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央視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

央視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27K 次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朗讀者》第三期的主題詞。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視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央視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

央視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1】

影帝王千源回憶拍攝電影《鋼的琴》時的辛酸事

2011年,王千源憑藉《鋼的琴》在東京電影節上成爲了新科影帝,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當初拍攝這部電影時因爲資金問題曾一度停拍,原本30天的週期一下子到了60天,王千源在節目裏回憶說道:“當時已經接了姜偉導演的《借槍》,片酬都提前拿到了,他還爲我戲中的角色專門做了十幾套衣服。但最後還是把《借槍》的片酬退了,選擇繼續演《鋼的琴》。”

雖然拿到了影帝,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王千源沒有像大家預想的那樣大紅大紫,主持人兼製作人董卿不禁問道:“那個階段,你的心裏會有很大的落差嗎?”面對董卿的提問,王千源將會如何回答?

徐靜蕾暢談感情觀 稱不會再拍愛情片

從演員到導演,徐靜蕾執導每一次電影的選擇都是一次不同的經歷,即將上映的《綁架者》是她嘗試的另一風格作品。而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徐靜蕾坦言不會再拍愛情片,“我現在對感情就特別簡單,所以拍不出來就百轉千回的那種東西來。”

同時,她還透露最觸動自己的是親情題材的電影,但是由於自身經歷,目前心理還沒強壯到選擇嘗試這樣的題材。究竟是怎樣的經歷,讓大家眼中敢想敢做的才女徐靜蕾對親情題材的電影望而卻步呢?

麥家談兒子青春叛逆期

麥家,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被譽爲“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2008年,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節目中,麥家聊起自己兒子的青春叛逆期,“高中三年沒讀,他就是自己關在房間裏,打遊戲、上網、聊天、惡作劇,可能網上有的那些事他都做過。

央視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2】

漫步人生路,無數次面對選擇,

如果選擇了遠方,就自由地流浪;

如果選擇了藍天,就任性地翱翔;

如果選擇了大地,就用綠色浸染春的新妝。

每次選擇,都是全新的啓程。

今晚,由北汽集團獨家冠名《朗讀者》第三期,以“選擇”爲主題,邀請才女徐靜蕾、最美村官秦玥飛、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漢字叔叔理查德、演員王千源、艾滋病學校校長郭小平,與我們一同分享“選擇”的故事。

#才女徐靜蕾#

她從演員做到導演,她是大家眼中的才女,也被粉絲親切的稱爲“老徐”。

選擇參加《朗讀者》的錄製,徐靜蕾被粉絲贊爲“一個有氣質的人,選擇上一個有氣質的節目”。今晚,在《朗讀者》的舞臺上,老徐會向我們講述什麼,又爲何在朗讀的過程中幾乎一直在落淚?

#最美村官秦玥飛#

他是2016年度央視《感動中國》人物獲得者,“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餘秋雨爲他填寫的評語是:“一份份學歷,很像一步步離開土地的臺階。但是,這位高材生把這些臺階反轉成一次隆重的返回。”他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和政治學專業的高材生,但畢業後卻選擇回國成爲一名大學生村官。本期《朗讀者》,秦玥飛將帶着他的選擇原因和一份特殊的禮物來朗讀。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

他是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他被譽爲“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他是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的作者,他是矛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本期《朗讀者》,麥家與董卿講述自己兒子的青春叛逆期,他會選擇怎樣的方式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呢?

#漢字叔叔理查德#

他選擇用20多年時間、30萬美元的個人積蓄,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他將5000個左右的漢字字源放到網上。他被人們親切的稱爲“漢字叔叔”。本期《朗讀者》, 理查德會朗讀什麼作品來傳遞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呢?

#演員王千源#

他曾推掉導演姜偉的電視劇《借槍》,選擇了連工資都無法支付的《鋼的琴》劇組,因此在東京電影節上成爲了新科影帝,是什麼讓他做出了這個改變命運的選擇?今晚《朗讀者》,讓我們一同“卿”聽朗讀者王千源。

#艾滋病學校校長郭小平#

他是紅絲帶學校的校長,他十幾年來把全部的愛放在那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身上。是什麼讓郭小平毅然決然放棄院長之位,選擇成立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又是怎麼樣的經歷,讓董卿潸然淚下?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

央視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3】

作爲首位登上《朗讀者》的`作家,“中國諜戰小說之父”麥家朗讀了一封從未公開發表過的信件。節目播出後,這封《致信兒子》引發了觀衆和網友的熱烈討論,被稱作“2017最美家書”。

首次分享父子故事

麥家曾憑藉諜戰小說《暗算》摘得中國傳統文學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風聲》《解密》等一系列作品創造了一個屬於諜戰小說的輝煌時代。《紐約時報》稱讚麥家脫離了數十年來“西方看中國作家”的傳統模式,《泰晤士文學增刊》曾評論麥家稱: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壇崛起的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麥家。

因爲在文壇收穫了衆多的讀者,“麥家”及其作品,自然也成爲了當代文壇炙手可熱的大IP——他的每一部作品均都被改編成影視劇,《風聲》《解密》更是一度掀起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的狂潮。

雖然麥家憑藉作品在業界和讀者羣中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調內斂,極少在公衆面前講述自己的個人生活。此次,在《朗讀者》節目中,麥家是第一次公開分享自己與兒子的父子故事。

《致信兒子》是一封麥家寫給遠在美國留學的兒子的信,“兒子,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在我萬里之外,我則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們太小了,但我們不甘於小,我們要超過地球,所以你出發了。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爲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作準備;這也是你命中註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纔可能走得更遠……”

“兒子青春期特別‘作’”

“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難弄的一面,面對這種有問題的青春,父母應該怎麼辦?是選擇放棄還是堅持?忍耐還是放任?”麥家以父親的身份,分享了自己與兒子的點滴。

“我的兒子青春期可以說是特別的‘作’。”麥家直言,高中開始,兒子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3年全部待在家裏,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打遊戲、上網、聊天、惡作劇。對於兒子,麥家無數次想放棄,但是最後又無可奈何。“我們始終不放棄,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裏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還是算了。”

兒子氣走了家庭教師,麥家卻仍然不放棄尋求讓孩子可以繼續接受教育的途徑,甚至一度自己掏錢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只是爲了讓兒子和同齡人在一起,然而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好在,麥家一直未停止對兒子的陪伴,“年輕人,或者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爲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申請美國6所大學成功

終於,麥家的兒子到了該高考的時候,看到曾經的小夥伴都開始努力讀書,孩子突然意識到了差距。“他本身英語基礎很好,人也聰明,努力了半年,靠着他的童子功過了英語關,通過了6所美國那邊的大學的申請。”

當有一天兒子告訴麥家被一所大學錄取了,麥家一度完全不信,“他申報了8所學校,陸陸續續過了6所,包括他現在正在讀的費城藝術大學,還給12000元美金的獎學金。”麥家說,“現在他的情況也比我期待得要好,學業不錯,也交到了朋友。其實兒子雖然話不多,但是爲人大方,受人歡迎。當初我的選擇,就是用我的力量來保護他,陪着他承受青春期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