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李開復分析IT創業應避免的10大誤區

李開復分析IT創業應避免的10大誤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李開復分析IT創業應避免的10大誤區
李開復,在IT行業大家都很熟悉了,1998年,李開復加盟微軟公司,並隨後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並擔任Google(谷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宣佈離職並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對於在IT行業打拼的80後,創業是很多人的人生之路,要不然,隨着年齡的增長,不可能一直做個技術員、程序員之類的。

創業猶如投資,高回報,同樣也是高風險。對於創業失敗的總結,李開復先生做了一些研究,整理了李開復的創業語錄,歸類了10條原因,這也提醒了大家在創業時不要步入誤區,希望對在創業中的80後IT精英們有所幫助。



第一點:創業者的經驗不夠。最近十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其CEO在創業時的平均年齡是33歲,同時創新工場內拿到A輪的公司創始人平均年齡也約是33歲。中國特殊的教育體系和創業環境可能導致年輕的創業者面臨更多的創業挑戰,相比美國創業者,他們需要更多時間培養自己的情商、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也需要更多時間積累人脈、加強執行力及組建、培養自己的創業團隊。同時,中國互聯網創業者還需要有足夠的心態和經驗去應對大公司涉足自己的創業領域。所有這些都是非常年輕的創業者很難具備的素養和經驗。

第二點:創業者缺乏主人翁心態。真正的創業者要內心強大,有很強的自控能力,把公司當作自己的baby,無論公司出現任何}句題都能讓員工有激情的繼續工作下去;而不能試圖先做一個公司,再請一位外部的職業經理人做CEO。

第三點:團隊缺乏信任和能力的互補。創業團隊如果由2-3個彼此信任、有默契、價值觀相同且能力互補的創始人構成,則可以在創業之路上彼此扶持,提高創業的成功率。需要提醒的是,爲避免未來發生矛盾,創始人之間需要儘可能熟悉彼此的價值觀和能力特長,並且在創業之初就談好利益分配口。

第四點:創業者的執行力不足。創業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點子,而在於能否很好地執行。創業者的執行力強意味着能夠深入思考自己的產品,追究每一個細節;同時有一個團隊共同運營這個產品,使產品能夠快速迭代。創業公司應比業內大公司更加拼命努力,而大公司出來的創業者有時會有打工者心態,總有被動完成任務的慣性,缺乏主動思考、尋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點:心態浮躁,經不住誘惑,缺乏耐心,甚至只是爲了錢而創業。這樣的創業公司會缺乏信念、耐心,經受不住誘惑和寂寞,甚至急幹賣掉自己的公司以套現。以賺錢爲唯一目標的創業者很難在創業中勝出。

第六點:創業者有太多點子、不夠專注。拿到投資的創業者大都是聰明人,自然有很多好點子,並會動手實現,但這樣容易分散創業的精力。在互聯網創業時代,快速迭代、精益創業是有效的創業路徑。而精益創業的核心,是專注做一個產品,做好後迅速推廣,獲得用戶後,從中學到用戶新的需求,再進行新的產品迭代,從而形成滾動式發展。能夠精益創業的前提是,當創業者做第一個產品時,一定要專注、集中全力、不分心。

第七點:更加關注技術,而沒有把用戶需求放在首位。在今天,越來越多偉大的創新是從用戶需求和痛處導出的,以解決用戶需求爲出發點。不要爲了創新而創新,更好的方法是從解訣用戶需求出發。投資人不會因爲創業者有領先的技術或專利而投資,而更關心產品解訣了用戶的哪些需求、市場有多大、創業者的獨特之處是什麼,然後再問創業者用什麼技術滿足了該需求口。

第八點:履歷漂亮,但是不接地氣,技術已經過時。大公司出來的創業者往往比較官僚而且由幹以往工作的業務相對細分,自身缺乏全面的業務能力,甚至有時專攻的技術方向可能已經過時,相反有時草根創業者會更敢幹嘗試、善幹學習。提醒背景優秀的創業者,不要因爲自己的履歷很棒,就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不要因爲自己的學歷很棒,就不去學新的技術。

第九點:對產品不夠熱愛和投入、對創業缺乏信念和執着的堅持。創業者沒能投入全力孕育產品和經營公司,創業碰到困難時,就想把公司賣掉,或者總是抱有打工者心態,希望能達到董事會的要求,得到董事會認可,而不是主動要衝到創業的前沿,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以證明自己、得到應得的回報。

第十點:直接山寨,不深入思考。我們反對純粹山寨國外成熟的產品,純粹拷貝;但是不排斥創業者借用國外的產品概念,採用精益創業的模式,在產品迭代中發掘本土化的用戶需求和自己的創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