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葉聖陶的教育“不等式”

葉聖陶的教育“不等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葉聖陶的教育“不等式”

葉聖陶的教育“不等式”

教學≠講解名詞

葉聖陶反對“把名詞解釋清楚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的做法。很遺憾,我們今天的課堂上仍然是在解釋、講解。當代,教學早不再僅僅是承載傳授知識的“傳聲器”,更多的承擔着培養人,培養社會公民的責任和義務的綜合舞臺。舞臺的主角是學生,上舞臺的途徑是學生的能力。教師專業不僅僅侷限於某門學科知識層次的積累,“教”的方法成爲了一項專業內容,需要教師研究,提高。今天提倡的“教師專業發展”,葉聖陶其實早已提出。

教育≠教知識

葉聖陶指出教書本身不是教育,只是教會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感悟生命價值的一個方法。教書的過程中體現的教師追求真理的人生目標、科學務實的求真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等等“身教”,薰染了學生,讓學生體驗教育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但知讀書,忘卻人生。 ”

學生讀課本並非目的,讀課本是爲了理解世界,明白道理,實踐好行爲,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教師並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和學習的能力,教人怎樣做人。

葉聖陶的教育“不等式”

受教育≠學習

葉聖陶反對把受教育理解爲張開了空袋子,等人家把東西倒進來,裝滿它。

受教育應該是學習和實踐的結合,學習全靠自己的能力,發展知能,一輩子真實受用,這種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生活教育”。

學習就必須教會學生領會每一課爲什麼要取那些教材,目的在哪裏,包含哪些內容,哪是重點,哪是輔佐……那纔夠得上教材熟悉。熟悉之後,知道學生應該怎樣才能像吃東西一樣完全消化,化爲血肉,德育在學生生活裏踐行,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品德感悟。着眼於學生情感的內化,使學生學到真實的東西,一輩子受用不盡。教師講,學生聽,一講一聽是必要的,但一講一聽不就等於教育。學習的行爲是主動、活潑、積極的,學習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學習的內容是包羅萬象的。

啓發≠發問

葉聖陶認爲:經常使用連續發問的技巧,像牧人拿着長竿子趕羊羣似的,務必使學生走上老師自己預期的路線,說出老師自己預期的答案來。貌似啓發式,其實還是灌輸式。

善於啓發的老師都把學生看成有生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發生長的技能,只要給予適宜的培育和護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長成佳谷、美蔬、好樹、好花。知識是無止境的,學生將來在社會上能用那些知識和技能無法預料,所以要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老師要幫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當然,提問本身也體現教師的功力[]。葉聖陶引導:提得太深了,學生無力應付;提得太多了,學生又無暇兼顧。因此,宜取學生能力所及的,分量多少又得顧到他們的思考時間。凡所提示的問題或題目,不只教他們 “神遊冥想”,以求解答;還要讓他們利用所有的憑藉,就是序目、註釋、批評及其他參考書。在教師提示之外,學生如能自己提出,當然大可獎勵。但是提得有無價值,得當不得當,還須由教師注意與指導。

教師職業≠教書

葉聖陶認爲:教師的職業意義絕不只是教書。教師不是教會學生考試,取功名的“匠人”。我們教育職業的更高要求是:培養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爲健全的公民。教師職業的關鍵是“幫助學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經驗。 ”

教師的職業應該作爲事業來追求。知識分子的本能就是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即“贏得尊嚴”: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信賴、尊重,社會的尊重承認和滿足,實現自我價值。這種尊嚴和尊重職業內涵,包括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重自身的人生價值。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首先要有職業(通過課本的講授,知識的魅力)的神聖感。教師在講臺上就是真理的化身,理直氣壯的傳承真理,培養學生敬畏真理,追求真理的可貴品質。

其次,教師要有職業的使命感。說教不如身教。從一件件小事上影響學生,使學生養成好習慣。教師必須是正直、善良、寬容的,有責任感,有道德底限,完整滿足的,纔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的熱情、真情、溫情、激情會化作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無限走近學生的“心靈”,與學生成爲朋友,得到學生的敬重。

再次,要有職業的魅力感。讓自己的每一個工作日都充滿創造的樂趣。讓自己享受解決懸念後的驚喜,再期待下一次的“懸念”。教育就是一種等待的藝術。等待着生命的奇蹟,等待着遇合你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