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星際穿越》觀後感1000字

《星際穿越》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星際穿越》觀後感1000字

《星際穿越》觀後感1000字

導語:《星際穿越》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等主演的一部科幻電影,於2014年11月1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影片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四篇1000字的《星際穿越》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星際穿越》觀後感1000字

觀後感一: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件事,事物如果有發生的可能,哪怕概率再小,那麼它一定會發生。正如我們的影片《星際穿越》所展現的那樣,如果我們的星球正在變得糟糕,那麼有一天將不再適合植物生長,人類繁衍,最終剩餘農作物一一消失,而剩餘的生物也會因氧氣耗盡窒息死亡或者捱餓而死。本片由我們所熟悉的諾蘭執導並擔任編劇,從《記憶碎片》到《蝙蝠俠》系列再到後來的《盜夢空間》,再到我們今天看到的《星際穿越》,諾蘭的每一部電影都在展示對時間故事的獨特敘述手法以及人物刻畫的細膩之處。每一部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爲熟知的莫過於希斯萊傑的扮演的反派小丑。

作爲一部典型的好萊塢科幻大片,電影的畫面無可挑剔,極具美學色彩。電影的每一幕都可以截屏做壁紙,一開始的末日景象與大片的玉米田地鮮明對比,壯闊的土星星環,美的窒息的蟲洞,後來的主角cooper和隊友一起飛臨第一個星球的巨大海嘯,第二個星球的冰凍雲層,都極爲漂亮與震撼,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科幻片,裏邊所展現出現的場景都是包括編劇以及科學家們基於嚴謹的科學理論和合理猜測所描繪的宇宙世界。

伴隨着電影的繼續,我們似乎經歷着主角所經歷的感受,我們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同樣的快樂與悔恨,我們感受到同樣的引力,我們也感受到對未知的恐懼與無力,也有最後終於團聚的喜悅。全片以主角cooper和女兒Murph的感情羈絆貫穿始終,穿插敘事。電影中第一次主角在未來自己的幫助下找到座標準備去nasa的時候,Murph藏在皮卡車上和父親一起,而當第二次主角準備開車去駕駛飛船離開地球去往未知的星系,掀開旁邊座位的衣服卻沒有發現女兒,正是因爲沒能挽留得住父親,Murph也一直與父親cooper賭氣,很久都不願與父親說話,直到後來她的年齡到了和父親離開時的年齡一樣大她才第一次給失聯已久的父親講話,聲淚俱下,女兒等了一生堅信父親會信守承諾一定會回來和她團聚。在電影的最後父女短暫的相見異常感人,依舊年輕的父親與衰老的女兒。

諾蘭的電影總給我們這樣一種感覺,一開始我們覺得電影很亂,多個故事穿插敘述,有些雲裏霧裏,但當我們看完電影總會有一種看懂的感覺。仔細一想很多情節又不是很明白,這正是諾蘭的高明之處。

另一個重要的人物曼恩博士,曼恩博士最開始鼓舞其他十一個人跟他一起踏入未知世界探索人類希望,卻不曾想到自己也是凡人,並不能忍受無盡的孤獨,開始編造數據並企圖返回地球。人性在孤獨的絕境面前一文不值,當整個世界只有孤身一人,這樣的孤獨感是人類所無法忍受的,我相信在曼恩博士被cooper等人喚醒之後看到他們的反應是他內心最真實的,一句“希望你永遠不會知道再次看見人類是多美好的事”就已經將他所經歷的那種孤獨表達的極爲詳實,他是所有活着的人裏最想回到地球,但是後來被機器人看穿最終慘死太空。電影的最後主角堅信女兒一定會拿走他們曾經約定好的那塊表,其實這是拿全人類的希望做賭注,機器人也疑惑的問道,這是全片主角唯一一個不理智的行爲,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量化,我們看過太多以愛爲名的電影,但在諾蘭的電影裏還是被感動的一塌糊塗。

故事的最後布蘭德博士此時正一個人在愛人埃蒙德斯所到的星球上,她也正承受着和之前曼恩博士所承受的一樣的巨大痛苦——孤獨,這個時候,更需要cooper的人是布蘭德。科學是重要的讓人類進步的元素,不過於此同時,人類永遠不可以也不能拋棄愛。相信未來高維度的人類同樣擁有愛與情感。

觀後感二:

《星際穿越》是一部2014年上映,由著名導演諾蘭執導的電影。我當時在它一上映時就去IMAX影院看了一遍,可還是覺得不夠過癮,自己在家裏又看了三遍。

電影講述的是在未來地球上,土地貧瘠,糧食問題嚴重,人們不再像往常一樣仰望星空尋找靈感,而是把所有的經費投入到維持人類這個龐大集體的苟延殘喘,可此時,因爲引力異常,前NASA宇航員得知了有成員仍在一個位置區域內實施拯救人類逃離地球的計劃,於是他飛向了太空,到孤獨宇宙的另一端來尋找人類的新家園。

《星際穿越》動用了人類電影史上最宏大的場景,從三維空間到高維空間,蟲洞的左右兩端,黑洞的裏側外側,講述了一個最爲簡單的道理:愛是唯一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東西。

主人公爲什麼要拋開自己的家人,尤其是自己最愛的女兒,去太空進行探索?爲什麼他說“我曾一直是守護者,而我現在要做開拓者”?不僅僅是因爲他一直有探索宇宙奧祕的個人理想,更是因爲他對女兒深深的愛,不希望女兒在地球上死去。而女兒爲什麼在父親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幾十年後一直堅持對黑洞及量子力學的研究?爲什麼一直向飛船發送視頻?因爲她愛着父親,也堅信父親愛着她,更堅信父親也許死亡,但依然存在。

正是這份愛,穿越了維度的限制,逃脫了連光都逃不過的黑洞的束縛,從黑洞內側穿過了黑洞,飛過了蟲洞及宇宙星系,在不爲人知的世界的另一個盡頭,讓父女找到了彼此的心,即便是宇宙再宏偉,時空再撲朔迷離,即使兩人只是整個世界這個極爲龐大的座標系中兩個小到可以忽略的點,有愛,將這兩點連成線段,彼此也不會孤獨。

相信大家對《哈利波特》這一系列小說都不陌生,書中的哈利波特,一個大難不死的男孩,憑藉着他身上擁有着的神祕力量——“愛”打敗了伏地魔。他的愛,源於父母,在伏地魔準備念出阿瓦達索命咒時,哈利的母親擋在了他們中間,用自己的愛,不但爲哈利鑄造了一層無堅不摧的保護罩,更是給了哈利和伏地魔血戰到底的堅定信念和無畏的勇氣。他的愛,也源於教父。正是這種愛促使着他去神祕事務所營救教父,幫助他抵抗伏地魔的攝神取念。他的愛,還源於兩名忠實夥伴的默默陪伴。他的愛,更是源於爲他犧牲的雙面間諜,斯內普教授。斯內普教授之死,讓哈利真正明白了愛的力量。他所有的親人、朋友給予他的愛,幫助他征服了攝魂怪的寒意,征服了伏地魔。

哈利波特和星際穿越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實則十分相似,他們都講述了主人公在他人引領下,不僅找到還理解了愛的力量。星際穿越的主人公庫珀,本不相信愛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他更信任物理學中的公式和方程,可是在艾米莉亞和各種人類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下,他選擇了相信愛。哈利波特一開始也不相信愛,但是在鄧布利多的指引下,他發現了這種比伏地魔的致命法術更神奇、更厲害的魔法。在《星際穿越》中,諾蘭用了無限的時空來刻畫愛,而在《哈利波特》中,羅琳用了整個魔法世界來刻畫愛。

我本不相信愛,在我看來,她十分的感性,捉摸不透。可現如今,我認爲愛也是一種能量或物質,她可以爲人所擁有,更是可以被量化。若是在更高的維度空間中,和時間一樣,愛或許就是一個維度,她能解釋科學所解釋不了的許多難題。

觀後感三:

原以爲《星際穿越》就是一部純粹的類似於《地心引力》的科幻片,看完才發現遠非如此,一部披着科幻外衣表現時間、愛、孤獨、執着等多義主題的影片。

地球已經不是宜居之所,人類瀕臨滅亡,在茫茫宇宙中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繁衍的星球進行太空移民,是前宇航員庫珀的使命,爲了拯救人類,拯救自己的兒女,庫珀踏上了星際穿行的征途,又因爲和女兒的約定,庫珀最終傳遞迴信息,幫助女兒完成了拯救計劃並見到了女兒。

姑且不論蟲洞、黑洞、重力這些對我這個天文盲來說顯得無比神祕的天文知識和物理知識,時間面前的無力感、執着的父女情緣、獨自執行任務的孤獨,反覆出現的那首詩:讓人動容落淚的場景不可謂不多。

外太空漫長的漂游中,庫珀和地球唯一的聯繫便是影像,然而一次劫後重生,通訊系統只能接收地球傳來的信息卻無法將太空情況傳回地球,庫珀眼睜睜看着隔了二十三年的影像,看着兒子戀愛、結婚、生子,看着岳父、孫子死去,卻無力參與兒子的成長,參與到正常的家庭生活當中。只能痛哭失聲,天上一日,地上十年,在五維空間裏,時間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體,對於處於五維空間裏的庫珀沒有作用,而地球上的人類還只是出於三維空間的生命體,時間會將他們變老。因此太空的庫珀依舊年輕英俊,地球上的人們卻還在六道輪迴裏輾轉[]。對於地球上的人來說,時間這個強大不可撼動的巨人面前,個人渺小如微塵,時間冷酷如斯,終究會漫過每一個我們,而我們對此無能爲力!

庫珀不顧女兒阻攔,踏上了征服太空的旅程。然而離家時女兒倔強得並不出門送父親離開,庫珀駕車時下意識掀開副駕座位上的毛毯,沒有看見曾經潛藏在那裏的女兒時眼神中的失落惆悵,深深道出了父女情深。女兒加入到拯救人類的計劃當中,儘管不能原諒父親拋下自己獨自登上太空,所以幾十年間不願意讓父親看到自己影像,儘管也曾誤解父親不會來拯救自己,然而,父女之間強烈的愛使他們心意相通,女兒接到並破解了太空的父親傳遞給自己的信息,解開了那道方程式,將地球人民解救到了宇宙空間站,而同時,她也解救了黑洞坍縮時主動將自己放逐到宇宙的父親,124歲高齡卻依舊年輕英俊的庫珀在空間站握住了垂垂老矣即將離世的女兒的手了,庫珀完成了對女兒自己終將回來的承諾,女兒在父親的指引下完成了對人類的拯救,父親是女兒不變的幽靈,女兒是父親始終的牽掛,父女情深,令人落淚。

再來說說孤獨。影片結尾,布蘭德教授孤獨地在男友死去的星球上,執行着B計劃,繼續着拯救人類的行動。遠處閃爍的燈火和布蘭德教授落寞的身影,都在形象化解釋着孤獨的含義,除非能夠享受孤獨,否則在只有一個人的星球,人會發瘋。好在庫珀在了無牽掛之後,最終會飛向布蘭德並陪伴在她的身邊,而曼恩教授則沒有這樣幸運,他在幾十年對生命的渴望中,被孤獨折磨得喪心病狂,居然向庫珀痛下殺手。但就算這樣一個惡人,被叫醒之後抱着庫珀痛哭的場景和“休眠之前,我都沒有設定醒來的日期”的言辭,還是讓人倍覺心酸,孤獨毀掉了曼恩的良知,導致他最終的死亡。如果說曼恩的孤獨在影片中表現得還算真實可感,那麼勞拉米勒、道爾、羅米利的孤獨就全憑想象了,她的發射器殘骸,漂在水面上的道爾的屍體,艙門打開時羅米利緩緩地說“我等了好多年,到現在有23年4個月8天”的表情,都在向我們訴說着這場拯救付出的孤獨代價。

即使世界末日,我們仍將執着,只因我們身上承擔的是拯救人類種族的重任。四十年來執着於方程式的推演的老布蘭德教授,太空中尋找地球人居住地的先驅者和如庫珀這樣的後繼者們,繼承老教授衣鉢的墨菲,拯救人類的大愛思想,讓他們執着於各自的重任,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種執着,每到關鍵處便以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的詩《不要溫馴地走進那個良夜》出現,同樣是影片打動人的內容之一。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白晝將盡,暮年仍應燃燒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雖然在白晝盡頭,智者自知該踏上夜途,

因爲言語未曾迸發出電光,他們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好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着他們脆弱的善行

本來也許可以在綠灣上快意地舞蹈,

所以,他們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狂人抓住稍縱即逝的陽光,爲之歌唱,

並意識到,太遲了,他們過去總爲時光傷逝,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嚴肅的人,在生命盡頭,用模糊的雙眼看到

失明的眼可以像流星般閃耀,歡欣雀躍,

所以,他們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而您,我的父親,在生命那悲哀之極,

我求您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觀影完,暮色蒼茫。透過車窗玻璃看着閃閃爍爍的霓虹和放浪形骸的人們,忽然覺得生活多麼美好,與其如片中人在末日情結中恐懼自憐哀嘆,在失去時四處求索,不如把握當下,所謂完美世界,所謂幸福心安,不正在身邊麼?這樣一想,果斷驅車直奔百盛,在他們即將關店的辰光,給自己買了一件亮紫色羊絨大衣。

觀後感四:

影片是以一種極其樸實的方式展開敘述的,最開始是幾位老人對着鏡頭回憶過往,如一部深沉的紀錄片,於是畫面跟着回溯到老人們的回憶中,漫天的黃沙、破舊的車子,鬱鬱蔥蔥的玉米田……然後,一架無人機掠過。

於是我們通過這些細枝末節的刻畫,瞭解到這個反智主義近未來,爲何反智?因爲「連飯都吃不上了,還要傾一國之力登月」——這是不可容忍的。因此主人公庫珀,作爲一名前航天員,不得不退休回家種田。

諾蘭曾在一個訪談中提到,他希望藉由此片,重新燃起人們探索太空的熱情。

於是在似乎是被命運安排的一次異像的啓示下,庫珀被引向了這個世界不爲人知的祕密——一個名爲「拉撒路」的拯救計劃。計劃負責人告訴庫珀,地球已經危在旦夕,要麼出去尋找生路,要麼困在這裏等死。

庫珀說,我還有孩子。老頭告訴他,離開地球,才能救你的孩子。

不像以往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火箭升空倒數十秒時,影片沒有給出類似助推器點火,指揮室如臨大敵的場景,而是庫珀開着卡車離開家門,漸行漸遠。

他對女兒說,不要讓我就這麼離開。後視鏡中,家園慢慢縮小,最終變成一顆不可見的光點,宇航員心中帶着萬千思念,飛向了未知的空間。

這就是整部影片的基調,勇氣,信念,以及愛。

先遣隊的任何一名隊員都不知道任務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因爲他們明白,這是可以挽救人類的唯一出路。這也是俄國火箭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墓誌銘所表達出的信念,地球,無論它如何美好,也僅僅是人類的搖籃,而人類是不應該永遠待在搖籃中的。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延續種族的唯一途徑就是跨出搖籃,走入宇宙。

配着莊嚴的管風琴奏鳴,航天器在土星光環的映襯下顯得那麼渺小,這就是人類的火種,脆弱而珍貴。

穿越蟲洞的那一幕,導演處理的很剋制,而且在表現蟲洞外觀的鏡頭裏,也採用了比較靠譜的影像;同樣的態度也出現在後面對黑洞的表現上,爲了在銀幕上重現最「逼真」的黑洞,特效製作團隊搭建出了數千臺計算機組成的工作羣,在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同時也是本片的最初框架提出者)的黑洞模型上進行仿真,耗時整整一年,累積800TB的數據量,終於得到了影片中——也是有史以來最真實的黑洞場景。當了解到這一切時,我驚訝得無以復加,這是何種敬業的態度啊。

片中對情節的嚴謹要求達到了細緻入微的程度,無論是劇情的前後鋪墊這種故事層面的,還是天體引力對時間的影響這種科學層面的,諾蘭都做到了邏輯完整,滴水不漏。

作爲一個科幻迷,能看到這樣的佳作,再無所求了。

後面的故事推進,不復雜卻震撼人心。在那樣極端的環境下,人的犧牲,堅忍,信念,理智,執着,這些不斷閃耀着的人性光輝,在冰冷無情的外層空間帶給人溫暖和希望。

當庫珀墜入黑洞後,接下來的故事逐一呼應了前面的鋪墊,於是布蘭德的那一番關於愛的辯解,在這裏被賦予了格外的含義。

最終,諾蘭給出了光明的結局,那就是Plan A和Plan B都獲得了成功,其實從一開始,這兩個計劃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因果環在閉合的一剎那,一切答案攸然顯現。

庫珀去醫院看望年邁的女兒,她對他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你保證過。

這一幕終將成爲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相逢場景之一。無論相對論本身如何冷酷無情,作爲人類的我們,有些鐫刻在基因中的情感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影片結尾,庫珀重新坐進航天器,去追尋布蘭德的足跡,在宇宙的另一邊,在那個名爲卡岡圖雅的巨大黑洞之旁,布蘭德已經建立了人類的前哨站。

而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有更多未知的邊疆,等待人類去開拓。

不要停下前行的腳步,不要失去心中的希望,不要忘卻自遠古以來就始終縈繞不去的那個夢想,這就是人類的未來,我們的歸宿,終將是漫漫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