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中關村的創業故事:用奮鬥譜寫小幸福

中關村的創業故事:用奮鬥譜寫小幸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講個中關村的奮鬥勵志故事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甚至是周邊的中關村地區,很多創業者、投資人乃至社區居民都認識阿昌。阿昌的原名是王豔昌,1995年,他從哈爾濱農村老家來北京後就沒脫離過中關村大街的範圍,從酒店刷盤子到北大勺園咖啡廳再到中關村創業大街咖啡廳,他一步步紮實奮鬥着。在北大老校長吳樹青的鼓勵下,阿昌背完了中學生英漢詞典、朗文英文詞典,彌補了年少無法求學的遺憾。2018年年初,他成爲中關村創業大街綜合管理部的高級運營專員,用多年來的奮鬥譜寫了自己的小幸福。

中關村的創業故事:用奮鬥譜寫小幸福

20年前在北大勺園咖啡廳煮咖啡

阿昌的老家在哈爾濱農村,很早就輟學,什麼苦活、髒活都幹過。20歲時,爲了能多賺點兒錢,他去吉林下煤礦當礦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遭遇兩次事故,最後一次被埋在煤層裏,一條腿被砸斷,差點兒喪命。“腿雖然砸折了,但我心裏邊特別慶幸,沒死。”這次事故讓他對生命有了更深切的體悟,也讓他更加珍惜未來的日子,他決定去未知的遠方看看。在腿還沒痊癒、一瘸一拐時,他就出發了,本來是想去廣州闖闖,因爲錢不夠,就準備先在北京落腳。沒想到,這一落腳,就是23年。

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白石橋附近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後廚刷盤子,後來,他還在動物園批發市場賣過衣服,小區樓下賣過水果。平凡而艱苦的生活沒讓他退卻,生活愈加充滿韌勁。1998年,中關村一帶酒吧生意開始興起,他便在北大南門附近一個酒吧當了一段時間的服務員,後又換到北大勺園咖啡廳,一呆就是六年。

見證“海淀圖書城”變成“中關村創業大街”

2014年,阿昌到中關村創業大街上班時,“海淀圖書城”還是對外的名稱,當時除了他服務的Binggo Café,還有其他9家創業服務機構已經簽約入駐,大家做好了準備,靜待6月12日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正式開街。當時的阿昌沒有想到,這裏即將成爲國家“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前沿陣地,更沒有想到這裏會發展成爲北京市、海淀區“雙創”工作的縮影,他還是與過去二十年一樣,認認真真地煮好咖啡,踏踏實實地做好服務工作。

不管是平時來店裏喝咖啡的顧客,還是長期在樓上孵化器辦公的創客,都能經常看到阿昌在招呼顧客煮完咖啡後,安靜地坐在吧檯附近的一處固定位置,翻着一本厚厚的、已經褶皺泛黃的英漢詞典,這是他留給大多數人的最初印象,而那本千頁的英漢詞典,他已經反覆背誦八遍了。

說起英漢詞典,還有一段故事。阿昌在北大咖啡廳打工的時候,通過北大學生,認識了北大老校長吳樹青,吳校長送給他一本中學生英漢詞典。他記得當時吳校長對他說,“在中關村這邊打工,高校這麼多,學習氛圍也濃,還不趁着這個環境多學點兒東西?這本英語詞典,你試試看,學點兒語言,將來總有能用上的時候。”

阿昌聽進去了吳校長的話,將那本中學生英漢詞典翻爛了。後來,他自己又買了本朗文詞典。慢慢地,背詞典、學單詞成了他工作之餘堅持下來的愛好。他現在還記得一個令他自豪的瞬間。有一天,兒子問他一個單詞是什麼意思,阿昌馬上說出了中文意思,還告訴兒子在字典哪一頁哪個位置,這時,他在兒子眼裏看到了對父親的敬佩。所謂的奮鬥不需驚天動地,而是腳踏實地過後,在生活的細微點感受到幸福的情感震動。

阿昌說,背了20年英語單詞,有些單詞讀着還是不夠標準,但幫老外點個單,解釋解釋產品還是沒啥問題的。這幾年在中關村,他見到的老外越來越多,尤其在國家提倡“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後,中關村儼然成爲了全國創新創業主陣地,“村兒”也開始變得更有科技範、國際範了。

就任“創業大街高級運營專員” 開始新起點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工作四年,阿昌接待創業團隊、組織創業活動、協助創業路演不計其數。“我不太喜歡到處哭訴失敗的創業者,你失敗了,誰會一直成功呢?反倒是創業者要搞清楚,你是來觀光的,還是來真正幹事兒的。”阿昌認爲,在中關村打拼的人是幸運的,中關村一直引領着時代的潮流,是一個聚集夢想家、承載夢想的好地方。

2018年年初,因爲表現優異,阿昌成爲中關村創業大街的高級運營專員,人生的路標拐入一個更高的層次。對於未來,阿昌說,中關村這些年都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誰還能預測自己未來會怎樣呢?隨後,他又補充了一句:有機會,我還是會創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