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讓微光照亮微光

讓微光照亮微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梯從衆實驗,如果看過的話,那你一定會被試驗中被實驗者的窘態搞得忍俊不禁。

讓微光照亮微光

這個實驗在做的很有意思的同時,也向我們揭示了一個赤裸的真理:當被實驗者在所有知情者相同行爲的作用下,被實驗者無意間就會形成強烈的壓力,並且最終做出違背自身意願的事情。這就是一個人發自本能的從衆心理。

人是社會性動物,只要你在這個社會上生活,參加社交活動,那麼從衆心理就會涵蓋到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就像小時候的你,看見鄰居家的小孩買了一件帥氣的牛仔衣,你也會吵着父母給你買一件一模一樣的。就像大家都在談論這部新上映的電影,你甚至連預告連簡介都沒看過,也飛速拉着朋友買了最近場次的票。

“沉默的螺旋”相較於從衆心理,它的範圍要窄了許多。之所以與從衆心理建立關聯,是因爲“沉默的螺旋”多多少少也有從衆的意味。

這一點,可以從它們的釋義上得到解釋。“沉默的螺旋”是指人們爲了避免自己單獨持有的某些態度和信念因與主流態度和信念不合而被羣體孤立。而從衆心理就是行爲、觀點,甚至語言態度上沒有自己的主見,隨大流。

即使人們不想承認,但事實擺在眼前,社會會通過孤立的方式來給背離者施壓,出於怕被孤立的恐懼,人們在發言前,會先考慮大衆能接受的是什麼,社會呼聲最高的是什麼。這種影響,便是受到了從衆心理的影響。

“沉默的螺旋”針對的是社會上一些有爭議的倫理道德問題。往往這種問題更容易出現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立場。而作出“沉默的螺旋”行爲的人,基本都有自己的觀點,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但是他們會下意識的從衆佔優勢的輿論,進行違背本心的發言。

從衆心理則有更多的表達方式,不僅僅體現在言論和立場上,還有行爲,甚至飲食穿着等等。

正因爲如此,比起從衆心理的多面簡單,更加無奈的是做出“沉默的螺旋”行爲的那部分羣體,因爲這意味着在那時那刻,有一個人,正受到了來自羣體的壓迫而不得不做出了從衆的行爲。

這部分羣體,如果堅持己見且高談闊論,就會成爲主流羣體眼中的少數羣體。一個羣體如果與衆不同,就會被排斥被孤立甚至被攻擊。這種情況在人類社會非常常見,比如同性戀羣體,比如肥胖羣體,還有艾滋病羣體......

他們也被稱爲邊緣羣體。

我們爲什麼要尊重這個羣體,尊重他們的行爲、意見,尊重我們肉眼所見心靈所知的一切。往小了說,這事關人權,往大了說,這事關人性。

社會在進步,文明得以普及,那麼人權環境也應該向着大好的方向邁步,這亦關乎現代公民的素質。尊重邊緣羣體的意見,傾聽更多的聲音,意味着我們所有人,敢於接受不一樣,而這種不一樣,何嘗不是一種美好。

可是有一部分少數(邊緣)羣體,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比如被家暴的女性。因爲社會沒有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懷與幫助,因爲她們被迫安靜,所以在一次次被毒打中,她們學會隱忍沉默。但沉默,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她們的身體受到殘害,但是更可怕的是她們的心靈被傷的血肉模糊。於是,在某一個想逃離的夜裏,她們手刃自己的丈夫,沒有恐懼,不會後悔,只是做了一件壓抑在心底太久太久的事情。

前央視記者柴靜在她的《女子監區調查》記者手記中記錄過,在全國女子監獄因暴力殺人的女性重刑犯中,因家庭暴力殺夫的佔到60%,有些地區甚至更高。

正是因爲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主流人羣沒有對這部分羣體盡到關懷的責任,她們被社會的冷漠奪去發聲的權利,最終把她們逼到絕路,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直至葬送她們本也珍貴的一生。

最後,借用《奇葩說》熊浩的論點:“人特別害怕孤獨,你害怕獨木難支,你害怕孤掌難鳴。你害怕非常堅持的表達了一聲“NO”然後舉起一把火炬,在曠野中一眼望去,你發現這真的是唯一一把火炬。

但我想讓你知道,黑暗裏的一點點光在遠處會特別耀眼,其他的光會看到你這束光。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會照亮微光。我們相互找到然後一起發光,這種光,才能把所有偏見、孤獨、從衆、壓迫的陰霾照亮。”

讓微光吸引微光,讓微光照亮微光。到那時,每個人纔可以驕傲地說,我有擁抱羣體的權利,亦有活成孤島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