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高考40年,爲什麼大家覺得高考越來越不公平了?

高考40年,爲什麼大家覺得高考越來越不公平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40年,高考依然公平,但教育亟需變革

高考40年,爲什麼大家覺得高考越來越不公平了?

作者:俞敏洪

摘自公衆號:老俞閒話

提問:俞老師好,今年是中國高考40週年,你對這40年的高考是如何看待的,你覺得中國高考對中國的發展有貢獻嗎?面向未來,你覺得高考應該如何進一步改革?

今年是高考恢復40週年,1977年中國從文化大革命走出來,開始第一年的高考。那一年我記得特別清楚,是省一級的考試,沒有全國統考,那一年我剛好高一,印象非常深刻,因爲在1977年之前,我其實就有了上大學的願望,但我知道當時是工農兵學員,需要在農村拼命幹農活,把農活幹好了,受到大隊和公社的推薦,才能去上大學。

當時我已經做了一顆紅心幹農活的準備,但是1977年,鄧小平突然就宣佈,所有要上大學的人,恢復到高考狀態,也就是說以知識爲主,來決定你到底能不能上大學。也就是在1977年我高一,我們的農村高中在一夜之間就轉變了風向,我們的班主任和校長要求我們從那一天開始認真學習,迎接1978年的高考。當年的高中只有兩年制,也就是高二畢業要參加高考。所以從1977年開始,我對高考有着深刻的印象。到1978年我第一次參考全國高考統考,1979年我考了第二次,1980年我考了第三次,最後考上了北京大學,我對高考有着深刻的、切身的體會

像我這樣考了三年的人,原則上會對高考非常仇恨,但實際上我非常熱愛高考,因爲我知道當年的高考是我走出農村、走向世界的唯一路徑。這條路徑很窄,像過獨木橋一樣,因爲每年幾百萬人考試只有十幾萬人能夠被大學錄取。但我知道,一旦我被大學錄取,我就從此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從此可以在自己所喜歡的知識世界和外部世界中去遨遊。

這件事情證明我的堅持是對的。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我1978年開始參加高考,到現在高考40年過去了。中國的高考形式從省考到全國統考,又從全國統考逐步走向了地方高考爲主。但是不管怎樣,高考的形式基本沒有改變,還是以各種學科爲主的考試。

可以說40年的高考爲中國孩子走進知識殿堂,走向新世界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這裏麪包括了城市孩子的機會和農村孩子的機會。如果沒有高考的話,到目前爲止,幾百萬從農村走出來,走向城市的孩子,包括像我這樣的人完全是沒有希望的,所以整體來說我對高考持肯定的態度。

近幾年對於高考的非議越來越多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家覺得高考已經不再是一個公平化的考試了。其實這裏面有一個誤解,我認爲高考實際上依然是一個公平化的考試,因爲在一個省之內,或者在全國範圍之內,整體上高考還是有標準的。之所以大家覺得不公平了,是因爲我們發現農村孩子考上優質大學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農村孩子進入大學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這裏面的原因是不是跟高考相關呢?我認爲跟高考只是間接關係,比如說高考中間出的一些題目,在農村上學的高中生可能就不太容易理解。比如說大數據、人工智能,對於城市孩子來說,是非常熟悉的話題,但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就是不那麼熟悉的話題。

大家之所以覺得高考不公平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高考前的教育。我們可以發現隨着中國社會結構的分化,農村孩子和普通平民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變少了,儘管中國變得更加富有了。變少的主要原因是因爲有錢有權的人,他們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農村,如果是幹部的孩子,從鄉鎮一級開始,從小就是在當地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以及最好的中學接受教育,不管他們的孩子本身資質怎樣,他們進入最好學校是一定的。但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就沒那麼幸運,他們只能在當地一般的小學、中學上學,除非他們的孩子成績特別優異,才能在初中、高中進入城市最好的中學學習。

那麼也就意味着,成績一般的或者成績夠不上名牌高中的農村孩子,他們就只能待在普通高中學習,接受普高教育,進入中國優質大學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少,高考的差距實際上是被從幼兒園開始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分配所導致的,並不是高考本身的不公平。

但是高考本身也是有一些問題的,這跟中國教育的體制有關,因爲中國教育的體制比較僵化,讓學生按照知識結構不斷學習,不斷背誦,不斷考試,最後給出標準答案,才能夠考上大學。隨着時代的發展,中國的高考其實沒有跟上時代,有點像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從唐代正式開始進行選拔人才,對中國社會的進步意義是巨大的,因爲普通的老百姓通過努力學習最後就能在中國當官,變成中國社會發展中堅力量。但隨着科舉考試不斷推進,科舉考試的考試範圍越來越窄,思想越來越僵化,越來越符合官僚體制的僵化利益,科舉考試就脫離了時代。尤其是當中國跟西方交往以後,我們發現科舉考試還在考四書五經,而不是把科學納入到科舉考試中,科舉考試就徹底脫離了時代。

現在我們的高考,儘管沒有像科舉考試在清朝脫離時代那麼嚴重,但也可以看到它脫離時代的特徵非常明顯。我們依然在考幾十年不變的各種基礎知識,對於現代知識的更新、迭代,科技創新方面關注非常少。老師的教課,也依然用着黑板、學生和家庭作業之間這樣的教學形式,對於現代世界的發展、融合、世界政治體制的變遷變革、思想觀念的變革,關注很少。

這樣導致高考的卷子在某種意義上,是落後於時代了。這樣的落後加上中國教育的區域不均衡,直接導致現在高考篩選人才的時候,只能篩選到一部分人才,但對於農村孩子和沒有家庭背景的孩子來說,確實形成了一個走進社會,尋找發展機會的障礙。

我覺得這個障礙,在高考40週年總結的時候,是一個我們需要嚴肅認真思考的話題。面對這樣的話題,我們要在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第一、從幼兒園一直到中學的教育資源均衡問題。城市之間不同的老百姓羣體的均衡,城市和鄉村的均衡,發達地區和非發達地區的均衡,變成了中國的一個最重要的話題,也是政府最應該解決的話題。

第二、教學內容的改革問題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問題。對於中國的學校來說,教學內容不改革,就不可能把新的知識和世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教學方法的改革,隨着互聯網的普及,高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的推進,不管是在哪個地區的教學,我們如何利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來使學生更好的、更有效率學習,就變成了中國學校教育系統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教育制度和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們一成不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體制,導致了中國教育的僵化,導致了中國老百姓對中國教育的不信任。面向未來,中國的教育制度怎樣儘可能爲更多的年輕人服務?能夠遍灑雨露甘霖給每一個希望接受教育的人,尤其是貧困地區、落後地區的教育如何提升,應該進行很好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要着眼於均衡教育的發展,着眼於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內容的改革。在這點上,我覺得從教育部到教育廳、教育局都應該花巨大的力氣來做這件事情。由於高考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高考本身的改革我覺得也是勢在必行。

現在政府已經做了一些事情,比如一些課程的統考,以及一些課程的自主考試,都算是改革的一部分,但我覺得步子還可以邁得更大一點,思想可以更開放一點。

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自主考試、學校的自主招生、學生素質內容的考試與中學學習期間的學生能力,緊密聯繫在一起,讓中國的高考達成一個既能夠普選人才,又能夠照顧到不同人羣,又能夠符合現代世界發展規律的軌道上去。

當然具體怎麼做,我們這些老百姓只能說說話,我們希望中國的教育領域的領導人物,能夠起到擔當作用,也希望中國的教育人士,不管是民間力量,還是國家力量,能夠一起共同努力,讓我們的高考在未來40年走得更好,爲中國選拔出更加優秀的人才!爲中國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