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兩個80後IT小夥研發出傳輸速度最快固態硬盤

兩個80後IT小夥研發出傳輸速度最快固態硬盤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很多人說搞IT的人都是年輕人居多,現在70後已有點顯老,90後還有點小,那就是80後一代人的天下了。來看這兩位80後,殷雪冰和他的大學同學路向峯,最近研發出一款世界上傳輸速度最快、性能最好的固態硬 盤的——傳輸速度每秒1.5GB,僅需3秒就能傳輸一張DVD光盤的數據,是普通硬盤速度的 15倍。一秒鐘可以訪問31萬次,而普通硬盤僅可以訪問16次。這些數據,描繪着一款固態硬盤的卓越性能。這意味着以後我們用的硬盤傳輸速度將會更快。

也是喜歡玩電腦的,下面帶大家去了解他們的研發經歷:

兩個80後IT小夥研發出傳輸速度最快固態硬盤

無心發現“新天地”

2007年,殷雪冰在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工作時,院裏有一個航拍測繪的項目,需要一個大容量硬盤來存儲數據,但傳統硬盤太重並且容易受震動出現故障。不得已,他們買了一個進口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是存儲領域最尖端的技術,與傳統硬盤採用機械結構不同,固態硬盤性能好於傳統硬盤,但價格也相當昂貴——容量爲32GB的一塊固態硬盤,價格要5000元,而一個體積要小很多的32GB U盤,僅需100多元。

怎麼那麼貴?這讓殷雪冰很驚訝。

殷雪冰翻閱了很多資料,發現全球能生產固態硬盤的生產商寥寥無幾。另一個尷尬的數據顯示,近十年來,CPU和內存的性能提高了100多倍,但硬盤的性能只提高了兩倍。“整個數據處理的瓶頸,就在硬盤上。”殷雪冰說,只要能打通這個瓶頸,信息傳輸就走上了“高速公路”。

想到這兒,殷雪冰的內心不由洶涌澎湃。這個無心的發現,讓他一直心存的夢想和現實接上了頭。

有瓶頸需要打通,這不正好讓自己“以技術改變世界”的理想有了用武之地嗎?

   搞光電的人要去搞固態硬盤,看起來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不過,殷雪冰絕不是一時頭腦發熱。“我的數理化成績一直很好,高中就開始編程,本科學的是物理,碩 士是工科。”殷雪冰說,固態硬盤融合了電子信息、計算機、芯片設計、數學、物理等多門學科,屬於交叉學科,正好能用上他以前的知識儲備。

和方便麪相伴四年

說幹就幹,殷雪冰找來好朋友路向峯。白天,他們分別在中科院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下班後就集合到9平方米的宿舍內做起實驗來。

   很快,殷雪冰就發現,他們最初的想法過於樂觀了,實驗遲遲沒有取得突破。“固態硬盤,儲存介質都是用U盤的模式,核心和難點就在於算法和架構。”殷雪冰 舉例說,信息存儲要求有一個糾錯功能,因此需要多存儲一些校驗碼,以便恢復和糾正錯誤。除了糾錯的功能,還需要防止芯片損壞技術等多達十多套核心的算法。

   做還是不做?兩個懷抱夢想的人決定繼續,並且決定辭掉高薪的工作,專心致志做研發。接下來的兩年,在殷雪冰看來,是一段“暗無天日”的日子——每天基本 都呆在屋子裏做些代碼、做實驗,一箱箱方便麪堆在屋裏,是他們的主要口糧。2011年,歷經4年,他們終於研發成功了固態硬盤。用第三方權威測試軟件測試 的結果顯示,產品的傳輸速度、隨機訪問速度和響應速度都比美國一家全球最大的固態硬盤生產商先進,綜合性能是競爭對手的三倍以上。

4釐米,3萬元

在殷雪冰位於上地的憶恆創源科技公司內,記者見到了這款固態硬盤產品。外形和傳統硬盤差不多大,不過固態硬盤的表面沒有傳統硬盤那麼光滑,而是佈滿了電路板,上面鑲嵌着64塊黑色的小方塊,這是儲存單元,每一塊容量有16GB,加起來硬盤容量有1024GB。

在電路板的內壁,有一塊4釐米見方的芯片。殷雪冰說,這塊芯片融合了10多套算法和架構,是固態硬盤的大腦,也是憶恆創源核心技術的體現。這樣一塊硬盤,雖然價格高達3萬元,卻可以使原來要依靠五臺服務器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在一臺服務器上就能完成。

有了技術的積累,融資和市場都進行得很順利。去年年底,憶恆創源獲得中關村創投、英飛尼迪共2000萬元的投資,目前該產品已被人人網、奇虎360、優酷網、樂視網、支付寶、完美世界、中科院等採購。

下個月,憶恆創源將搬到樓上的一處辦公場地,面積將近200平方米,是現在的兩倍。殷雪冰說,上網買火車票、“雙11”淘寶搶購、刷微博都需要高性能的存儲設備,在大數據的時代,固態硬盤的市場價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