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校長爸爸”的感人故事

校長爸爸”的感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K 次

  “親愛的陳爸爸,請允許我們這樣叫您……”

校長爸爸”的感人故事

  這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族中學2018屆孩子們的一封信。這樣的信,在校長陳立羣手裏,還有厚厚一疊。

  在浙江擔任中學校長30多年,陳立羣帶出了12屆960多名宏志生,其中很多學生都喊他“陳爸爸”。

  花甲之年,他志願遠赴貴州義務支教。三年間,和苗鄉孩子結下父子般的深情。

  2018年盛夏,臺江縣城,苗族婦女張再美接到臺江縣民族中學電話:你的女兒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學,我們來給你送喜報。

  張再美和丈夫下崗多年,全部希望寄託在唯一的女兒身上。當幾位老師,把蓋着“臺江縣委縣政府”鮮紅公章的喜報鄭重交給她的時候,張再美忍不住流下眼淚:女兒的人生,從今天起將邁上了新的平臺。

  臺江民中的450張喜報,送了整整一週,那段時間,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誰家孩子考取大學了”。

  “天下苗族第一縣”臺江縣是***貧困縣,全縣唯一的公辦高中臺江民中,每年僅有100來人能上二本線,2008年和2011年只有一名學生考上一本。很多家長把孩子送過來,就外出打工了,基本不抱什麼期望,開家長會家長還沒有老師多;教師遲到早退,45分鐘的課20分鐘講完,回辦公室休息;學生上課睡覺、聊天、吃東西,放學回家沒人管,抽菸、泡網吧、談戀愛,每年都有百餘名學生由於各種原因輟學。尖子生大量外流,剩下的學生破罐破摔。

  然而,就是這樣一所出名的“差校”卻在這幾年打出“翻身仗”。2018年,全校901名學生參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從全州墊底衝到全州第一。11年來,臺江高考沒有一個上600分,這一次“破紀錄”達到8人。招生分數線提高近200分,甚至吸引了周邊縣的尖子生入讀。家長們對本地教育開始抱有期待,留在孩子身邊的家長越來越多。

  奇蹟背後,一個人功不可沒: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學軍中學原校長,現任臺江民中校長陳立羣。

  陳立羣出生於浙江農村,因家境困難曾一度輟學。改革開放後考上大學,他的人生軌跡得以改寫。2001年,他創辦浙江省首個專門招收家境貧困、品學兼優學生的宏志班。62歲的陳立羣從教38年,擔任校長34年。他始終有個信念:人在難時,幫一把,或許能改變一生。

  2016年退休後,國內多家民辦中學向陳立羣伸出“橄欖枝”,年薪都在200萬元以上。他卻一一婉拒,說:“給我百萬,還不如看到一個貧困學生考上大學令我開心。”當年3月,陳立羣主動來貴州黔東南州各縣市義務作講座,在臺江縣的盛情挽留下,擔任臺江民中校長。

  上任第一天,陳立羣走進臺江民中食堂,被“嚇了一跳”,原以爲只是管理跟不上,沒想到硬件也如此落後:偌大一所學校,只有一個食堂一口鍋,師生排着長隊半天打不上飯。學生宿舍是教室改造的,幾十人擠一間,公共衛生間氣味撲鼻。

  先從改善師生生活條件抓起。兩個月內,全校三個年級分三個食堂用餐,單獨開設教工食堂,新學期開學前,學生搬進六到八人、帶獨立衛生間的宿舍。

  解決了吃住問題,陳立羣的關注點又轉移到提高教學質量上。由於優秀師資大量流失,全校四分之一教師從各鄉鎮初中遴選而來。大多數教師視野狹窄,知識結構老化,甚至從教幾十年,沒參加過像樣培訓。

  在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陳立羣與學生們一起聽教師公開課

  “這在浙江簡直難以想象!”陳立羣說。隨即,按教齡實施小荷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聽課、教學比賽常態化,和黔東南名校凱里一中每週“同課異構”,教師被分批送往杭州學習,連續出臺十幾項嚴格日常管理、規範教學的規章制度。

  陳立羣去高三年級聽課,一堂語文課,老師講了十幾分鍾,發現把作文結尾講成了作文開頭;另一堂數學課,老師竟然沒有教案,跟着感覺在上課。“馬上要高考了,簡直是誤人子弟!”陳立羣很生氣,這兩名老師被堅決辭退。

  外表溫文爾雅的校長,動起真格毫不手軟,怨聲連天的教師隊伍開始踏實下來。高三英語老師任偉娟說:“管理很嚴、學習特別多,忙到沒空談戀愛,但大家備課、上課都認真很多,教學上確實成長很快。”

  對待“亂校”須用“鐵腕”:全封閉寄宿制管理,實行“安靜學習月”“自主學習月”,每個班每天檢查評比,早中晚挨個教室督察。沒多久,3000多人、55間鬧哄哄的教室,一下子靜悄悄、整齊有序起來。

  “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長,其次才成爲科學獲知的一部分。”陳立羣經常引用這個觀點。無論對學生還是老師、家長,他格外重視“心靈喚醒”“精神教育”的力量。

  每週一的國旗下講話以及各種公開場合,陳立羣都鼓勵學生樹立遠大抱負;苗族崇拜樹,教學樓前開闢“志向林”,在每年臺江民中“‘12·9'勵志節”這天,師生們將自己的志向埋藏於樹下;親自培訓駐村第一書記,講授尊師重教、教育與脫貧、家庭教育;給考上大學的家庭送喜報,讓家長感到讀書光榮……

  他總對教師說:“人類道德的基點是愛心與責任感。”對學生,他希望:“高遠的志向、高昂的志氣、高雅的志趣,能成爲引領、陪伴你們一生的精神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