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華爲的最可怕之處:均衡!

華爲的最可怕之處:均衡!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華爲的最可怕之處:均衡!


華爲的最可怕之處:均衡!

最近一段時間,華爲再次引起中國業界的關注,諸多企業把華爲作爲學習的標杆,有的提出要成爲某某領域的華爲。華爲作爲一箇中國的、非上市的、民營的、高科技的企業,只是一種“現象”,對於中國企業,其模仿與借鑑價值並不太大,但是隱含於華爲現象成功背後的經營與管理哲學與理念,則值得中國企業和企業家思考。

把握住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底線

企業是什麼?最簡單的答案:企業是功利組織。

什麼是功利?最通俗的定義是:利益。

如果上述兩點成立,就可以界定:企業是追求組織利益的特定組織。

對於所有企業來講,持續地對利益的追求,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企業創立、成長和發展的內在基因。在這個世界上,最無恥的企業是持續虧損的企業,最失敗的企業家是長期爲企業帶來赤字的企業家,因爲他們違背了企業和企業家最根本的本質。不能賺錢的企業是被異化了的企業。

每一個企業都想賺錢,但願望永遠代替不了現實,市場經濟永遠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願望,它永遠垂青於那些擁有實力和功力的企業。企業靠什麼來實現自身對利益的追求?靠企業自身的“功”,即依靠企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能力、功力、實力和業績,來實現對利益的追求,即以企業內部之“功力”,求外部市場之“利益”。

這決定了企業不得不作出理性的選擇:保持內部“功”與外部“利”的均衡。

企業內部的“功”,即企業的內部能力又可以區分爲經營能力和管理能力。

經營與管理是企業兩個永恆的課題,也是人們最熟悉的常用語,但常常被人將其等同或者混同;在實際中,我們很多的迷惑,起源於對這些基本概念及常識的錯誤理解。把握經營與管理的本質,也是正確把握公司政策的重要前提。

經營,對於任何組織來講,都是組織目的的最大化。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賦予經營本身以下主要特徵,並使得經營與管理有了本質性的差別。

經營是以客戶爲中心。企業的效益並不是來自於企業的內部,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在未進入市場之前,僅僅存在理論上的效益,只有通過市場,實現從產品到商品的驚險一跳,並被客戶所認可之後,企業纔有可能實現效益。華爲提出客戶是企業生存之本,爲客戶服務是企業存在的唯一價值和理由,因爲它是企業效益的源泉。唯有保持經營的持續擴張,纔有可能爲更多的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管理的目的服從於經營的目的。企業內部的管理並不能解決企業賺錢的課題,但它能爲企業賺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管理就意味着高效率,管理就是與低效率作鬥爭的工具與手段。實現效率最大化的目的,賦予管理本身以下主要特徵,並使得管理與經營有了本質性的差別。

管理必須以工作績效爲核心。企業的效率在內部表現爲工作績效,它包括組織的績效和個人績效。效率來自於工作績效,管理的高效率,是通過工作的高績效體現出來的。企業強化管理的目的,就是持續地提高組織內部每一個環節和每個人的工作績效。管理的核心價值觀是效率。管理必須保證工作有效率。管理起源於企業的經營行爲和經營的目的,管理的使命應服從於經營的使命。從這一層意義上講,管理定位於工作效率的提高,這是管理的目標,同樣也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華爲在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聚焦於功利,在商言商,是任正非先生的經營管理理念與信條。基於企業基本的和樸素商業邏輯,在理性和智慧的思考基礎上,構建企業的發展成長理念,並始終如一地敬畏、堅守和執行之,是任正非及其領導下的華爲成功的基因和內在動力。

經營與管理的動態均衡

經營與管理在目標指向、定位與功能上是有區別的,但兩者於是統一的,統一於企業這一功能組織中,作爲企業的兩種職能,相互依賴,共同作用,進而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

客戶導向下的效益是經營的核心價值觀,而管理的核心價值觀是效率。兩者無疑是有差異的,但也有共性存在,兩者最重要的共性在於它同屬企業的兩種職能。效益與效率的共同基礎是績效。因而它們具有共同的價值主張,這就是高績效。

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言:“管理是爲了組織的績效而存在,是使一個機構能夠產生外部績效的工具”。不論是經營的高效率,還是管理的高效率,其基礎都來自一個共同的價值鏈:外部績效是企業效益的前提條件。

從客戶角度來看,其價值觀非常樸實務實,低價、優質和完善的服務。他在選擇企業時,實際上是對企業效率和績效的選擇。因爲只有實現高效率和高績效的企業,才能符合其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客戶的價值觀決定了企業的價值觀,經營與管理的核心價值觀也由此而定。

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關係就如太極八卦圖,兩者在其中實現了完美結合,這也就是一種均衡,這種均衡就是一種“有灰度”的美。所謂的均衡,在經濟學意義上講,就是指在相互作用的關係中,每一方都同時達到了約束條件下可能實現的利益最大化目標,因而這種狀態可以長期持續存在。經營管理的結合就是:依靠管理的高效率,來實現經營上的高效益。當然,經營與管理的均衡並不排斥企業在重點上的關注。企業依據對方向與節奏的把握,在一定時期將重點放在經營或管理上,正是爲了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兩者的均衡。

但在現實中,很多企業沒有實現這一均衡,即經營與管理是失衡的。主要表現是過分重視經營,將全部的精力聚焦於企業的效益,或者將以經營替代管理,先進的經營模式與落後的管理並存。而在現實中,一些只重經營不抓管理的企業的成功或輝煌案例,爲很多企業忽視管理問題提供了藉口。對於中國企業來講,管理無疑是一塊“短木板”。結果是,管理蠶食了經營的效益,經營的效益因爲失去管理效率的支撐,最後導致企業難以實現持續的存在。

在中國,並不缺少優秀的企業家,他們具有敏銳的市場感覺、經營理念和宏偉的經營戰略與經營目標;在中國,也並不缺少優秀的人力資源,不缺少充滿活力的巨大市場潛力,這與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的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國企業究竟缺什麼?不是經營層面的經營能力,而是管理層面的管理能力,這其中包括企業的業務運作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研究開發能力、知識管理能力、財務管理能力、客戶關係管理能力等。

所以從長遠來看,僅僅有經營的輝煌永遠是短暫的,只有實現了經營與管理動態均衡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