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800字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800字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800字

導語:《格列佛遊記》這本書宏揚了高尚品格,揭露了一些虛僞的現象,既不失想象力,又能使人深思同。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四篇800字《格列佛遊記》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800字

讀後感一:

《格列佛遊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着青年前進的方向,於是我便朝着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遊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後,大呼“上當”也於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麼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後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着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涌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於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鍾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於三大戰役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臺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幹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遊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臺兒莊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鬥爭,還要與瞌睡蟲作鬥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餘悸不已。

因此,此後,看到魯迅拿着菸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總會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錯,是你騙了我,還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騙的虛榮”……

但是,儘管受了騙,並未影響魯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執地認爲:斯威夫特是不能與魯迅同日而語的。

魯迅,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許人也?英國十八世紀罪惡腐朽的資產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的階級屬性有着本質區別(如果趕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敵我很重要啊)。其二,魯迅是國產的,斯威夫特是洋貨(這好像是廢話)。至於第三點,我認爲是最最重要的,魯迅的文章雖艱深生澀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譯本雖然都是大白話,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經過一番換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測:大不列顛的可愛青年們也必然不知道魯迅在說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以及“可能吧--那簡直就是一定的”那種魯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讀後感二: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遊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說是“格列佛遊記”倒不如說成是“我與格列佛的遊記”呢,因爲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我又從心裏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堅決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在日後生活中這種精神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通道。

而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裏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裏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爲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

誠信是一個永久的話題:選擇誠信,因爲它比美貌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若沒有誠信的人生則足以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別人對你的基本的信任。“人,以誠爲本,以信爲天。”沒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你可要作一粒懸浮其中的塵粒?

選擇誠信,因爲它比金錢更具有內涵。舉着“金錢萬能”的旗號東奔西走,人生註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銅臭最終帶來的也不過是金錢堆砌的冰冷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和豐富的含蘊,讓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潤,善始善終。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爲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僞。

讀後感三:

格列佛這3格字,一看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當我看完這本《格列佛遊記》時,我再也不覺得這個人沒什麼了。

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說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覆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爲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擡到車上。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他們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鐘頭,就把他擡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我們龐大的、具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如果我們也能讓全國人民的雄心銜接在一起的話,我想這會兒,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爲評議。《格列佛遊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爲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裏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鬥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爲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便進而轉化爲對普遍人性的懷疑。關於“錢”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

在第4卷,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馬國,爲了讓他的慧駟馬主明白人何以會義無返顧地去欺騙搶劫、殺人放火等。這是這本書的關鍵。

總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就是對一個國家的這種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讀後感四:

《格列佛遊記》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一本童話,通過主人公格列佛一次次奇異的冒險經歷,帶給我一次次刺激的享受。

作者爲我們帶來了兩個迥然不同的國家——小人國和大人國。對於在小人國裏小人對格列佛這個巨人的恐懼,在他到了大人國以後就明白了。格列佛爲小人國做了那麼大的貢獻,卻因爲一點無傷大雅的小事和別人的彈劾,竟然險些落得“刺瞎眼睛,活活餓死”的下場。在大人國被貪婪的農夫利用,最後在木箱裏幸好被救。飛島中各種奇怪的現象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列佛因爲航線偏離,他被衝到了利立浦特這個小人國。這是故事的第一站,格列佛在這裏力大無窮,他一餐飯能吃掉幾十頭牛羊,幾十桶紅酒,一隻手能拖動他們國家的整隻艦隊,一泡尿能澆滅整個皇宮的大火……可是,利立浦特國卻是很貪婪的,他們想利用格列佛去打敗自己的敵國不來夫斯庫,格列佛是個正義善良的人,所以他絕不幹這樣的惡行,就想方設法逃離了利立浦特。

回到家裏,和妻兒團聚後,他又踏上了旅途的征程,結果,一不小心就到了巨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在這裏,他小得簡直就是一隻螞蟻,隨時都有可能被巨人踩扁。但他用他的智慧和彬彬有禮被農夫巨人接納了,他的孩子成了格列佛的“小保姆”。可是,幸福的生活並不長久,農夫想把格列佛當“搖錢樹”和“賺錢寶”使用,每天八小時表演,累垮了格列佛,也讓真心愛護格列佛的“小保姆”擔心不已。就在格列佛以爲自己將被累死的時候,王后要來看他的表演,於是,格列佛使出渾身解數,讓自己精神起來,以精湛的表演獲得了王后的心,留在了宮裏,他終於擺脫了困境,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可是,格列佛待了幾年,還是希望回家。

格列佛經歷了被魚鷹叼到空中,又被丟入海里,終於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可是,格列佛離奇的經歷還沒有結束。他又到了飛島國,看到了很慘的長生不死的人,看到了頭長得橫七扭八、思維會混亂的人,格列佛實在受不了,就逃走了。   最後格列佛來到了慧駰過,所謂的“慧駰”是高智商、好品行的馬,在這個國家裏,沒有欺騙和謊言,只有真實和友善,在這裏,野胡是慧駰的奴隸,也是最令格列佛厭惡的,因爲他們醜陋、貪婪,無法調教,可是偏偏長得像人樣,這令格列佛感到羞恥,因爲從這些野胡身上,他看到了人類的醜陋,所以,他不要回到人類社會中,格列佛寧願做慧駰的野胡。

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想去看《格列佛遊記》了吧!我敢保證,你看完後還意猶未盡,因爲它實在太好看、太引人入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