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18歲前,要培養孩子擁有這8種能力

18歲前,要培養孩子擁有這8種能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08K 次


18歲前,要培養孩子擁有這8種能力

18歲前,要培養孩子擁有這8種能力

朱莉 (Julie Lythcott-Haims)是斯坦福大學前教務長,也是一位暢銷書作者。她對親子教育提出了“一個人在十八歲時必須具備的八種能力”,這八種能力無關才藝與學業,而是關乎生活與生存的。我們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已經擁有了哪些,還缺少哪些。下面是朱莉提到的八種能力和遠方的解讀。

一、必須懂得如何與陌生人交談

今天的社會每一個家長出於安全考慮都在不停地告誡孩子“不要與陌生人說話”。可是十八歲以後,他們都不得不離開家庭和學校的熟悉而舒服安全的環境,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新的同學、教授、大學裏的工作人員、銀行醫院商店裏的人、僱主、同事、顧客等等。這些不再是需要孩子們提高警惕戒備的人,而是他們每天生活裏必須打交道的人。

侷促緊張、詞不達意、吞吞吐吐、目光遊離、手足無措,這些都是常見的“陌生人交際恐懼症”的表現。而一個十八歲的人如果還有這些表現,主要原因就是他沒有從孩子過度爲一個成年人,不具備應有的成熟。

記得兩年前的四月,我們陪着大女兒去杜克大學,參加爲被錄取的學生舉辦的開放日活動。當天早上,在報到大廳裏,各地來的學生們在站排報到領取資料,家長們站在一旁。我身邊的一位白人媽媽主動和我打招呼,介紹自己和孩子是從丹佛坐飛機過來的。

我們正聊着,她的兒子走了過來,她馬上對兒子說:“這位女士是從俄亥俄州來的。”那個男孩立刻轉向我很自然地地伸出手,對我說:“非常高興認識您!”男孩說話沉穩,握手時眼睛看着我,大方而有禮,再加上身上穿着的正式的襯衫、西褲和黑色的皮鞋,舉手投足完全看不出是個正在校的學生。我想他的父母一定是早早就培養他這樣與成年人打交道的。

我們華人家長總是習慣把進入青春期的子女還當做“孩子”對待,我們和孩子談話的方式以及我們在社交場合把孩子介紹給其他人的方式,都讓孩子們感到他們還沒有長大,所以他們缺乏與成年人平等交流的意識。

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儘早培養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與人交流:主動與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紹、有禮貌的肢體語言,包括微笑着直視對方的眼睛、尺度適宜地握手、敢於提問題等等。一個十八歲的人學會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會讓對方在初次見面就很快產生尊重和好感,而不會因爲年輕受到輕視。

二、能夠迅速熟悉周圍的環境,找到出行的道路和交通工具

在美國,從小到大家長一直是孩子的“司機”,我們不僅帶着孩子參加各種活動,還帶着他們長途旅遊,無論在哪裏孩子都只是乘客,他們不需要辨別東南西北就會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可是當他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園,或是在暑期實習時短期居住在一個城市裏,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他們必須懂得:如何快速找到出行路線、怎樣冷靜沉着地面對混亂的交通路況、怎樣制定長途出行的計劃等等。

能讓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中迅速熟悉適應周邊的道路交通環境,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生活生存本領。

三、學會關愛家裏的其他人,而不是袖手旁觀

因爲孩子每天的時間表裏被學習和各種活動佔得滿滿的,家長們往往捨不得讓孩子幫助做任何家務事。而爲了讓孩子全力以赴學習,家長們不僅滿足孩子一切的物質需要,而且讓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中孩子常常變得以自我爲中心,不知道該怎樣尊重、照顧家裏和周圍的人。

爲了不讓孩子成爲一個自私冷漠、不受歡迎的成年人,家長們要讓孩子日常爲家裏做些哪怕只是刷碗倒垃圾削蘋果這樣的小事,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父母、爲他人服務的意識。

四、能夠管理自己的學業或工作,牢記各種任務的截止時間

很多做家長的常常提醒孩子們該做什麼事情:每天的作業、活動和比賽的日期時間等等。時間表都是家長來掌握,孩子們習慣了被動聽從父母提醒。當他們離開父母、必須獨自面對這些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安排時間、調整優先次序和輕重緩急,於是有人平日裏沉湎於遊戲網絡,到了該交作業時最後一晚熬夜也趕不出來。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妨放手,讓孩子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即使他們因爲自己的疏忽忘記完成作業而影響了成績,家長也要學習狠下心來不管,讓孩子從中得到教訓。這樣孩子才能學會自我時間管理。

記得我的女兒在高中一年級時,有一天參加一個聚會,玩得高興把上長笛課的時間給忘了,結果按規矩辦事的美國老師既不給退錢,又不給補課。女兒當時很沮喪,在她面前,我沒有說抱怨老師不講情面的話,也沒有往自己身上攬責任(我也把上課的時間忘了)。

我告訴她:“這是個教訓,你大了,該爲自己的事情負責任了。媽媽很忙,要工作要做家務,還要照顧妹妹,以後你所有的活動自己要心中有數,我只做你的司機。”從那以後,我再不用整天記掛着她該做什麼,我把這個責任轉給了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