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五篇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K 次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五篇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五篇

導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平平仄仄的韻調,撇捺橫豎的姿態,古學成語更是看似簡簡單單卻又意味深長。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五篇經典成語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五篇

一、《以逸待勞》

以逸待勞總訣: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大意是說:迫使敵人處於困窘被動的形勢,不需力戰,等待敵我雙方的強弱態勢的轉換。這是剛柔相濟的道理,以逸待勞,則柔也能克剛。孔子曾經說過: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也。這個簡單的例子,在軍事上也非常常見。所以爲大將者,一定要避免自己的軍勢成爲強弩之末。如果能夠利用地理優勢,使敵軍成爲強弩之末,那麼不用戰鬥,敵我雙方的剛柔態勢就可以發生逆轉。

孫子兵法軍爭第七篇說: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就是這個道理。

經典戰例:

古時候以逸待勞的例子非常多,通常埋伏計都可算作以逸待勞。比如孫臏伏擊龐涓,李牧大破匈奴等等,關鍵在於爭取掌握戰鬥的主動權,以調動敵人,達到以逸待勞的目的,這裏我們舉王翦破楚的例子。

戰國末期,秦王起用已告老還鄉的老將王翦出兵攻打楚國。王翦率領六十萬軍隊,陳兵於楚國邊境。楚軍發現後立即發兵準備抗敵。但是,老將王翦毫無進攻之意,只是專心修築城池,擺出一派打持久戰的姿態。楚軍急於擊退秦軍,卻找不到作戰機會,兩軍就這樣相持一年有餘。王翦在軍中鼓勵將士養精蓄銳,吃飽喝足,休養生息,士氣高昂。但是,經過一年堅持,楚軍原本繃緊的弦早已鬆懈,將士也鬥志全無,他們認爲秦軍無意進攻,於是決定撤軍。王翦見時機已到,下令大軍出擊正在撤退的楚軍。秦軍將士人人如猛虎下山,殺得楚軍潰不成軍,秦軍乘勝追擊,勢不可擋,一舉滅了楚國。

王翦在針對楚國的戰爭中,採取了以逸待勞的拖延戰術。等到敵人已經徹底心智疲憊,鬥志全無的時候,突然一鼓作氣,徹底打敗了楚軍。

二、《刮骨療毒》

中國漢朝末年,有一位傑出的醫學家,名叫華佗。他爲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民間傳誦不絕。

傳說有一次,關公和敵人作戰時,右臂中了一支箭。回到軍營,他的胳臂又紅又腫,不能活動。軍醫們替他檢查,發現箭頭上塗了毒藥。他們說,如果讓這種毒藥侵入人體,那就不可救藥了。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把胳臂切掉。

關公聽了軍醫們的話,說:“我是一名將軍,沒有了右臂,今後怎麼打仗呢?我情願死,也不能切掉手臂!”

正當大家在爲關公的傷勢擔憂的時候,華佗提着藥箱來見關公,要爲他療毒。他細心地爲關公檢查後,說:“箭毒已經進入了骨頭,必須用刀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刮乾淨。這樣,胳臂纔可以保住,性命纔不會有問題。”

大家聽了,都覺得這樣的手術太痛苦了。關公卻哈哈大笑,認爲這只是一點皮肉的痛苦,算不了什麼,並且吩咐華佗立刻給他動手術。

於是,華佗拿出他發明的“麻沸散”,要關公服下,準備等他昏迷後纔開刀。可是,關公卻說:“不必了,你動手吧,我支持得住。”說完,他一面伸出了右臂,一面和朋友下棋。

華佗拿起尖刀,小心翼翼地剖開皮肉,颳着骨頭上的毒,發出“刷刷”的聲音。在場的人聽着刮骨的聲音,一個個嚇得臉青脣白;可是,關公卻連眉頭也不皺一下,照舊和朋友下棋、談天。

不到一會兒,骨頭上都刮乾淨了。華佗替關公塗上藥,又用線把傷口縫好。不久,關公的胳臂便像平常一樣能夠活動了。

關公向華佗道謝,並且稱讚他說:“您不愧是位神醫呀!”他叫人拿來一百兩黃金,要送給華佗。華佗不肯接受,說:“我特地趕來替您療毒,是因爲敬佩您,並不是想得到酬勞哇!”關公聽華佗這麼說,只好收回黃金,再三向華佗道謝。華佗留下一些藥,提起藥箱,便向關公告辭,離開了軍營。

三國戰例:陸遜火燒連營

三國最有名的戰例就是陸遜以逸待勞,大破劉備七百里連營七十五萬軍馬的故事。

劉備率七十五萬大軍,自出川以後,連勝十餘陣,直逼彝陵。此時孫權已是慌作一團,闞澤以身家性命保舉陸遜出山,孫權也不管了,只要有人願意出頭頂缸就行。陸遜到了虢亭,面對氣勢如虹的蜀軍,依然胸有成竹。一來就下令堅守,陸遜傳下號令,教諸將各處關防,牢守隘口,不許輕敵。事見《三國演義》八十三回。

陸遜對戰局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遜曰:“劉備舉兵東下,連勝十餘陣,銳氣正盛;今只乘高守險,不可輕出,出則不利。但宜獎勵將士,廣佈守禦之策,以觀其變。今彼馳騁於平原廣野之間,正自得志;我堅守不出,彼求戰不得,必移屯于山林樹木間。吾當以奇計勝之。”

“我堅守不出,彼求戰不得”,正是以逸待勞之計的關鍵,掌握戰場主動權。讓敵人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才能夠調動敵人,使敵人身心俱疲。

蜀軍中當然也不是都看不出陸遜的以逸待勞之計,馬良曾對劉備說:“陸遜深有謀略。今陛下遠來攻戰,自春歷夏;彼之不出,欲待我軍之變也。願陛下察之。”可是劉備那裏能夠聽得進去,他只是一味的認爲陸遜膽小怕戰。輕視別人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我們每個人都要記住,不要輕易的輕視別人。

曠日持久的等待,讓鬥志旺盛的蜀軍開始進入疲憊,身體的疲憊猶在其次,關鍵是心理的疲憊纔是失敗的根源。一切都陸遜的掌握之中,劉備連營七百里,士兵躲入密林休息避暑,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開始強弱異勢。諸將皆曰:“破蜀當在初時,今連營五六百里,相守經七八月,其諸要害,皆已固守,安能破乎?”遜曰:“諸公不知兵法。備乃世之梟雄,更多智謀,其兵始集,法度精專;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諸將方纔歎服。

三、《盲人摸象》

從前,印度有一位國王,他養了許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見一羣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們走過來,問他們:“你們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嗎?”瞎子們同聲否認道:“陛下,我們不知道。”國王笑道:“你們親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後向我報告。”

瞎子們趕緊圍着大象摸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們開始向國王報告。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說:“大象同簸箕一樣。”

摸到象腿的瞎子說:“大象和柱子一樣。”

摸到象背的瞎子說:“大象好似一張牀。”

摸到象尾的瞎子說:“大象好似繩子。”

國王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原來他們把自己摸到的某一個部分誤認爲是全體。

後來人們便用"瞎子摸象"來形容那些觀察事物片面,只見局部不見整體的人。

四、《老當益壯》

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釋義】形客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豪壯。

【故事】東漢名將馬援,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後,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來。這時恰好趕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於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業和農業生產。不到幾年工夫,馬援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幾千頭,糧食幾萬石。但是,他對富裕生活並不滿足。他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說:“一個人做個守財奴,太沒有意思了。”他常對朋友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後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爲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功。

五、《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

【解釋】: 打草驚了草裏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成語故事】: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爲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着狀紙,一邊發着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爲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爲打草驚蛇這句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