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誰有資格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誰有資格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這句話的出處來自臺灣曼士德咖啡,是4A公司的傑作。她穿越了歲月的長河,跨越了行業的維度,不僅十幾年中經久不衰,而且被各大文人墨客用來吟詩作賦,最近還被一位女作家稍作修改用來做了自己新書的書名,《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好的語言,好的文章,會有生命力,自她出生那一刻起,她便不再屬於作者,她自己有腿,她能走多遠,完全取決於自己。
  
  這句話無疑是長跑冠軍,很多人喜歡,包括我。你想象着自己在每一個清晨自然醒來,窩在被窩裏看着厚厚的窗簾猜測今天的天氣。在把昨晚的美夢徹徹底底回憶完一遍以後,滿足地到窗邊一把拉開簾子,整整一窗子的陽光放肆地照射進來,從臉上一直暖到心裏,於是就這麼貪戀着這溫暖,席地而坐在這陽光裏,喝喝小茶,吃吃點心,慢慢甦醒;或者是一個陰天,那就讓咖啡瀰漫整個房間,用屋裏的安逸抵擋外界的陰霾。等睡意在這些儀式完成以後徹底散去,你開始或讀書,或寫字,或看看電影、寫寫影評,或做做手工、弄弄花草。
  
  你還要去遠足。像你少女時代的偶像三毛那樣,背起行囊,把她走過的路全走一遍,夜裏躺在撒哈拉的沙漠上聽一聽,那些沙子到底會不會哭泣。
  
  可現實是,你每天不得不在7點半的時候被鬧鐘虐醒,打仗一般地洗漱完畢,化妝梳頭,戰袍加身,抓起一塊麪包一包牛奶,發動車子,投身在滾滾的堵車洪流中去。在污濁的空氣和煩躁的情緒中穿行,間或還穿插進來幾個電話,終於,一個半小時之後,你到達了公司。在緊張的搶車位遊戲結束後,你照一照鏡子,補一補口紅,精神抖擻地走向電梯,假裝你剛纔不是經過了一場長途跋涉而是剛剛做完一個spa。接下來的一天,你或者埋頭在一堆報表和數字裏,或者廝殺在談判桌上,或者強忍着怒火向客戶解釋哆來咪,或者浪費十萬個腦細胞和老闆軟磨硬泡一項市場支持,或者苦口婆心地教導一個忠誠但笨拙的員工怎麼完成指標。
  
  更抓狂的是,你有可能還會接到家裏保姆的電話,說媽媽的老毛病忽然犯了你得趕快回去一趟;也有可能會有幼兒園的老師通過微信問你,週末佈置給家長的手工作業你怎麼忘記完成了,今天是萬聖節,就你家娃娃沒有南瓜燈;甚至你那不省心的老公都有可能會發短信給你:老婆,我出差忘帶身份證了,你能不能讓保姆給我送一趟。
  
  直到有一天,你在機場候機的間隙,看到了書架上那溫柔的書名《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你翻開來兩頁,女主人淡然恬適的臉刺激了你。讀書,種花,做手工,不用說自己不想說的話,不用刻意經營關係,不用在焦慮中入睡,然後被鬧鐘喚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躺在自己的本性裏,舒適,隨意,自由自在。你忽然想起來,這纔是你想要的生活啊。
  
  你想要改變嗎,也許你能,也許你不能。
  
  翻看作者的簡歷不難看到,這是一個成功女人的優雅轉身。寧遠,前媒體人,前大學教師,曾任電視臺記者、編導、主播、製片人,“金話筒”獎獲得者。
  
  她在過上今天悠閒自在、與世無爭的日子之前,也走過一段所謂擰巴的人生:讀書,打工,做導遊,當演員,考研,上講臺,進電視臺,做記者,做編導,做主持人,做製片人……在人生的前三十年裏,她和你並無不同。爲了今天可以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她曾付出幾十年的努力和不願意。終於給既定的人生交出一張滿意的答案,纔有資格把自己想要的生活經營的繁花似錦。生活,就是這麼現實。
  
  你可能說物質並不重要,是我們要的太多了。是這樣的,每個人對物質的要求不一樣,寧遠現在的田園生活需要70平方米的花園來支持,有的人可能一個陽臺就夠了,關鍵是你自己要滿意。如果你覺得睡在大橋下面看車來車往也很美好,那你儘可以享受這樣的生活。這不是戲謔,國外很多街頭藝術家就這樣衣着乾淨地過着流浪的生活,物質簡單而內心富足。
  
  而事實上,有些人討厭的不是現實生活,而是追求現實生活帶來的辛苦,有些人迷戀的不是那些美好的事物,而是享受那些美好的事物帶來的舒適。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只是給逃避現下痛苦生活找來的一個藉口。
  
  大學裏有個男生,學的是通訊工程,每天被各種魔鬼電路,計算機原理折磨得痛不欲生。本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厭學。面對繁重的功課,誰都不會喜歡。這個時候完成學業更多是一種使命,拼的是責任感和意志力,而不是興趣和愛好(個別天才學霸除外)。可是夢想這種東西,這時候披着神聖的外衣從天而降。男孩的夢想是當一名畫家麼。這個學科顯然和他的夢想相去甚遠。還好這個綜合大學裏面還有平面設計這一個學科。於是男孩想盡辦法要轉系。原本大學裏轉系是很難的。但在激情與夢想的故事中,連學校領導都被感動了。男孩如願以償地進入了設計學院,遠離了那些面目可憎的考試科目。然而非常遺憾的,當興趣愛好變成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的時候,他就從原來美好的事物變成了惡魔。男孩最終也沒有拿到設計學院的學位。
  
  雞湯雖好,也得搭配碳水化合物和蔬菜,否則還是會營養不良。廣告詞雖好,但那就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因爲難得,而顯得珍貴。如果以上內容還不足以讓你撩開雞湯上面的浮油,看清碗底的現實,那麼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波的話或許能給你扯掉最後的化妝,直見本質。
  
  吳曉波說:今日中國的90後,是這個國家近百年來,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產階級家庭子弟,他們第一次有權利、也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甚至可以只與興趣和美好有關,而無關乎物質與報酬。它們還與前途、成就、名利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你喜歡。
  
  這段話解釋的直白一點就是:女兒,幹你喜歡乾的事,爹養你。
  
  她可以隨意退掉溫哥華的機票,不用完成學業,也不用賺錢養活自己,不但如此,她的父親還能幫他找到著名音樂人開小竈,還能爲她嫁接各種平臺,幫助她完成音樂夢想。最後,最重要的,即使夢想沒有實現,還有父母爲她hold底。
  
  爲女兒做出這樣的表態,吳曉波不是第一個。王朔說過,韓寒也說過。我能體會一個父親的心情,也無意指責別人的教子哲學。人,從一出生就註定有所不同,誰都是站在父母的肩上看世界,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然而客觀的影響,和這樣直截了當地爲兒女背書畢竟不同。
  
  最關鍵的是,如果你的父母不是吳曉波,不是王朔,不是韓寒,你更不能這麼幹。我不能想象一個人說,我想去遠方,然後扔下學業,帶着父母給的生活費,瀟灑地去看世界了,而他的爸媽卻在省吃儉用地爲他提供生活費和遊資,還要用自己年邁的身體去爲他拼一個未來的保障。
  
  每個人都想跟隨自己的內心,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但爲這種生活買單的人,應該是我們自己。
  
  我傾慕寧遠這樣的女孩,有能力,有想法,追尋自己的內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更敬重這樣的女子:她們把美好放在心裏,卻在瑣碎家事和繁忙工作中,揮灑她們的汗水;她們嚮往詩和遠方,也用心經營眼前的天地;她們內心豐盈,樂於付出,孝順父母,陪伴兒女;她們把夢想當做現實生活的強心針,而不是逃避現在的安慰劑。
  
  命運必會厚待那些認真生活的人。我已經看到,你們離想要的那個自己,越來越近。

誰有資格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屬專題:生命永遠活着背叛時間冬天畢業季女朋友校園心靈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