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認識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3)

認識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3)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K 次

認識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3)

認識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3)

這個世界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要成爲某個行業的人——醫生、農民、律師、外交大使、科學家或者商人,它也沒有武斷地命令你成爲其中的任何一種人,但是它確實要求你精通自己所選擇的行業。它不允許一個人在自己的職業方面三心二意、半途而廢,或是做一些徒勞無用的工作。

如果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獨佔鰲頭的行家裏手,世界就會爲你鼓掌喝彩,所有的大門都將向你敞開。

盧梭說:“如果一個人因爲受過良好的教育而懂得應該怎樣履行自己生而爲人的使命,那麼,他在選定的相關領域就不會疲於奔命、手忙腳亂。對我來說,我的學生將來是做教士、軍人還是做律師都沒有關係。我對他們的全部教導就是:要學會生活。當我完成對他們的教導時,他們既沒有成爲軍人,也沒有成爲律師或神職人員,但他們首先要成爲真正的人。命運註定了我們生而爲人,就必須完成具有特定意義的個人職業生涯。也許以後的命運會隨心所欲地左右他們的生活,使他們在社會中起落沉浮,但他們總會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即使你在家世、才能、財富、學歷、天賦等各個方面具備了所有的優越條件,但是,如果沒有掌握常識和恰當的處世技巧,你也只會成爲一個庸人。在生活的漫漫路途中,常識是指引人們前行的準則。許多人因爲能力平平、不切實際,儘管擁有各種各樣的學位證書,但還是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在我們這樣的社會,每個人被經常詢問的問題不是“你知道什麼”,或者“你是誰”,而是“你是做什麼的”,以及“你能做什麼”。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得很好:“我們是什麼比我們做了什麼更重要。”如果一個目標在是否合乎個人榮譽、社會正義或倫理性方面看來存在疑問,那麼應該放棄這一目標。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肯承受一些心靈的代價並一直朝着這方面努力,那麼,他很快就會憑藉理性說服自己,放棄以前一貫堅持的關於體面與尊嚴的觀念。把錯誤的東西加以粉飾掩蓋,使它看起來很像正確的東西,這種藝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入人心。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個人面對實際的壓力,他那精於計算的理性竟然會戰勝天然的是非觀念!所以,當一個似是而非卻極有吸引力的未來擺在眼前時,一個人往往會面對極大的誘惑——想方設法地使錯誤的行爲看起來好像也是對的。但是,任何不道德的目的當中都存在着某些註定要失敗的種子。現實地來看,這種失敗既是實際上的結果,又是精神上的代價。

毫無疑問,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也就是被我們稱之爲天才的人——纔會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明確自己未來的人生定位。每個人都有能力來適應自己的生活方式[]。

莫扎特四歲時就能夠彈奏鋼琴,創作了小步舞曲和至今仍在流傳的其他一些曲子。在同齡的小女孩還在玩布娃娃時,斯塔爾夫人就對政治學非常癡迷。卡爾門斯非常小的時候,看起來就神情莊嚴,充滿熱誠,言談懇切,在育嬰室的時候就開始站在小板凳上佈道。格勞秀斯十五歲之前就發表了非常有說服力的哲學作品。蒲柏幾乎“牙牙學語時就在寫詩”。歌德十二歲時就開始寫作悲劇。查特頓十一歲時寫出優秀的詩篇。考利十六歲那年出版了自己的詩集。李斯特十二歲就公開演出。托馬斯·勞倫斯和富蘭克林·威斯特蹣跚學步時就開始學繪畫了。卡諾瓦在孩提時代就用泥土雕塑模型。拿破崙在布里涅打雪仗時就已經是“軍事首領”了。培根十六歲就指出了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的漏洞。

這些人都在年紀很小時就表現出了他們的天賦特長,在後來的生活中,他們積極地朝着這一方向發展。但是,像這些人一樣很小就表現出天才的情況並不多見。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找出自己的天賦特長所在,要比發現金礦重要得多。除了極少數的例子外,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必須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天賦與特長,而不要在那裏等待愛好與天性自動地表現出來。

“並不是我要阻止你當教士,”一位主教對一位年輕的教士說,“而是你的天賦在阻止你這樣做。”只有你的天賦與個性完全和手頭的工作相協調,你做起來纔會得心應手。除非你所有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開發,你纔會發現自己真正擅長的是什麼;除非你愛自己的工作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否則,你肯定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作爲一個人,某一段時間你會非常苦惱,因爲你也許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但是,要儘早使自己從這種狀態下解脫出來。“鞋匠出身的神甫”凱里在講道時說:“我的本行是宣講《聖經》,修鞋只是爲了有錢可花而已。”

洛威爾說:“做我們的天賦所不擅長的事情往往是徒勞無益的,在人類歷史上因爲做自己所不擅長的事情而導致理想破滅、一事無成的例子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