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言警句 > 關於德的名言警句

關於德的名言警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引導語:對於名言警句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不少,那麼要怎樣找一份有關於德的名言警句呢?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關於德的名言警句,歡迎閱讀!

關於德的名言警句

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丘

4、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5、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爲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布萊希特

6、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7、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9、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10、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1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2、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鉅富的財產蕩毀,而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爲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亞

13、我願證明,凡是行爲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14、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1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18、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1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20、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1、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2、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23、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24、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藉口。——羅曼·羅蘭

25、作爲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6、見義不爲,無勇也。――《論語·爲政》

27、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28、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29、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30、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陶鑄

31、仁者壽。――《論語·雍也》

32、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布萊克

3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34、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3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6、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裏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裏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係上。——馬雅可夫斯基

37、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曹植

38、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魯迅

39、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40、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41、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柏格森

42、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丁玲

43、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

44、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列夫·托爾斯泰

4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46、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47、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48、修身以不護短爲第一長進。人能不護短,則長進者至矣。——呂坤

49、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50、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附加閱讀:經典道德故事

泰伯採藥

殷朝末年的時候,有個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長子。而他的第三個弟弟,名字叫做季歷。後來季歷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姬昌,這就是後來的文王了。生下來的時候,先有一隻赤色的雀子嘴裏銜了丹書停在門戶上,表示着聖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國君的位子傳給季歷,再由季歷傳位給昌的意思。而泰伯知道父親的意思,就和第二個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約下了,假稱因爲父親有病,要到山裏去採藥,而藉着這個名頭,兄弟倆順便逃到蠻夷的地方,披散了頭髮,又在身上畫了花紋,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幹事的了。孔夫子表揚泰伯,說他已經到了至德的地步。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然而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佔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裏,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裏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最終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裏,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許武教弟

漢朝時候,有個姓許名武的,而他父親是早已死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叫許晏,一個叫許普的,年紀都還很小。許武每每在耕田的時候,就叫他兩個弟弟立在旁邊看着,到了晚上許武自己教他兩個弟弟讀書。如若弟弟不聽他的教訓,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廟裏告罪。

後來許武舉了孝廉,但是他因爲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名望,就把家產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廣大的房屋,所有壞的統統給了弟弟。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都稱許他的兩個弟弟,反而看輕許武了。

等到兩個弟弟都得了選舉,他就會合了宗族和親戚們,哭着說明當時要給他弟弟顯揚名聲的緣故,並且把所有的家產,都讓給了兩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