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經典禪語 > 佛學心靈禪語

佛學心靈禪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6K 次

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下文是爲大家精選的佛學心靈禪語,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佛學心靈禪語

經典佛學心靈禪語

1) 現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緣造成的,同樣,現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無始。

2) 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3) 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4) 源乎源乎,千山勢到(山獄,按:`山`在上,`獄`在下)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5) 學道須是鐵漢,着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6) 不悟本性,即佛是衆生,一念悟時,衆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7) 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8)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9) 三教聖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說。

10) 悟門了當,澈見聖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盤不二,有情無情不二。

11) 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纔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慾使人患得患失,私慾使人身不由己。

12)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3) 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14) 三界之中,以心爲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15) 若頓悟此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16) 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

17) 身是菩提樹,心爲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18)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19)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20)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21)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鑑之明,好惡妍醜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22)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爲身。

23)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4)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25) 是人知得世間有爲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26) 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27) 月影松濤含道趣,花香鳥語透禪機。

28) 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

哲理佛學心靈禪語

1) 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僞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裏心自然解脫自在了。

2) 菩提無是處,佛不得,衆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衆生,即菩提相。

3)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爲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5)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6)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現前,步步極樂家鄉,何必遠企十萬億土。

7) 坐石看雲閒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傢俬說向渠。

8) 衆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9) 佛是衆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病(病字頭裏面一個 " 差 " )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10)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11)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12)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13)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4) 禪院附近小水坑裏的青蛙不願搬到池塘去住,結果被過路的車軋死了。禪師:不圖變遷,會爲舊環境所困擾,修行亦如是。

15)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6) 衆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17)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爲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8)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着心。

19) 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20) 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21) 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閒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22) 道,但以假名字,引導於衆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後,有什麼難易。

23)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24) 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