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言名句 > 關於教育的經典名言名句

關於教育的經典名言名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7K 次

導語: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教育的經典名言名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育的經典名言名句

1、“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知

2、“教育的祕訣是尊重學生。”——美國教育家愛默生

3、“教育者,養成人性之事業也。”——蔡元培

4、“比宇宙更遼闊的是什麼?是想象力。”——愛因斯坦

5、“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爲人,其根本在於個人而不在於社會。”——魯迪格爾

6、“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是一種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孫雲曉《一個故事一堂課》(中山大學出版社)

7、“爲了追求‘完美’,公開課便越來越成了各種‘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李鎮西《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四川人民出版社)

8、“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9、“以愛心聚在一起的十個人能夠完成一萬個分散的人做不到的事情。”——Thomas  Carlyle

10、“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瑞士教育家皮亞士

11、“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12、“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應該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13、“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前主席埃德加·富爾《學會生存》、美國人類資源研究所心理學家赫伯特?格喬伊、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涅·托夫勒

14、“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好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不僅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陶行知

15、“讀書不做記號等於不讀書。”——法國思想家布韋

16、“思維由驚奇和問題開始。”——亞里士多德

17、“將所學回報社會纔是真正成功。”——美國洛杉磯市長安東尼奧·維拉戈沙

18、“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楊文

19、“擁有一顆好奇心最重要。”——“DNA之父”、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

20、如果沒有情感的溝通,智慧的交流是無法達成的。——皮亞傑

21、“我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愛孩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22、“要成爲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獻給他們。”——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23、“如果老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爲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只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課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教師。”——列夫?托爾斯泰

24、學生在學習上大致可分爲四種:“生而好學爲上,薰染而學次之,督促而學以次之,最下者雖督促不學。然而生而好學與督促不學的人究竟是少數,大多數得到相當薰染、督促就學習。”——陶行知

25、“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着大地。它賜福於寬容的人,也賜福於被寬容的人。我們應該學會對別人表現寬容。”——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

26、“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明代薛宣

27、“一到了圖書館,就像牛進了菜園,拼命地吃!”

28、“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陶行知

29、“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王充《論衡·謝短》

30、“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爲補償的。”——恩格斯

31、“如果我們不向歷史學習,我們就將被迫重演歷史。”——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涅·托夫勒

32、“歷史學的目的是爲了人類的自知。”——英國著名學者柯林武德

33、“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這頭睡獅醒來,整個世界將在她的腳下發抖。”——法國拿破崙

34、“人應該象明亮的火焰一樣生活,放出最大的光芒,最終火焰會熄滅,但是那也比卑微的小火苗強。”——葉利欽

35、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36、古希臘哲學家帕拉圖有這樣的斷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7、我國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8、著名心理學家蓋茲說:“沒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

39、美國第威夫人:“時時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們,大家喜歡他們,是因爲他們的品德,與他們的成績單沒有任何關係。”

40、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蘇霍姆林斯基

41、教育需要理想,需要信念;教育需要民主,需要人文;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思考;教育需要審視,需要評價。

42、中國古代諺語:“授之以魚,足解一日之飢;授之以漁,足食終身之魚。”

43、“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

44、著名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種下行動就會收穫習慣,種下習慣就會收穫品格,種下品格就會收穫命運。”

45、著名畫家張大千說:“人生在世,第一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有系統地有選擇地讀書。”

46、魏書生說:“人的能力強是工作逼出來的,鐵肩膀是擔子壓出來的。”

47、墨子:“國有賢良之士衆,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

48、魏書生說:“你熱愛生命,是爲了向它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才稱得上是真愛。而只有愛到自我犧牲的程度,才能夠在事業上做出成績。”(樂於奉獻)

49、“德能正其身,才能稱其職,筆能成其文,言能明其志。”(對教師的要求)

50、德國哲學家尼采:“一個志向高遠的人,不僅要超越他的行爲和判斷,甚至要超越公正本身。”

51、明朝馮夢龍:“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

52、“推動社會前進的不是金錢,不是地位,而是大腦。”

53、“要散佈陽光在別人心中,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

54、中國諺語:“鳥翼上繫上了黃金,這鳥就永遠不能在天空飛翔。”

55、陶行知:“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可言。”

56、“竹焚不變節,玉碎不改白。”

57、清朝學者金蘭生:“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愛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58、“如果一個人的頭上缺少了一盞指路明燈——理想,那他的生活將會醉生夢死。”——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59、當代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學習效果=50%的學習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

60、明朝黃宗羲:“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61、“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62、“水無壓力不噴,人無壓力不強。”“能力是逼出來的,辦法是想出來的。”

63、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4、陶行知:“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65、“人生中最深切的稟質,乃是被人賞識的渴望。”——詹姆斯

66、拿破崙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強大的力量,即刀槍和思想。從長遠來看,刀槍總是被思想戰勝的。”

67、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中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68、“卓越的激勵是找到能力和忠誠的可靠途徑。”

69、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70、“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少的差異,但這種很少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別!很少的差異就是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拿破崙·希爾博士《人人都能成功》

71、“優秀就是優秀的習慣。”——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72、“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德育)

73、“體育之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寓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

74、“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當你被失敗擁抱的時候,成功也可能在親吻你。”

75、“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江民

76、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77、“美國人從不滿足,美國人需要變化,在美國永遠不變的是變化。”

78、“山外青山樓外樓,自然探祕永無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當盡頭。”——袁隆平自題小詩

79、豬圈豈生千里馬,花盆難養萬年鬆。

80、以人格引領人格,以心靈贏得心靈,以思想點燃思想,以自由呼喚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寬容培養寬容。——李鎮西

81、“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還是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英國蕭伯納

82、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意思是沒有別人不如自己的,也就是說別人都有值得學習的長處。

83、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84、20世紀70年代中期斯騰浩斯提出:“教師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cher)

85、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讀書格言)

86、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寶貴血脈——彌爾頓(讀書格言)

87、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鑑別力——赫爾岑(讀書格言)

88、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讀書格言)

89、沒有書籍,就不能打贏思想之戰,正如沒有艦就不能打贏海戰一樣——羅斯福(讀書格言)

90、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魯賓斯坦(讀書格言)

91、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體——西塞羅(讀書格言)

92、有創見的書籍傳佈在黑暗的時代裏,猶如一些太陽光照耀在荒涼的沙漠上,爲的是化黑暗爲光明。這些書是人類精神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人們憑藉它們的原則,向種種新的發現邁進。書本是將聖賢豪傑的心照射到我們心裏的忠實的鏡子。——吉本(讀書格言)

93、“如果把錯誤關在門外,真理也將關在門外”,印度文學泰斗泰戈爾如是說。

94、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民主像一座搭在師生心靈之間的橋。民主的程度越高,這座連通心靈的橋就越堅固、越寬闊。”

95、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

96、羅曼·羅蘭:“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97、“爲教育獻了青春獻黃昏,獻了黃昏獻終身”——北京市十一學校英語教師甘蘭佑名言

98、“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把課教‘活’了。”——呂叔湘

99、“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中國學者林崇德)

100、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教室是教學的實驗室。

101、“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02、俄國列夫·托爾斯泰:“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

103、“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104、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說:一個不知道歷史的人,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105、西漢學者揚雄:“滿而後漸,正是水的本質。”“滿”指足夠的知識與道德積累,“漸”是漸進的意思。

106、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同樣的教育方法,因爲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107、我國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

108、羅曼·羅蘭:“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裏,總得自己心中先有。”

109、羅森塔爾提出:“教師的期望乃學生智商增高的決定因素。”

110、美國布魯巴克認爲:“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111、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

112、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

113、呂叔湘說:“成功的教師所以成功,是因爲他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麼,在各種教學法上,還有一把總鑰匙,他的名字叫做‘活’。”

114、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115、“教育需要理想,需要信念;教育需要民主,需要人文;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思考;教育需要審視,需要評價。”

116、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世界,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117、美國馬文·皮爾斯(美國總統喬治·布什之岳父、芭芭拉·布什之父)說:“(父母)能給孩子的只有三樣東西:第一樣是給他們儘可能好的教育;第二樣是樹立一個好榜樣;第三樣是給他們世界上所有的愛。”

118、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裏想做的時候。”

119、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發展與培養不能給予人或傳播給人。誰要享有發展和培養,必須用自己內部的活動和努力來獲得。”

120、馬克思認爲:“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

121、葉聖陶說過:“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是標準的流水線,所需要的是流水生產線上的一名技術熟練的操作工。農業所應對的都是鮮活的生命體,說 教育是農業,也就因爲教育所應對的也是鮮活的生命,而且是天地間生命體的最高級別。對生命的尊重,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尊重,這是我們教育價值觀多樣化時代的 要求和特點。

122、美國“伍德·威爾遜全國漣漪基金會”在2001年美國“高中學生年會”上提出響亮的口號:“放遠我們的目光,絕不讓一個高中生掉隊。”

123、英國教育與就業部國務大臣大衛·布倫基特2000年在《建基於成功》著名演說中指出:“改變撒切爾主義者的學校優勝劣汰傾向,主張讓每一所學校成功;改變在教育中精英化的趨向,主張讓每一位兒童成功。”

124、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學習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爲先決條件。”

125、孔子曾對子貢說:“也許是一個恕字能讓人一生受用。”

126、蘇霍姆林斯基說:“自我教育從自我認識開始。”

127、葉聖陶說:“上課之時主動求知,主動練,不待坐聽老師之講說。”

128、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行爲給學生帶來真實感,激勵着兒童在他的心靈留下愉快、振奮、精力充沛的情感時,知識才會轉變爲信念。”

129、“潛能要靠偉大的夢想催生,夢想要靠欣賞的語言激活。”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語言不僅要求專業性、精確性,更要具有平等性、民主性、賞識性、激勵性。

130、“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

131、蘇格拉底說:“未經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

132、當代教育家於漪爲師格言:“在任何條件下,順境,逆境,外物引誘,都要堅持立身,講究德行。”

133、當代教育家於漪爲師格言:“探索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不僅要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

134、當代教育家於漪爲師格言:“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

135、當代教育家於漪爲師格言:“讀書猶如登高山看世界,上層樓閱人生,叩心扉觀性靈,讀書之樂樂無窮。”

136、波蘭作家顯克微支說:“如果每個孩子都覺得有一隻‘溫柔的手’在引導他前進,而不是用腳去踢他的胸脯……那麼,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137、“每個人都有自己隱形的翅膀,能夠飛翔,只要努力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138、狄爾泰:“人只能通過歷史而不是通過反省認識自己。”

139、亞里斯多德:“求知是人的本性。”

140、“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年有所虧。”

141、古時有位作家曾經把讀書人分爲四類:“海綿,不分好壞全吸收;鏡子,接受快,放出來也快;布袋,只留住了香料的渣滓,精華全部流失;篩子,只保留精華。”教師要學會做“篩子”。

142、美國生物學家及教育家喬登:“真正卓越的人生,少不了正直的生活。”

143、愛默生曾說:“大聲喧譁反而難以入耳。”

144、“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145、法國女作家斯塔爾夫人:“良知的聲音極其微弱,很容易被淹沒,可是卻又清晰得令人無法遁逃。”

146、哥德早有明訓:“以一個人的現有表現期許之,他不會有所長進。以潛能與應有的成就期許之,他就會不負衆望。”

147、宗教領袖馬偕曾說:“在寂靜的精神世界裏,每天都進行着生命最大的戰爭。”

148、偉大的成就往往源自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念及此,我總認爲世上沒有小事。——美國前衆議員暨廣告業者巴登

149、美國布什總統就職演說:“我以聖徒之所望自勉:對關鍵性事務——整合。對重大的事務——求變。對所有的事務——寬大。”

1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及物理學家巴斯卡:“心靈世界自有真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151、美國著名詩人馬克姆:“金科玉律已深植我們腦海,現在則是奉行不渝的時刻。”

152、“爲一個人完全奉獻自己,勝過爲拯救全世界而拼命。”——前聯合國祕書長哈馬舍爾德

153、友誼不可缺少信任,信任不可缺少誠信。——英國字典編纂家約翰生

154、著名企業家潘尼:“高效率的祕訣就是授權(放手)。”

155、“勤奮、運氣或靈活的手腕固然重要,卻非關鍵,唯有掌握重點纔是成功的不二法門。”——葛雷《成功的共通性》

156、身外之物和內在力量相比,便顯得微不足道。——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何姆斯

157、IBM創辦人華特生曾說:“成功就在失敗的另一端。”

158、聖雄甘地(Gandhi):“若非拱手讓人,任何人無法剝奪我們的自尊。”

159、小羅斯福總統夫人曾說:“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傷害你。”

160、美國文學家及哲學家梭羅:“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

161、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說:“習慣就彷彿一條纜繩,我們每日爲它纏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162、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

163、詩人艾略特:“我們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盡頭,就是重回起點,並首次對起點有真正的瞭解。”

164、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重大問題發生時,依我們當時的思想水準往往無法解決。”

165、梭羅曾說:“如果我們時時忙着展現自己的知識,將何從憶起成長所需的無知?”

166、俗諺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167、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爲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爲中心的教科書。——陶行知

168、當代作家劉燁說過:現在需要的是紮紮實實爲中國做事的人。

169、《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有專篇議論教師的成長,它從“關注的不同”入手,敘述教師成長的五個階段:①“非關注”階段;②“虛擬關注”階段;③“生存關注”階段——初任教師的階段;④“任務關注”階段;⑤“自我更新關注”階段。

170、“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師也。”《禮記·學記》

17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

172、孫中山《提倡女子教育》:“惟必有學識,方可擔任教育。”

173、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174、美國教育家布魯巴赫等人認爲反思性教育教學實踐可分爲三類:一是“對實踐的反思”;二是“實踐中反思”;三是“爲實踐反思”。

175、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一位極不起眼的教師出身的中尉納森·黑爾的臨終遺言:“我唯一的遺憾是我只能爲我的民族犧牲一生。”

176、法國人阿爾貝特·史懷澤創立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被愛因斯坦稱爲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177、古希臘阿波羅神殿的石柱上赫然刻着“認識你自己”!

178、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179、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

180、老子說:“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

181、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82、浙江樂清白象中學的黃玉琴老師提出一種“教育無爲法”,即“放手”。

183、19世紀英國詩人雪萊說:“我們全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我們的藝術,根源都在希臘。”黑格爾說過,一提到希臘就有一種家園的感覺。

184、宋代儒學大師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

185、古人云:“善思則得,善誘則通,誘思交融,百鍊成鋼。”

186、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傑羅姆·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

187、任鵬傑老師(《中史參》主編)常說:“努力比能力重要。”

188、“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

189、加裏寧曾把教師譽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190、行爲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經斷言:“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和可以培養他們的特殊世界,我可以保證隨機選出任何一個……都可以把他們訓練成爲我所選定的 任何類型的特殊人物,如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高覺敷:《西方近代心理學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264頁)

191、丹麥中小學幾乎沒有考試。一個學生在進入大學前,一般只經歷三次考試,小學畢業、初中畢業和高中畢業考試,除此之外,國家明確規定不允許任何人、 任何學校進行任何書面考試。理由:一個人在進入成人社會前,發展的潛能是多樣性的,紙筆書面考試只能說明一個細小的方面,因此對學生用成績進行高低評價, 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極不公平的。——《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年第10期第7頁朱正標《今天,你發展了嗎?——關於歷史新課程發展性評價的反思》

192、哲學家雲:“人生有兩大可悲:一是追求的目標達不到,二是追求的目標達到了。”

193、“想改變世界,很難;要改變自己,則較爲容易。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我的課堂。課堂改變了,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變了。”——深圳市紅嶺中學歷史高級教師吳磊

194、古羅馬賀拉斯指責學校過於注重實際,缺少突飛猛進。

195、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萬物中最博大的藝術——處世的藝術,是通過生活而不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196、古羅馬塞內加:“我們受教育不是爲了生活而是爲了學習。”

197、“教師:及時改正錯誤——人無完人,即使是最好的'老師也會犯錯誤。能幹的老師和不稱職的老師的區別,就是前者知道如何及時改正錯誤。犯了錯誤的時 候,他們勇於承認並且會盡一切可能去改正,然後繼續做該做的事。而不稱職的老師,總是千方百計地掩飾錯誤,結果往往是越抹越黑,也因此失去了學生的尊敬。 /當你說了不該說的話,或者無心傷害了一個孩子的感情,或者講錯了什麼內容的時候一定要立即道歉,並及時改正錯誤。承認錯誤,然後就不用再去想它了。這樣 做,你不但可以贏得同事、學生的尊敬,而且還可以教給學生這樣一個道理:錯誤,如果處理得當,反倒會成爲學習和成長的良機。”——摘自美國安奈特·L·布 魯肖著,方雅婕譯,《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第60頁

19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爲,爲人在世,可貴者在於發展,在於發展各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鍛鍊,各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

199、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強調:“在現實生活中所由的人不可能也不應該都變成一模一樣”,“通過每個人不同的表現便會產生千差萬別。”

200、古人云:“欲壽,惟其樂;欲樂,莫過於善。”

201、法國大作家雨果:“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優於偉大的人。”

202、達·芬奇:“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

203、“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如同名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叔本華

204、沒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負責的人!——桂紹海、周學鋒著《責任重於泰山》(自序P1)

205、認識了課堂,纔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變了課堂,纔算真正落實了新課程。——華東師大鄭金洲教授

206、“沒有一本新書能夠逃脫我們的視野,我做校長時總是定期組織學生讀新書、學理論。”——蘇霍姆林斯基

207、鄭金洲認爲:“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208、英國科學家貝爾納說:“一般來說,提出課題比解決課題更困難……所以評價和選擇課題,便成了研究戰略的起點。”

209、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巴丁博士說:“決定一個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點說是看它所選擇的科研課題。”

210、要想學生成爲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南京師大附中知名特級教師吳非

211、天空中沒有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泰戈爾

212、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乎,不爲則易者亦難乎。——彭端淑

213、顧泠源認爲,所謂教育案例是指包含着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等現象。

214、據美國心理學家巴斯研究,“在半個世紀前,人們從大學畢業後,大約有70%的所學知識一直可以在退休前運用;而在當今時代,這個數字縮減爲2%。這意味着,當今的大學生在畢業後從事某項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有98%需要從社會這個大課堂中來獲得。”

215、學習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學習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216、中國不缺想做官的教師,缺的是愛讀書的教師;中國不缺搞應試的教師,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師。

217、當代作家劉燁說過:現在需要的是紮紮實實爲中國做事的人。

218、責任是每個企業的文化根源,企業要想成就百年基業,責任必須貫穿始終。——桂紹海、周學鋒著《責任重於泰山》(自序P2)

219、缺乏責任感的民族,是走向沒落的民族;缺乏責任意識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企業;缺乏責任心的人,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好的人。——桂紹海、周學鋒著《責任重於泰山》(自序P2)

220、一位社會學家說:“在生活中,往往自己揚起一把土,卻抱怨土迷了自己的眼睛。”

221、“弱者坐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

2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223、“科學的未來只能屬於勤奮而又謙虛的年輕一代。”——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

224、“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唐朝著名詩人李白

225、清華附小副校長、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一個教師能走多遠,她的學生就能走多遠。”

226、“如果每一個孩子都學會了賞識自己,都找到了自己是一個好學生的感覺,都有了自信和創造的尊嚴,那麼,不僅教師的任何擔心和嘮叨都是多餘的,而且他們將獲得終身享用不盡的真正財富。”——竇桂梅日記

227、愛默生曾說:“一心向着自己夢想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228、夢想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夢想的歸宿;夢想是成功的地基,成功是夢想的大廈。

229、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槓桿,我就可以撬動整個地球。”

230、一位詩人說過:“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夢想,便如斷了翅膀的鳥兒,再也不能飛翔。”

231、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如果你滿足於十分之一,往往只能達到十分之一。”

23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233、20世紀偉大的印度哲人、智者基多·克里希納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我們爲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真正意義,難道不是培養你的智慧, 藉着它找出所有問題的答案?智慧是一種無限的包容力,允許你自由地思想;沒有恐懼,沒有公式,然後你才能發現什麼是真實的、正確的事物。”“生命真是美極 了,它不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某些醜惡。唯獨當你對所有的事物重新審視之後,你才能欣賞到它的豐富、深度及可愛,包括宗教、傳統和現今敗壞的社會。然後,以人 本的立場來探究什麼是真理(不是去模仿而是去探究),這纔是教育。”

234、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

235、只有擔負起責任,才知道責任的艱鉅;只有擔負起責任,才能聽清生命呼吸的聲音;只有擔負起責任,纔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桂紹海、周學鋒著《責任重於泰山》P36

236、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學生,認爲學生將一事無成,在學校不會有所作爲,那麼,他不僅會使學生們痛苦,而且自己也會終身都感到苦惱。”

237、馬克斯·範梅南:“教育從根本上講既不是一門科學,也不是一門技術。不幸的是,有些人確實學了所有教學技術卻仍然是一個拙劣的教師。”

238、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最終會放棄一切努力,並陷入絕望的心境中。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爲“習得性無助”。

239、作爲老師,時刻要謹記:“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240、托爾斯泰說:爲孩子們服務,我感到很幸福。

241、古人云:“不妄沒於勢利,不誘惑於事態,心有長城,能擋狂瀾萬丈。”

242、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有句名言:“管理就是決策。”

243、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是調動員工責任心的典範,它提出一個口號:“員工是合夥人。”

244、比利時著名教育家哈維爾·羅傑斯教授認爲,“發展學生的能力是課程的核心。”他提出:“必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調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應對各種各樣 的複雜情境。同樣,必須放在各種複雜情境下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所得。”羅傑斯教授認爲,“整合教學法是發展學生能力的有效方式。”他提出,“對能力的評估要 恰當、有效、可靠。”羅傑斯教授認爲,“教育研究要源自實踐,課改要重視評價。”

245、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哲學家詹姆士

246、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教師最大的悲哀是培養出具有雙重人格的人。”

247、美國著名教育家、結構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傑羅姆?布魯納說:“不論我們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教學與其說是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的基本事實和技巧,不如說是教授和學習結構。”

248、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讓學校大門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世界隔絕開來”。

249、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250、教育家呂型偉先生:“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

251、馬克思說過:“一個哲學家和一個搬運工之間的差別,遠遠小於家犬與獵犬之間的區別。”

252、美國成功學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拿破崙·希爾反覆強調自信的重要,“自信就是生命和力量,自信是創業之本,信心就是奇蹟。”

253、漢朝陸賈說:“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修於閨門之內。”(提高自身修養)

254、明代洪應明告誡我們:“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255、毛主席在湖南長沙第一師範讀書時寫一對聯:“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256、《老子·辯德》中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57、古人云:“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58、魏書生:“機遇和差的比,幹勁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過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

259、樂觀的人把困難當作幫助自己前進的機會,悲觀的人總是在機會上先看到困難。

260、“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是古人對教師的要求,它要求爲師者有遠大的志向,高尚的品德,寬宏的仁愛,非凡的技藝。

261、“房子再小也要藏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時間再緊也要讀書。”

262、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校長劉彭芝說:“一所學校絕對不能藏龍臥虎,是龍就讓它騰,是虎就讓它躍。”

263、教師的不斷成長需要先進的理念來引導,需要廣闊的舞臺來展示,需要公正的機制來保障。理念決定方向,舞臺強調歷練,機制着眼落實。——攸縣教育局長譚小寧《觸摸教育》P33-34

264、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曾說過:如果讓我舉出一項符合“改革”這個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因爲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麼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265、“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266、“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余文森(著名課程改革專家)

267、美國斯萊文認爲:合作學習是指使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並依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

268、美國約翰遜兄弟認爲,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

269、美國嘎斯基認爲,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於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

270、中國王紅宇指出,所謂合作學習,就是指課堂教學以小組學習爲主要組織形式,根據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共同學習,從而利用合作性人際交往促成學生認知、情感的教學策略體系。

271、中國王坦認爲,合作學習是一種指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爲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

272、臺灣林生傅認爲,合作教學乃一種創新的教學設計,目的在使學習活動成爲共同的活動,其成敗關係團體的榮辱。

273、我國著名合作學習研究學者王坦曾總結:合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等爲理論基礎,理論以開發和利用課 堂中人的關係爲基點,以目標設計爲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作爲基本動力,以班級授課爲前導結構,以小組活動爲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爲評價標準,以標準參 照評價爲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爲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爲基本 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

274、美國斯萊文提出構成合作學習的三因素理論:即合作學習由小組目標、個體責任、成功的平等機會三個因素組成。

275、加拿大庫埃豪提出構成合作學習的四因素理論:即合作學習由小組形成與管理、任務設計、社會因素、探索性談話四個因素組成。

276、美國約翰遜兄弟提出構成合作學習的五因素理論:即合作學習由積極互賴、面對面的促進性活動、個體責任、人際和小組技能、小組自評五個因素組成。

277、“當一個好的東西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能否正確地認識它、理解它、是決定它在我們手中是否有存在價值的關鍵所在。”——戴志強《解讀合作學習》

278、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

279、北大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蔣夢麟先生當年曾說過:“教育如果不能啓發一個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淡淡強調學生的興趣,那是捨本逐末的辦法。”

280、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281、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的試驗表明,人的學習活動不僅僅靠大腦皮層結構,而且是在情感和潛意識的共同參與下進行的,是潛意識與顯意識交替的心理活動。當潛意識和顯意識處於和諧的相互作用的狀態下時,學習效果就會成倍提高。

282、克里希納穆提語:“對一個真正的教育家而言,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283、英國哲學家懷特梅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要使知識充滿活力,不能使知識僵化,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

284、山東昌樂二中提出:“課堂寧要‘亂’,不要‘死’,‘亂’是暫時的,‘活’是必然的。”

285、聶幼犁教授認爲:“初中歷史應當是基於唯物史觀(漁)的,以通史爲線索(背景和時序),以時代特徵爲‘精氣神’,以能引起學生興趣的人物、事件的故事爲‘點’(魚)的生動、具體、正確(或深入淺出)的歷史課程。”

286、荷蘭歷史學家蓋爾說:“歷史是一場無休止的辯論。”

287、埃及盧克索神廟法老像的底座鐫刻有一句話:“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

288、西方之賢徒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289、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最可貴的一個品質是人格。

290、華東師大許紀霖教授曾說:“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

291、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瞿林東教授認爲,“歷史意識就是人類在文明發展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對自身歷史的記憶和描述,並在求真求實的基礎上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智慧,進而把它用於現實生活的一種觀念和要求。”

292、《北京日報》2003年2月9日一篇題爲《小發明家並不是尖子生》的文章: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一項調查統計顯示,那些有科技創新成果而被保送、爲 國外知名大學錄取、同企業簽訂專利合同的百餘名同學,並不是學習成績最拔尖的學生。但這些學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學以致用,實踐能力強,勇於在實踐中探 索創新。

293、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清晰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學科。”

294、“21世紀的史學,將不再是爲少數知識精英所壟斷的知識和財富,而將成爲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利用的一種精神資源。”

295、古人云:“學貴知疑,大疑則大進,小疑而小進,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

296、俗話說:“贈人黃金,不如教人點金術。”

297、美國教育家古萊德說:“學生各不相同,其不同的程度超過了我們至今所能認識到的,學生是很難把握的,他們不會同樣地成長起來。”

298、盧梭在《愛彌爾》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29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前主席富爾在《學會生存》中把人分爲“分裂的人、具體的人、未完成的人、完人”等不同層次。

300、美國心理學家伯特·梅賓總結出這樣的公式:交流一項信息的總效果=7%詞語+38%聲音+55%面部表情。

301、羅曼·羅蘭說:“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裏講的更復雜多少倍的語言。”

302、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對於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學生歡樂、驚奇、疑惑、受窘和其它內心活動最細緻的表現,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303、美國奧弗史垂特教授說:“喜歡產生喜歡。如果我們對我們的聽衆有興趣,聽衆也會對我們產生興趣,如果我們不喜歡臺下的聽衆,他們不管在外表或內心,也會對我們表示厭惡。……經常的我們甚至尚未開口說話,聽衆就已評定我們的好或壞了。”

304、《左傳·昭公四年》說過:“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啓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305、德國哲學家馬丁·布伯於20世紀提出了“對話哲學”概念,他認爲真正的對話是“從一個開放心靈到另一個開放心靈之話語”。

306、伽達默爾說:“真正的對話是一種理解,真正的理解必然是一種對話,理解是對話的第一要義。”

307、美國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爲,“科學教育不僅是讓學生記憶百科全書式的知識,也是一種過程和方法。”他主張教學應該遵循以下步驟:設置疑難情境、確定問題、提出設想、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實施。

308、著名教育家波利亞認爲,學習任何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自己發現。

309、生物學家施瓦布在他多年研究基礎上提出探究式教學方法,他認爲科學知識不是固定不變的,隨着探究方式的更新,它也會不斷的修正。

310、愛因斯坦說過:“真正的可貴是直覺。”

311、外國不少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把學習習慣稱之爲“人的第二天性”。

312、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形象地說:“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在自己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的一注不斷增長的資本,一個人自己一生都將從那裏得到利息。”

313、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

314、陶行知先生說過:“今日的學生,就是明天的公民。”

315、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葉聖陶

316、被譽爲“拉丁美洲的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指出,教育和教學應該是對話式的,是一種對話性、創造性的活動。

317、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般地說來,教育學是最辨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複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

318、英國政府頒佈的白皮書《教學質量》中,明確地將“適宜的人格品質”列爲合格教師的首要標準。

319、前蘇聯教育家馬可夫曾說過:“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纔是真正的愛!”

320、魯迅說過,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個誠字。

321、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諄諄教導,“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322、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

323、美國教育家斯塔費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爲了證明,而是爲了改進。”

324、蘇格拉底曾說:“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

325、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價他的校長。”

326、“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

327、全世界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

328、“變革中最主要的是校長。校長如果不從思想上變革,學校教育就無法真正變革。”“校長及州一級官員對於一個國家的教育變革居於最關鍵的地位。”——加拿大變革理論研究專家邁克·富蘭《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

329、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

330、列寧說得好:“沒有人類的感情,就沒有人類對真理的探求。”

331、法國教育史學家凱姆佩爾認爲:“從家庭開始出現那天起,從父親和母親開始熱愛孩子的那天開始,教育就存在了。”

332、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

333、曹雨平2006年9月6日在《光明日報》撰文論述了“和諧教育”的思想淵源,並對“和諧教育”的涵義做出瞭解釋。他認爲,“我們所說的和諧教育有 着具體的內涵和外延。其外延是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表現爲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其內涵是以和諧個性爲目的的和諧育人,表現爲創新教育和思政教育。”

334、劉復興2006年12月9日在《中國教育報》撰文認爲:“和諧教育就是公平的教育,就是均衡發展的教育。”

335、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以各個人的自由發展爲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336、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參考文獻    王坦.合作學習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18.

337、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本質是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是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成人力資源、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周   濟

338、“只有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課程改革的目標才能實現。”——朱慕菊

339、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蘇霍姆林斯基

340、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一個叫認真,一個叫執着。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着的人改變命運。

341、莫辜負了你一片聰明美質,你須抖擻精神,留個芳名在青史。

342、不學習,再年輕也已經衰老;學習,再年老也會永葆青春。

343、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一本新書能夠逃脫我們的視野,我做校長時總是定期組織學生讀新書、學理論。”

344、啓東中學原校長唐玉英說:“拿啓東中學的教師個頂個地比名學校的名教師,肯定不如,但是合在一起形成現在這樣一支隊伍,就可能許多學校都趕不上。”

345、毛主席曾經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346、人生則遇憂患橫逆之時當以忍待其靜,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以退讓守其雌。(清·曾國藩)

34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

348、梁啓超說:“我生平最受用的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

349、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

350、毛主席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351、全國勞模李素麗說:“認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

352、梁實秋:“誰說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我們處處看見他們在作現在這個世界的主人翁。”

353、法國伏爾泰說,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

354、俄國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55、

356、美利堅共和國開國總統華盛頓有句話值得肯許,開始是人創造了制度,後來是制度創造了人。

357、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最大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358、西方哲學家繆勒說:“一點不知,一無所知。”

359、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360、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人如果沒有記憶力,就無法聯想和發明創造。”

361、日本記憶學家高木重郎認爲:“記憶力是效率的別名……是發展創造性的基礎。”

36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可以背誦14.7萬字的三字經。據《先正讀書訣》記載:“林亭(顧炎武)十三經盡皆背誦。每年用3個月溫故,余月用以知新。”

363、我國當代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364、作爲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02.

365、以學生與教師的關係爲標準,可以將學習分爲觀察性學習、模仿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三大層次。——聶幼犁、於以傳.中學歷史課程研究性學習理論與目標綱要[J].歷史教學,2003,(4).

366、研究性學習的宗旨是“以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367、布魯納發現學習理論認爲,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主動地不斷地探索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信息本身並不是學習的目的,學習應該超過所給的信息。

368、教是爲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葉聖陶

369、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創造宣言》一文中明確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點滴的創造固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爲。”

370、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學生的學習是積極的思考活動,是學生進行獨立的過程,是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其核心是思考,是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的高度綜合。

371、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得之也。”——《孟子·離婁下》

372、宋代唯物主義思想家張載曰:“須是自求,已能尋見義理,則自有旨趣。自得之,則居之安矣。”——《經學理窟·義理》

373、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陶行知

374、明代王守仁:“大抵童子之性,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擾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375、孔子《論語·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76、孔子《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7、孔子《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者來之不如今也?”

378、孔子《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379、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380、羅曼·羅蘭說過:“沒有偉大的品德,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和偉大的行動者”。

381、葉瀾說過:“一個老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教師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爲名師。”

382、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教師的自由時間是根,它滋養着教育藝術的枝和葉。”

383、廣東中山市東昇鎮黨委書記歐萬洪有句經典名言:“教育好,出人才;教育不好,出問題。”

384、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爲一種藝術家。——愛因斯坦

385、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爲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蘇霍姆林斯基

386、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 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 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 上課就越輕鬆。——蘇霍姆林斯基

387、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聖遺訓的保存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烏申斯基

388、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馬卡連柯

389、“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390、“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391、“在教師手裏操着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陶行知

392、“因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393、“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394、“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爲‘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爲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陶行知

39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396、“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爲着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397、“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爲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爲一個專家。” ——愛因斯坦

398、“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爲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愛因斯坦

39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400、身教重於言傳。——王夫之

401、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

402、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陶行知

403、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李贄

404、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405、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纔有健康的行爲。——烏申斯基

406、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烏申斯基

407、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爲之毀滅。——盧梭

408、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車爾尼雪夫斯基

409、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410、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陶行知

411、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爲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纔能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贊科夫

412、從我手裏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衆不同的孩子。——蘇霍姆林斯基

413、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爲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蘇霍姆林斯基

414、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達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