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全面完善自己的意識

全面完善自己的意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一個人難於改變某種習慣、個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這樣一個原因:幾乎所有試圖改變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謂自我的行爲模式上而不是意識結構上。很多人對心理諮詢或指導感到意義不大,是因爲他們想要改變的是特定的外在環境或者特定的習慣和性格缺陷,而從來沒有想到改變造成這些狀況的自我認識。

全面完善自己的意識

普萊斯科特·雷奇是自我意識心理學的先驅之一,他在這個問題上做了最早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實驗。雷奇認爲個性是“一套思想體系”,思想與思想之間必須一致。同這個體系不一致的思想受到排斥和不被相信,因而也不能引導人的行爲;相反,與這個體系一致的思想則被採納。這套思想的中心就是個人的“自我理想”,即自我意識,或者他的自我觀念。雷奇是一位教師,他用幾千個學生來驗證了“自我意識”的理論。

雷奇的理論認爲:如果某學生學習某科有困難,可能是因爲(從學生的眼光看)他不適於學習這門學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改變學生這種觀點體現的自我觀念,那麼他對這門學科的態度也就會相應改變。如果在幾千名學生因改變了自我意識進而改變了成績的實驗中引導學生改變他的自我定義,他的學習能力也會改變。這種理論得到了驗證。

一個學生在100個單詞中拼錯了55個,而且很多課程都不及格,以致喪失了一年的學分;但第二年各科成績平均91分,成了全校拼寫最優秀的學生。另一個男孩因成績太差而被迫退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後卻成了全優生。一個姑娘拉丁文考試4次不及格,同學校的輔導員談了3次話後,就以84分的成績通過了。一位男生被一個考覈機構斷定爲“英語能力欠缺”者,卻在第二年榮獲學校文學獎的提名。

這些學生的問題不在於他們智力遲鈍或基本能力缺乏,而在於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恰當。他們“確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不是說“我考試失敗了”,而是認爲“我是個失敗者”;不是說“我這門不及格”,而是說“我是個不及格的學生”。

要想有所成就,並全面地完善自己的意識,就必須有一個適當而又現實的自我意識伴隨着自己;就必須能接受自己,並有健全的自尊心。必須信任自己,必須不斷地強化和肯定自我價值,必須隨心所欲地、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隱藏或遮掩起來,必須有與現實相適應的自我,以便在一個現實的世界中有效地發揮作用。此外,可通過長期自我觀察或藉助心理諮詢師的指導,逐步而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弱點,並且積極現實地對待這些長處和弱點。

當這個自我意識在對自我揚長避短的基礎上日臻完善而穩固的時候,你會有“良好”的感覺,並且會感到自信,會自由地作爲“我自己”而存在,自發地表現自己並會適當地發揮作用。如果它成爲逃避、否定的對象,個體就會把它隱藏起來,不讓它有所表現,創造性的表現也就因此受到阻礙,內心便會產生強烈的壓抑機制而無法與人相處。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所真正需要的是更豐富的人生,幸福、成功、寧靜以及我們心目中的崇高目標,這在本質上都可以從豐富的生活或積極的創造過程中體驗到。當體驗到幸福、自信、成功的飽滿的感情時,我們就是在享受豐富的生活。當我們落魄到壓制自己的能力,浪費自己的天賦本能,使自己蒙受憂慮、恐懼、自我譴責和自我厭惡的程度時,就是在扼殺我們可以利用的生命力,就是在背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道路。

“在你心靈的眼睛前面長期而穩定地放置一幅自我肖像,你就會越來越與它相近。”哈利·愛默生·佛斯迪克博士說:“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失敗者,這就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偉大的人生以你想象中的圖畫——你希望帶來什麼成就,作一個什麼樣的人——作爲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