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你打工都打不好,還談什麼創業

你打工都打不好,還談什麼創業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82K 次

  1
  
  近期跟一位創業中的朋友聊天,我問他近況如何,他的回答是,“早知道現在這麼艱難,當初就不衝動辭職創業了。”
  
  現在在職場中,很多90後的孩子都有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兒,一份工作幹得不滿意了,甩甩袖子就離職。如果幾個朋友聚到一起,談起了情懷,談起了夢想,一拍即合就準備創業自己當老闆。
  
  試問,連本職工作都幹不好,就真的可以幹好創業這件事?
  
  我身邊有一些醞釀着辭職單幹的90後小朋友,但我從不鼓勵他們這麼做。
  
  他們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中都做的馬馬虎虎,無論是業務水平還是人際關係都僅僅處在及格的邊緣。這樣的工作能力維持一份薪水都顯得艱難,又怎麼可能扛起創業的大旗。
  
  讓我擔憂的是,在他們眼中,創業是用來逃避職場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逃避老闆和領導的管理,逃避繁瑣的業務工作。一旦自己搖身變成了創業者就可以擺脫討人厭的工作,擁有自由的人生。
  
  可是,外界看來的那些瀟灑創業經歷背後,心酸故事又有幾個人知道。
  
  更讓我擔憂的是,因爲創業思維的影響,這些孩子根本不會認真對待手頭的這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既不願意跟前輩學經驗知識,也不願意加班多做點事情。心情好的時候混混日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辭職出去玩幾個月再重新找下一份工作。
  
  他們會覺得人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重來,當職場上的路走不通時,還有創業這條路可以走。
  
  但是,創業從來就不是一個年輕人職場生命的救命稻草。
  
  2
  
  在職場上混得不算好的人,往往會有一些共性:
  
  比如說沒有上進心和學習力。對待崗位上的工作馬馬虎虎,拿到任務也是一副得過且過的樣子。能拖就拖,能糊弄就糊弄,能踢皮球就踢皮球。好像自己少做點事情,就可以沾一點單位水電費的光。少花點時間在工作上,就可以爲自己節約點刷微博的時間。
  
  比如怕苦怕累怕鑽研,一遇到什麼困難,就開始找幫手去求助,寧可花時間在求別人辦事上,也不願意自己嘗試去解決下困難。
  
  再比如過度關注職場的八卦是非,寧可花大量的時間去打聽各種小道消息,而不願意自己沉下來來關注下手頭的工作。
  
  工作中最沒有含金量的東西往往就是工資,經驗經歷的積累、能力的提升、人脈圈的培養,這些纔是最寶貴的。但是,那些混日子的年輕人偏偏選擇了“買櫝還珠”這條路。
  
  試問,連本職工作都幹不好,就真的可以幹好創業這件事?
  
  他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那些紛爭、挑戰、困難要遠遠多過自己在公司裏所面臨的那一切。在公司上班,難題和搞不定的人際關係都是老闆自己扛,通常分配到下屬手上的那些活早就被過濾了好幾遍,僅剩下技術性的工序罷了。
  
  打工的人只需要爲當月的薪水能夠按時發放操心,而老闆們則要爲公司今年能夠不能順利活下去而操心,根本就是不同的層次嘛。
  
  挑戰和艱難不是沒有,而是大多數生活在公司基層的職工壓根看不到而已。
  
  等到了某一日,這些生活在公司基層的人也要面臨這些挑戰和艱難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做好任何準備,只有被市場幹掉的份。
  
  3
  
  我從來不建議衝動指引下的辭職創業,因爲大多數辭職創業的職場人最終只會成爲1%創業成功者奮鬥路上的分母羣體。那些真正成功的人,要麼有着很稀缺的物質資源,要麼有着很廣泛的人脈圈子,要麼就是有着更強的技術能力。只有這些人才能夠在市場的淘沙中活下來,而普普通通的職場工薪族能掌握哪些技術,哪些資源呢?
  
  我身邊曾經有個90後鬧着要創業,然後說自己能吃苦能拼命,靠勤奮也能創業成功。
  
  這真是個單純的孩子,如果光憑勤奮努力就能創業成功的話,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豈不是個個都是創業高手,在中國這個市場上,我們還能說自己比這些流水線上的工人要勤奮和玩命?
  
  創業不是單靠流血流汗流眼淚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它是靠腦子靠資源靠技術纔可以慢慢上路的事情。
  
  所以當時我跟他說,你先把第一份工作幹好,當你覺得這份工作沒有什麼養分可以汲取了,就跳到更高的平臺,繼續學經驗學本事。等到某一日你有了技術,有了視野,有了人脈,有了資源渠道,更有了強大內心建設,那個時候,創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積累的所有的財富會合力幫你創業成功的。
  
  就這麼簡單。
  
  4
  
  最後倘若我們真的想要創業,需要做好哪些準備。這段說給大家聽,也是說給自己聽的。
  
  按照我的理解,創業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模仿前輩創業的路子;第二類是徹底開闢新的戰場和領域。
  
  先說第一類,這也是大多數人最好上手的一類。
  
  打個比方,早些年很多人做淘寶,都是朋友帶着朋友做起來,一個人找到了盈利的模式,後面跟進的人就會少走彎路,直接進入盈利模式。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在市場尚未飽和的前提下操作,一旦蛋糕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那麼共贏模式就會消失。
  
  當然,不見得非要介入淘寶微商這類人滿爲患的市場。
  
  當一個人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他在某個領域就一定會擁有發言權和稀缺資源,那麼這就是創業上的優勢。比如高校教師最大的優勢是教育資源,那麼在教育相關的這個領域深耕細作就比較有勝算;比如在設計領域工作,跟設計相關的市場就值得去挖掘等等。
  
  光有競爭力還不夠。如果說打工是下屬跟領導之間1對1的溝通,屬於2D的範疇,那麼創業就是一個人跟整個市場的博弈,屬於3D的範疇。創業者要以技術或者人脈資源作爲底子,同時還需要有很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尋找市場商機的學習力,不斷追尋市場動向的敏感力,以及面對挫折而不倒的強大心理承受力。
  
  用我一位老師的話說,打工是被動地由上級灌輸知識,而創業就是自己主動去學習知識,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思考公司未來的運作。從成長角度來看,創業的確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從我目前接觸下來,身邊的創業朋友大多走的是這條路,充分挖掘自己手頭的資源和人脈關係,利用自己深耕多年的職場經驗,去做工作室或者開一家小公司。
  
  還有一點很重要,大多數做的比較成功的人,在原來的職場上就很能獨當一面,算是老東家裏的佼佼者。
  
  第二類就是開闢新戰場的創業模式。
  
  創新是這個時代最被濫用的詞,也是最好忽悠年輕人的詞。可是我們冷靜想想,所謂創新就要顛覆一個行業,或者徹底改變一種生態圈,這是何其難的事情。當年“互聯網+金融”橫空出世的時候,很多人都說傳統銀行業完蛋了,未來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市場。但世界上,金融的本質從未發生過改變,只不過我們購買金融產品多了一個互聯網的渠道罷了。
  
  走第二條道路是艱難的,年輕人在一開始可以選擇加入到創新型的公司中,藉助於公司團隊作戰的力量,去成爲撬動地球槓桿的“阿基米德們”的成員。

你打工都打不好,還談什麼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