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7K 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的力量的決定性因素。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文,歡迎大家的借鑑閱讀!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爲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爲要,科技爲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爲我們的必然選擇。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爲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爲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幷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着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爲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澱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着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着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爲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築的'發展並隨着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着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佈,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着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文(2)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纔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糉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爲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爲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糉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擡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爲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爲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文(3)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的力量的決定性因素。文化必將深刻地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許多有識之士不斷地呼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爲靈魂。警惕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斷地在流失! 遺憾的是,傳統文化的流失,已經成爲不爭的事實。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異彩紛呈、獨具特色,是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積澱而形成的,不同的傳統文化自然都深深地刻上了本民族的烙印!敞開國門之後,接受外來文化的衝擊,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擡頭,洋節日越來越火,傳統節日漸趨消失;狂熱的舊城改造,令許多國家保護的古建築,竟頻頻遭到拆遷改造的破壞,結果全國形成寬大新道路、高大建築物、千城一面,丟失人文特色文化,丟失特色文化傳統……

在以革命和建設爲發展的進程中,我們周邊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有意或無意間消失了。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着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輕而易舉地永遠離開。許多地方城市建設,缺乏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造成對歷史古城的摧殘;結果,改造成百城雷同、千城一面,缺少民族精髓、傳統特色,丟失傳統文化的新城區……

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五千年的光輝燦爛文化,是具體體現在城市鄉村的精神內容功能上,每個城市鄉村有其個性,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的獨特文化,是一方人的審美、智慧、才華、性格獨特的創造,不可替代。民族文化是一個精神環境,是鄉土情感和愛國情感的載體,是一方歷史經歷的活生生的物證。

馮驥才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提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要用拯救來說,拯救歷史文化名城已經刻不容緩,國家在進行大規模舊城改過程中,城市的歷史特徵、文化風貌在全國正迅速消失,已經到了存亡的關頭。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傳統正是現代文明的前提與根基。“四書五經”等中華傳統名篇寶典作爲其主要載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下大力提倡“文化全球共享”的背景下,我們更應重視本民族傳統文化當中的“稀有物種”。所以作爲傳統經典的“書”與“經”不可丟,必須加以傳承與光大!傳統文化需要保護,更需要在繼承中鼓勵創新,使之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文化傳承過程中,書籍擔當着重要角色。讀書的趣味、喜好,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甚或是一代人文化觀念的價值取向。少年兒童、青年朋友作爲未來的主人翁,讀什麼樣的書倍受關注。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的書不同,所養之氣也不同。要“養吾浩然之氣”,所讀之書必須得有“浩然之氣”。

大多數的中國人,一般都只是從課本上讀到“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字樣,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和傳統文化做“親密的接觸”呢?不讀《楚辭》,不知其“鋪陳抒情、浪漫想象”;不讀《論語》、《孟子》,不知其“雍容和順、靈活善譬”;不讀《莊子》,不知其“想象豐富、奇氣襲人”;不讀《韓非子》,不知其“鋒利峭刻、研箴析理”……讀“經”,然後方知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爲靈魂。提倡傳統文化教育,要讓下一代擁有對社會的關注、對人性的尊重、對家庭的責任,應有惻隱之心,應有憂患意識,應有赤子之心,應是立足於中國文化基石上有改造自然、改造世界能力的傳人,以正直、睿智、勇於探索、仁和的形象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有自己的風俗、禮儀、飲食、建築、服飾等,構成了獨具魅力的人文風景。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了解歷史、教育後人、凝聚國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淨化靈魂的功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爲靈魂。希望在全社會形成弘揚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人人都來爲這件事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