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關於蔡瀾的故事

關於蔡瀾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關於蔡瀾的故事

關於蔡瀾的故事

導語:“人生總是漂浮不定的,我們爲什麼能夠穩住呢?好像船上有一個錨,我們有最傳統的信條,就是很簡單的,孝順父母、守時、對朋友好。”蔡瀾始終堅持答應朋友的事情一定做到,互相尊重,就能得到朋友的信賴。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四則關於蔡瀾的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關於蔡瀾的故事

故事一:

蔡瀾先生在印度一個荒涼偏遠的地方拍戲。他在那個地方待了三個月,也連着吃了三個月一點葷腥也不見的菜。他有些懷念肉的滋味,於是畫了一條魚。他把畫的這條魚給當地一位老婆婆看,問她:“您吃過魚肉嗎?”老婆婆搖搖頭。

蔡瀾遺憾地說:“您一輩子連魚肉都沒有吃過,真可惜了。”

哪知,老婆婆回答說:“這東西,我連見都沒見過,有什麼可惜的。”

心靈感悟:人的好多痛苦,都源於貪婪,想要的太多。而且,無論是你的不是你的,都願意擁入自己的懷中。人生,若知道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就會過得平和知足了。

故事二:

有一天,一個人跑到他家的地下室收藏他的新婚禮物,發現有一個很大的皮箱,他試試看打開看看裏面是甚麼東西,但是箱子鎖住。

他把他的太太叫來,問道:「這箱子是不是你的?裏面有甚麼東西?」

「是的。」他老婆說:「一些舊衣服,不重要的。」

三年過後,他去地下室清理一些東西,又看到了那個皮箱。這回兒,他又把他老婆叫來,問道:「到底裏面是甚麼東西?」

我都說過是些舊衣服嘛。」老婆說。

這次他比較堅持,問到底:「舊衣服也好,打開來看看。」

他老婆說:「結婚這三年來,我一直服侍你,幫你做家務,做三餐,晚上我也儘量讓你快樂,我也不過問你的私事,我的私人東西,也請你別問好不好?」

到他們結婚的紀念日,他把那皮箱從地下室扛上來,向他老婆說:「我們已經結婚二十五年了,不應該有甚麼祕密,你現在可以告訴我到底箱子裏是甚麼東西了吧?」

他老婆又抗議,重複怎麼怎麼對他好的那一番話。

「我纔不管這些。」那個人咆哮:「我叫你打開就打開!」

他老婆無奈,拿出鑰匙打開了箱子,裏面有兩千塊錢和三個番薯。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人大叫。

「我只有認了。」他老婆說:「二十五年來我的確偷過漢子,每次對你不忠,我就把一粒番薯放在箱子裏。」

那人想了一想:「算了算了,那麼那兩千塊錢又是哪裏來的?」

他老婆懶洋洋地說:「每次箱子裏的番薯滿了,我就拿去賣掉呀!」

故事三:

香港美食家蔡瀾先生說,有一次,他到西班牙旅遊,在一個風景旖旎的小島上,他看到一位老人在垂釣。

那個地方實在美極了,就連海水也澄碧到可以一眼望到底。然而,讓他感覺蹊蹺的是,老人釣上來的,都是很小的魚兒。

“老人家,遠處不是有更大的魚嗎,爲什麼偏偏只釣小的上來呢?”

老人微微一笑,回答了一句讓他久久不能忘懷的話:“夠一頓早餐就好了,多餘的東西,再好,我也不需要。”

故事四:

當過主持人,監製過電影,評論過美食,寫過專欄,年過七十後,香港作家蔡瀾有了個新愛好,就是聊人生。他的《看得開,放得下,纔是人生》不久前在內地出版。一氣兒讀下來,讓人忘了暑氣,鬱悶全消。封面這樣寫道:順其自然而想,隨遇而安而活,知足常樂而過。的確,看開了,就不煩惱。

金庸、黃霑、倪匡和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庸著武俠、黃霑作詞曲、倪匡撰科幻、蔡瀾寫美食。四位先生之中,蔡瀾好像是最不務正業的。寫美食,不擅吃喝玩樂怎麼行!金庸就說過:“論風流多藝我不如蔡瀾,他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

瀟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做一件事瀟灑容易,難的是一生瀟灑。就拿寫文章這件事來說吧。金庸爲蔡瀾的這本書作序,文字嚴謹,語句中規中矩。不乏“不縈於懷(不牽掛在心間)”和“不逾友道(不違背朋友的禮節)”這類古香古色的字眼。再讀蔡瀾的話,便覺得一身輕鬆。“做生意嘛,還是少幾個‘我’,用回‘我們’吧。笨蛋!”“缺德鬼一個,爲什麼由我來等?”你看,他罵起人來多輕巧順口,可一點兒不遭人討厭。若說金庸的文字是背劍騎馬的俠客,那麼蔡瀾的文字就是喝茶閒聊的市井。一句話就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像鄰家大叔,親切感油然而生。他不端架子——驕傲的人瀟灑不來。

當然,你可以說蔡瀾有瀟灑的資本,他多才多金。其實,瀟灑是人生態度,哪有你想的那麼複雜?蔡瀾一直租房住。香港房價居高不下,他捂緊自己的錢袋說,辛苦掙來的錢,憑啥讓地產商騙去!他還說,沒錢的話,逛逛街,賞賞花,全免費!他自有一套從容應對人生的法則,不急功近利——投機的人瀟灑不來。

蔡瀾身上的瀟灑明明白白。他說,反正魚翅無味,濫殺鯊魚是罪過,吃假的無妨。一點兒也不像一位美食家應該說出的話。可這就是蔡瀾,不矯揉造作,好吃就是好吃,假的就是假的。如果要左右爲難花一番心思的話,瀟灑便是空談——虛僞的人瀟灑不來。

香港的作家裏,蔡瀾的文字永遠站在離你最近的位置,看似婆婆媽媽瑣事連篇,其中卻藏滿人生的深邃。薩達姆·侯賽因被俘當天,滿世界的報紙都在寫這位伊拉克前總統,爲讀者提供詳情,蔡瀾卻寫了一位叫弗蘭克(Frank)的無名小卒。他是美國最後一個守燈塔的人,那天去世。守燈塔固然寂寞,可他生前說:“我每天看燦爛的黎明和日落,背後還有無數的曼哈頓燈火,一生何求!”生命不可或缺的從容,瞬間就被蔡瀾捕捉,在他粗獷豪放、不拘小節的形象背後是一顆細膩敏感多情的心——寡情的人瀟灑不來。

我想名人都懼怕衰老吧,那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可你卻讀不出蔡瀾一丁點的怕,反而發現他在理直氣壯地向歲月挑戰,可謂越老越頑皮。他把“老”看得很開,他說,老的好處是學習到什麼叫寬容。他發現了老的益處,卻不倚老賣老。72歲的他還在滿世界地遊玩閒逛,寫稿子。他對抗歲月的方法是進攻而非防守,算是積極心理學的活典範。有人問他如何能將時間安排得那麼精彩?他回答,每天少睡一小時,一個月下來就比別人多了一天,可做很多事。看到一位古稀老人仍然如此努力樂觀地面對生活,我們這些後輩都不好意思荒廢時光——懶散的人瀟灑不來。

現下不是流行心靈雞湯嗎?蔡瀾的書就是有料的心靈雞湯。篇章的題目極盡簡單,只取一個字或兩個字,可見他是個多怕麻煩的人,但文中的“乾貨”頗多。他說:“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是好的,所以不必罵年輕人無知,也別嫌老者固執。一切靜觀自得,得個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