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不一樣的結局

不一樣的結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K 次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羣小老鼠非常隨意地分給A和B兩組訓練員,他對A組訓練員說這是智力最高的一羣老鼠,對B組訓練員說這是智力最低的一羣老鼠。他讓兩組訓練員分別負責訓練這兩組老鼠穿行迷宮。半年後,他對兩組老鼠進行測試,結果A組的老鼠很快就全部走出了迷宮,而B組的老鼠卻被困在了迷宮裏。直到這時,羅森塔爾教授才告訴訓練員,這兩羣老鼠的智力是相同的。爲什麼最後的差距如此大呢?問題出在訓練員的身上。由於A組的訓練員認爲這是一羣聰明的老鼠,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方法進行訓練,結果真的把這羣老鼠訓練成了聰明的老鼠;而B組的訓練員則認爲這是一羣智力低下的老鼠,就用對待智力低下的老鼠的方法來訓練,這羣老鼠就真的變成了智力低下的老鼠。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因此,羅森塔爾教授對於教育界提出了這樣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倡導:“把你的每個學生都當成頂級的人才來栽培,他們會真的成爲頂級的人才,但你如果認爲他們是一羣笨蛋,你就真的會把他們教育成笨蛋。”
  
  這使我想起考前分班。這種名義上叫因材施教的分班,更內在的本質只是一種“選擇性的重抓與放棄”。分班的名稱在各地各校都不一樣,但無論怎麼叫,老師和學生或者家長都心知肚明,無非就是學霸班、普通班、學渣班。誠然,分到哪個班都能繼續接受教育,但客觀來說,老師會不會也像那些訓練員一樣,對學霸班的學生盡我所能,對普通班的學生盡我本分,對學渣班的學生卻只剩下我陪你們混時間了呢?同樣的,學霸班的學生們當然會全力以赴,普通班的學生也會打起精神,而學渣班的學生會不會只剩下了我是學渣還學啥?分班,背離了教育的本質,甚至可以說是人爲地製造了教育不公。

不一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