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與衆不同的“戰鬥方式”

與衆不同的“戰鬥方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孫子有言:“先爲不可勝而後勝。”成功者正是如此,他們僅在於確有信心,確信其勝利的成果足以應付失敗的後果時,才甘冒風險。而職場上的失敗者,不能正確計算其成功與失敗的風險,因此,他們不但在失敗時失敗,甚至他們得到勝利時,由於不知道如何對待其勝利,因此也失敗了。對這些人來說,一次誤打誤撞的勝利,也許比完全沒有勝利還要糟糕。

與衆不同的“戰鬥方式”

  ING安泰人壽總裁潘樂昌先生在初入行時,便爲自己制定了一個成功的模式與策略:“凡是交到我手上的工作,我都把它當做是自己的事業,拼命秀給大家看。因爲有‘我的參與’和‘我的努力’,一定做得比別人好!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在短短三年內,他職位連跳三級,一路高升,打破了公司過去的傳統。

  潘樂昌先生爲自己的成功模式做的總結實在不太高明,以至於有可能會誤導後進者。還是讓我們看看他的兩個故事,可以理解得更深一些。

  因爲他表現“突出”,很快就贏得總部的賞識,並且在業界打響了名聲。當時友邦集團在馬來西亞除了一家分公司之外,也與當地人合資經營了另一家壽險公司。這家公司規模很小,只有100多名業務員,成立了十多年一直在虧損。公司於是派潘樂昌過去幫忙,先是擔任副總一職,不到一年總經理生病住院,改由他獨挑大樑。接任後,他就開始苦思如何擴大公司的業務。原來的小股東們當然不肯再投資,沒有資金投入如何能夠推動新業務呢?苦思良久,他推出一套“冒險”的做法,結果又獲得成功。事後他總結:“利用改變傳統佣金的發放方式,讓這家小公司轉虧爲盈。我膽敢嘗試這套新做法,一來因爲公司小,業務員才100多人,還能夠安撫住人心;二來我將業務重點放在招募新人上,打出的口號是“佣金雖少、訓練最好”。因爲我們將佣金成本花在教育訓練上,所謂“送你一條魚,不如教會你釣魚”,對行業裏的新手來說還蠻有吸引力的。過去從沒有一家保險公司願意這樣大手筆地訓練新人,藉着改革,我終於將多年的理想付諸實現。”也就是說,即使原有的業務員大部分不認同潘樂昌的改革方案而離職,他仍可以憑藉新人來推動業務。因此,他不會失敗,也不可能失敗。

  潘樂昌在友邦保險馬來西亞分公司做主管時,工會與公司對峙,經常有人電話威脅在大樓安置了炸彈,弄得全公司人心惶惶,無法正常上班。幾次下來,大夥也知道是謊報事件,但基於安全顧慮,每次還是丟下手邊的工作全員大撤離,真是到了不堪其擾的地步。有一天,又有電話打進來說公司被安置了炸彈,這一回潘樂昌鐵了心,做了一個很大膽的動作,就是什麼動作都沒有,讓全公司員工繼續上班。事後很多同仁嚇壞了,認爲他不該拿大家的生命安全當賭注。潘樂昌告訴他們並不是“枉顧”人命,而是很篤定當天根本不可能會發生意外。因爲公司已連續兩天被警告說裝了炸彈,人員疏散了兩次,警方也做了兩次大清查並且處於加強戒備中,歹徒怎麼可能在第三天一大早就又安置了新炸彈?衆人這才明白,他雖然大膽行事,其實心思細密。潘樂昌頗爲得意地說:“我是個精算師,我要冒的風險,一定都事先‘精算’評估過。”果然,從此以後公司再也沒有接獲“詐彈”電話的威脅。

  事實上,潘先生的成功模式可以這樣總結:“凡是交到我手上的工作,我要利用我與衆不同的‘精算’能力和出人意料的操作方法,不僅比別人做得好,而且是別人想不到的。反覆運行這種看似冒險實則安全的操作模式,爲自己的成功不斷壘石鋪路。”

  職場中人,很多都欣賞潘先生這種“創新”與“不按牌理出牌”,因爲成功者似乎都有這兩個特點。但我們再深入一步,就會看到,成功者與衆不同的“戰鬥方式”和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並經過從容的計算,從而形成一種既定的模式。每一次勝利,都爲下一次勝利奠定了基礎,他們在有計劃的方針指引下不斷向前邁進。相反,失敗者的勝利卻是偶然的、紛亂的,是無法與其努力相提並論的。失敗者也許比成功者更能做事,但他們的成果價值較爲低賤,或者毫無用處。同時他們的成果不能積累,沒有形成連貫的模式。相反,他們的失敗倒可以形成一種模式。

  在我們的經歷裏,成功與失敗必然交織在一起,失敗或許是自己的過錯,或許是因爲不當的冒險,或許是由於未能適應情勢的變化,或許是別人沒有助一臂之力。在今後的職場生涯中,仍將會遇到成功與失敗,我們最終將是什麼樣,並不在於目前我們是成功還是失敗,而在於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無論你爲自己定下何種模式,基本點在於:確保成功大於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