爾斯泰。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四篇科普科學知識的小故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科普科學知識小故事

一、《神奇的大蒜》

冬天,我的手背上長了很多紅色的小疹子,奇癢無比。外公看了看我的手,說 :“好像快要長凍瘡了。試一試我的‘祖傳祕方’吧。”

外公拿出一個瓶子,給我塗了一點“藥水”。那“藥水”的氣味可真大,聞起來像大蒜。

“外公,這是什麼藥?”我好奇地問。

外公說那是大蒜油,是把大蒜搗爛後與甘油按11的比例混合製成的。塗上大蒜油後,我感覺手背麻麻辣辣的。外公每天早晚給我塗一次,沒過幾天,我手背上的疹子消失了。

我只知道大蒜是一種常用的佐料,沒想到它還有藥用價值。外公告訴我,大蒜是一種天然的“抗生素”,有很多奇妙的用處。大蒜油不但能治凍瘡,還能治蚊蟲叮咬。有人肚子疼或者拉肚子的時侯,喝一口醋浸大蒜,很快就好了。還有些人用大蒜防暈車、治感冒。小雞經常吃蒜汁米,能預防疾病。以前流傳着這樣一句話: “有大蒜的地方,就沒有醫生。”

看起來非常普通的大蒜,爲什麼有這麼多作用?外公也說不清楚,只說這是上輩人傳下來的經驗。

我在學校圖書館查了一些資料,瞭解到大蒜裏有一種含硫的化合物—— 蒜素。蒜素具有誘發人體淋巴細胞活動的作用。隨着蒜素濃度增高,淋巴細胞活動的頻率也隨之升高,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它能清除人體新陳代謝後的產物,修補系統受傷的組織,使人體免於病毒、細菌、污染物的攻擊。

實際上, 未被切開的蒜瓣本身不含蒜素。大蒜被剁碎或搗碎之後,不同夾層的蒜胺酸酶和蒜氨酸之間經過化學反應,纔會形成蒜素。蒜素會因烹煮或與空氣接觸太久而被破壞。現在它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沒想到小小的大蒜蘊含着如此豐富的知識,生活中真是處處皆學問呀。

二、《誰鬆的土》

春天到了,桃樹上長滿了綠色的葉子,開滿了漂亮的花朵。小桃樹說:“不知道是誰幫我鬆的土,讓我的葉子長得這麼好,花開的這麼美。”

一隻小蝴蝶飛來了,小桃樹說:“謝謝你,小蝴蝶,是你幫我鬆的土吧?”

小蝴蝶說:不是不是“我不會鬆土,我只會傳播花粉。”小蝴蝶再見,小桃樹再見。

一隻小蜜蜂飛來了,小桃樹說:“謝謝你,小蜜蜂,是你幫我鬆的土吧?”

小蜜蜂說:不是不是“我不會鬆土,我只會採蜜[]。”小蜜蜂再見,小桃樹再見。

一隻啄木鳥飛來了,小桃樹說:“謝謝你,啄木鳥,是你幫我鬆的土吧?”

啄木鳥說:不是不是“我不會鬆土,我只會捉害蟲。”啄木鳥再見,小桃樹再見。

一隻大象慢吞吞的走了過來,小桃樹說:“謝謝你,大象,是你幫我鬆的土吧?”

大象說:不是不是“我不會鬆土,我只會澆水。”大象再見,小桃樹再見。

一隻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跑了過來,小桃樹說:“謝謝你,小白兔,是你幫我鬆的土吧?”

小白兔說:不是不是“我不會鬆土,我只會拔草。”小白兔再見,小桃樹再見。一條小蚯蚓慢慢地從泥土裏鑽了出來,不聲不響地站在一旁。

小桃樹說:“謝謝你,小蚯蚓,原來是你幫我鬆的土。”

蚯蚓小聲地說:“不用謝,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說完話小蚯蚓又扭動着身體慢慢地鑽進了泥土裏。

科學道理:蚯蚓鬆土幫助植物生長。

三、《珊瑚是怎樣治病的》

你聽說過動物會爲自己治病吧。比如,鹿懂得吃槲樹的皮和嫩枝止瀉印度的長臂猿知道把香樹葉子嚼碎敷在傷口上療傷,山鷸和山雞會用軟泥和細草根給斷腿“接骨”,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珊瑚也會給自己治病吧。

珊瑚是低等的腔腸動物,只有最簡單最原始的神經系統,連神經中樞都沒有,它們怎麼可能會給自己治病呢?

但事實就是如此。珊瑚不僅會給自己治病,治病的方式還特別奇特——受傷的珊瑚是靠發出五彩繽紛的光來幫助自己治病的。

早有漁民發現受傷的珊瑚會發出明亮的光,有的發藍光,有的發出密集的粉紅光。受傷的珊瑚爲什麼要發光呢?科學家經過深入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其中的原因,當珊瑚斷裂或受傷後,會釋放一些被稱爲自由基的強力分子來閉合傷口。然而,這些強力分子也會在不經意間殺死珊瑚的一些健康細胞。爲了避免或減輕這種傷害,聰明的珊瑚就採用發光的方式進行療傷。因爲它們的光是由體內的熒光蛋白髮出的,這種光的作用相當於抗氧化劑,發光越明亮的珊瑚阻止自由基損害健康細胞的能力也越強。

不吃藥,不打針,珊瑚完全依靠自身的本領治病,是不是很出乎大家的意料呢!

四、《七彩的星空》

朋友,你說天上的星星都是一種顏色嗎?哈哈,不是的,天上的星星其實有很多種顏色。這天,小紅馬和小黑牛就爲這事兒爭了起來。小黑牛說:“天上的星星明明看起來都是黃色的,怎麼會是各種顏色的呢?”小紅馬說:“不對,天上的恆星應該是五顏六色的,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他們就找到了住在山林裏的小猴子,請他用天文望遠鏡看一看。

小猴子拿出瞭望遠鏡,朝着宇宙觀望,誰知他嚇了一大跳,天上的星星真是五顏六色的!有白色、藍色、紅色、黃色、綠色,還有橙紅色、藍白色的,就像光彩誘人的明珠。他們都納悶極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星星爲什麼會有這麼多顏色?爲什麼我們平時看到的只有黃色呢?

他們想來想去,每個人又親自用望遠鏡看了一遍,都找不出緣由。就在這時,金孔雀從天上飛來,說道:“哈哈,這沒什麼好奇怪的,星星的顏色是跟它們表面的溫度不同有關的,不信,你們跟我來,我帶你們看一樣東西!”

動物們就跟着金孔雀翻過了一座座山,來到一個鍊鋼廠。工人們正在鍊鋼,只見那些鋼水隨着時間的變化,出現了各種顏色:剛開始鋼水在鋼爐裏,由於溫度很高,呈現藍白色,等鋼水出爐後,隨着溫度降低,顏色變爲白色,接着變成黃色,再變成紅色,最後變成了黑色。“你們看,物體的顏色是受物體的溫度影響的。” 金孔雀說,“天上的星星也是這樣,不同天體表面的溫度不同,發出的光就不一樣啦!因爲星體距離地球很遠,加上大氣層的折射作用,我們用肉眼看上去就都是一種顏色了。”

小動物們出神地聽着,不禁豁然開朗,原來是這樣呀,星星的顏色是跟溫度有關的!小紅馬讚歎道:“金孔雀,你真是學識淵博!”

金孔雀害羞地低了頭:“沒有的啦!”

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就一塊到前面的樹林裏去摘野果吃了。

------知識鏈接------

恆星的溫度是各不相同的,呈現的顏色也不相同。恆星表面溫度在絕對溫度3萬K以上的恆星發藍光,溫度在3萬K-1萬K的恆星呈藍白色,溫度在1 萬K~7500K的恆星呈純白色,7500K~6000K的恆星呈黃白色,溫度在6000K~5000K時,恆星的顏色發黃,溫度在 5000K~3500K度時恆星的顏色爲紅橙,溫度在3500K~2000K的恆星顏色爲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