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夏目漱石處女作《我是貓》讀後感800字精選三篇

夏目漱石處女作《我是貓》讀後感800字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夏目漱石處女作《我是貓》讀後感800字精選三篇

夏目漱石處女作《我是貓》讀後感800字精選三篇

導語:《我是貓》是一部具有獨特形式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貓》通過一隻貓的視角向讀者展現了苦沙彌、迷亭、寒月等知識分子以及金田爲代表的資本家的生活面貌,有趣也值得人深思,下面是幾篇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夏目漱石處女作《我是貓》讀後感800字精選三篇

【第一篇】

《我是貓》是夏日漱石早期的代表作。既可以說是抒情的寫生文,也可以說是結構鬆散的小說。

本文的主人公是貓,是以貓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剛生出來的時候,因爲長得醜,被人唾棄,撿了一條命,後被人稱“苦沙彌”的初級英語老師收養,自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爲喝醉落入了水缸中,被淹死了。

這隻貓很富有哲理,語言精闢。作者在描寫貓偷吃年糕粘住嘴巴的場面時,一方面誇張地刻畫了貓拼死掙扎的各種滑稽動作,一方面又訴說貓在這過程中發現了真理,語言詼諧,讀書時忍俊不禁。

在它的眼中,人類是怎樣的呢?主人苦沙彌現實遇事不爽快,心情陰晴不定,他像牡蠣一樣把自己藏在殼裏,這隻貓嘲笑了主人的虛榮心,自負心及知識分子的種種怪癖。另外一位常來主人家做客的迷亭軍,他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每次來都要吹噓一番,還有寒月講究情趣,卻不善處事,研究些無聊的知識。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知識,厭惡小市民所追求的榮利。因此,他們在一起聊天時往往以詼諧的語言表達所愛所恨,從中反映出知識分子的種種複雜心態。

讀了這本書,我想:自負的人一直以爲自己了不起,我們擁有最發達、最聰明的腦袋,可熟不知,在那些小貓小狗看來,人也不過如此,沒有絕頂智慧,沒有高尚品質,有時甚至連他們也不如,但我們又能說什麼呢?

我喜歡貓的那種閒適和自然,即使是在它死的時候,它喝了酒之後暈乎乎的掉到了水缸裏,它掙扎,費盡了全身力氣也無濟於事。於是它選擇了放棄。雖然現在看來有些惋惜,但實際上這也是明智之舉,放棄掙扎的念頭,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死亡。

其實對於現實生活也何嘗不是這樣呢?有時候,我們應該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的事物,多一些自然,少一份拘束,多一分快樂,少一分憂愁。

【第二篇】

“我是隻貓兒。要說名字嘛,至今還沒有。”這樣親切的一句話爲我打開了一隻貓的心靈大門。

這隻貓,生活在教師苦沙彌的家中,看似是一支普通的貓,卻有着人一樣的思維,夏目漱石把他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隻貓很富有哲理,語言精闢。夏目漱石在描寫貓偷吃年糕年住嘴巴的場面時,一方面誇張地刻畫了貓兒拼死掙扎的各種滑稽動作,一方面又述說貓兒在這過程中三次發現的真理。“真理嘛,倒是發現了兩個之多,可年糕依然年在嘴巴上。”如此詼諧的語句讀來讓我忍俊不禁。這隻貓甚至還能搬出牛頓第一運動律和第二運動律,真不愧是生活在教師家中的貓!

在它的眼中,人類是怎樣的呢?主人苦沙彌現實、遇事不爽快、心情陰晴不定。他像牡蠣一般把自己藏在殼裏,真有點像契訶夫筆下的“裝在套子裏的人”。這隻貓嘲笑了主人的虛榮心、自負心、及知識分子的種種怪僻。另外一位常來住人家做客的迷亭君,他是個玩世不恭的人。每次來都要大大地吹噓一番,自以爲是多博學的人,常常咬文嚼字。還有寒月,講究情趣,卻不善於處事,研究些無聊的“知識”。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知識,厭惡小市民所追求的榮利。因此,他們在一起聊天時往往以詼諧的語言表達所愛所憎,從中反映出知識分子的種種複雜心態。

讀了這本書,我想:自負的人一直以爲自己了不起,我們擁有最發達、最聰明的腦袋,可殊不知,在那些小貓小狗看來,人也不過如此,沒有絕頂智慧,沒有高尚品質,只知自命清高,有時甚至連它們都不如。但我們又能說什麼呢?

在書的結尾,貓因爲饞嘴喝啤酒而誤入水缸。起先它還在掙扎,可漸漸地就放棄了,因爲它覺得這樣很舒服,遠離了世界的喧囂,進入了奇妙的、寧靜的世界之中。“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呀感謝[]。”這竟是那隻貓的最後思想,可見它有多厭惡這個醜陋的世界了。

貓是夏目靈魂、思想的體現,他厭煩了這社會,在詼諧中帶着消極,帶着諷刺。好一個日本“魯迅”!

轉到文學上來,說起日本的作品。在很多的風格上很像中國的。

但近代,像村上春樹、巖井俊二的作品當中不免帶着些“性”之類的東西,看了感覺自己很不能適應。當然,當代日本本來就是這麼一個特別的國家,觀念與亞洲的其他國家都有很大差別。如果要看日本作家寫的作品,就必須接受他們的文化背景。不過《我是貓》這部早期作品還好……

【第三篇】

因爲這個書名——《我是貓》,所以我被吸引。

當剛看到此書開篇的時候,我被驚嚇到了——和我寫的《我是YY》好像,甚至有些雷同。我與100多年(1906年)前的書撞文了……跨世紀,跨國際……或許,每一隻田園貓都有着相似的成長經歷吧。

然而,我和夏目漱石先生——《我是貓》的作者,日本文學巨匠是截然不同的,我是真的在寫貓,是寫物。而夏目則是借貓的視角,描述上個世紀日本小老百姓的日常,人物刻畫的很生動——固執、孤僻、犯有精神性胃病的外語老師,"苦行僧";喜歡胡編亂造捉弄人的"美術家",迷亭先生;"嫖娼內行"寒月先生……是寫社會百態。

畢竟夏目先生是曾出現在日本貨幣上的人物,站在高處。

後來,我在另一本書上看到,說夏目先生其實是不喜歡貓的。這一點,我從此書中也察覺到了。先不提書中這隻貓是過的怎樣的喵生,就憑它沒有名字這一點——"我的名字也依然毫無蹤跡。慾望是個沒完沒了的`東西,我已經下定決心,要做一隻沒名字的貓,在老師家裏生活一輩子,就這樣度過一生。",就能看出作者(主人)是不愛它的。

對於喜歡的人,我們首先打探(記住)的是那人的名字。我們對喜歡的物,也總是會絞盡腦汁給它起個名字,哪怕只是一塊蛋糕,爲的是要記住它,永遠的記住它。雖然名字不過是一個代號,但這個代號卻能給人歸屬感,至少從此我們知道我們來自何處,我們最初存在的意義。

《蒂凡尼的早餐》中,就有一隻沒有名字的貓,它雖被霍莉收留,但霍莉並沒有給它取名字,收留只是短暫的,她並不想這隻貓屬於她。一個四處攀枝,依附別人生活的人,怎能用心去照顧一個獨立的生命?!霍莉,她有她的堅韌,也有她的追逐,她把自己僅有的熱情給了那個叫作"蒂凡尼"的珠寶,餘下的只有冷漠,冷漠的對待其他生命,包括她自己。或許,霍莉也並不喜歡那樣的自己,就像夏目先生有時也不喜歡那個不喜歡貓的自己一樣——大多作者,會把自己的部分人格隱藏在自己的作品當中,作爲主人公一,主人公二……而書中貓的主人,書中的主人翁之一卻也沒有名字。隔壁家的貓都有名字,爲何作爲一個人卻沒有名字,只有綽號,"廁所先生"或"苦行僧"呢?可見,對於這個主人公,他也是不喜歡的。

好強大,一個沒有名字的主人公撐起了一部著作。

日本的小說就可以這麼簡單,但簡單也能打動人。這兩年,我看過渡邊淳一、川端康成、東野圭吾,當然還有夏目先生的書,我發現他們的文字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華麗,也沒有玩兒文字遊戲。我不知道是翻譯文學水平有限?還是中國的文化太博大精深,無與倫比?在《我是貓》中夏目先生引用了大量的唐詩和我國的一些歷史典故。這也證實了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我是貓》是夏目先生的成名作,此書中也有許多與我共鳴之處,它的詼諧幽默也使我恨不得不吃不喝一口氣把它讀完,但隨着後篇,貓的出場次數越來越少,越發的覺得人的乏味,夏目先生的那些對人性的批判也開始使我覺得冗長——或許讓我不耐煩的是"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吧。

或許再過幾年,我再看此書,又是另一番感慨。每一本書,都有它出場的時間,我們會在對的時間遇見。

我摘抄了一些書中的句子,就以其中一段作爲我此感的句號吧。

"人類在遠古時候,由大自然創造而來,相互之間地位平等,然後又一起被放到這世上。因此,所有人生來時都是赤身裸體的,沒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