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體貼他人,善解人意者更受歡迎

體貼他人,善解人意者更受歡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體貼他人,善解人意者更受歡迎

體貼他人,善解人意者更受歡迎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帶着自己的情緒與觀點和對方聊天。而一旦對方很認同我們的看法,我們會有“遇見”知己的感覺,會感到很開心。相反,我們會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從而失去了跟對方再聊下去的興致,從而也影響了接下來的交往,讓我們無形中損失了可能獲得良師益友的可能。爲什麼會這樣?是因爲我們太過專注地表達自己,而忽略了對方的情感需求。

所以,真正的社交高手都是善於傾聽的人,他們懂得體貼對方,會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尋找談話的切入點,關心對方,比如瞭解對方的壓力、他的工作,考慮對方身處的環境,擺脫從自我的思維方式出發,交流得越多,對方就越將他作爲知己。

央視著名主持人柴靜就具有這種親和力,因此,周雲蓬說柴靜“讓人就想對她掏心窩子,恨不得把自家藏的銀圓,畫個圖交到她手上”,由此可見,在人際交往中,體貼他人,善解人意,爲人增添了巨大的人格魅力。

現代人的生存壓力,除了衣食住行、經濟工作外,另外的煩惱與焦慮都來自人際關係。與上司、同事、合作伙伴甚至客戶之間的關係,像一張密實的網,我們的生活時時都會觸及到這張網,而即使離開了工作,我們的戀愛、交友、家庭、業餘活動也都少不了人際交往。但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在社交圈裏口碑較好的人未必會妙語連珠、口吐蓮花,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體貼他人,在交往時注重並能恰當滿足他人的情感需求。

體貼他人,善解人意者更受歡迎

所謂體貼他人,並非是要我們放棄自我,刻意討好他人,而是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比如,我們不能對經濟狀況窘迫的人說正猶豫是買20萬的車,還是先買車庫;你不能在一個身材肥胖的人面前,討論最新流行的衣服都是適合瘦子的……當對方說錯話時,我們也不能抓住對方的錯處,窮追猛打。

對這種情況,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有過精彩的論述:“在多數情況下,同事間爭論的結果只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你贏了,還是輸了。爲什麼?如果你的勝利,使同事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樣?你會覺得揚揚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慚。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而且一個人即使口服,但心裏並不服。最糟糕的是,轉過身來,你們還不得不同在一個屋檐下共事。”

而林肯則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這種爭論,他曾經教訓過他下面的一位喜歡跟人爭吵的年輕軍官:“任何決心想有所作爲的人,絕不肯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在跟別人正誤參半的問題上,你要多讓一點步;如果你確實是對的,就少讓一點步。總之,不能失去控制。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讓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傷。”

北大教授朱光潛是中國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更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朱光潛一生工作勤奮努力,同時,也是一位注重人際關係與自我修養的大師。他有一句名言:“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充分體現了他的生活哲學[]。所謂出世,就是要看明白,對於得失不過於計較,灑脫、豁達,纔能有內心真正的快樂;而入世,在其著作《談交友》裏,他這樣忠告年輕人:“人生的快樂有一大半要建築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只要人與人的關係調處得好,生活沒有不快樂的。許多人感覺生活苦惱,原因大半在於沒有把人與人的關係調處適宜。”雖然是大師,朱光潛沒有高高在上,同樣也重視人際關係,尊重他人的感受。

朱光潛的善解人意,從一件小事可以窺視一二。1936年初,書店出版了朱光潛的《談美》一書,並且在封面註上“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書出版後,很受歡迎。

不久,市面上出現了一本署名“朱光潸”的書,書名、封面設計,甚至字形、位置都與朱光潛的書很接近,更讓人吃驚的是,這本書居然也有一個副標題:“給青年的十三封信”,與朱光潛著作的副標題只少了一個“第”字。

李逵遇上“李鬼”,朱光潛會怎麼辦?他沒有隔空掀罵戰,也沒有通過出版社揪出那位“朱光潸”,而是提筆給對方寫信。首先請朱光潸原諒,說明自己誤將此書當成自己的作品了。接着,朱光潛以讀者的身份與對方交流,最後,朱光潛通過回溯寫這本書的情形,委婉地提醒對方“坦坦白白”“老老實實”做人。值得一提的是落款,朱光潛沒有直接署名,而是用“幾乎和你同名同姓的朋友”,既是一個小幽默,又給對方留了最後的尊嚴。《申報》發表了朱光潛的這封信。

朱光潛曾經說過,“唯有善於與他人相處,承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和作用,才能爲別人所理解和接受。”

因爲朱光潛的這種體貼與善解人意,讓他雖然在各個領域、人羣間穿梭,但卻始終保持着快樂與幸福;而這種良好的心態,也讓他能更投入到自己的學術研究與翻譯事業中。

在人際交往中,怎樣纔是體貼他人?其實很簡單,就像朱光潛老先生那樣善於欣賞他人、寬容他人、給予他人最大的善意。有效溝通是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善解人意是化解矛盾衝突的關鍵。

要做到善解人意,就要有豐富的洞察能力,在人際交往中,能及時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能在他人忽略時善意地提醒他人。善解人意的能力並非是天生而出,而是由後天訓練獲得的。

(1)善解人意

首先要有足夠的善意,要學會“將心比心”,充分體諒別人的處境,才能洞悉別人需要什麼幫助,要避免做什麼才能避免對別人的傷害。

(2)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

那些很優秀的人大多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似乎他們每個人都能成爲我們的老師。在生活中他們也是一個合格的聆聽者,無論對方的水平如何,他們都會全神貫注地聽別人講話,適當地用肢體語言表達對他人的關注與理解,至少讓對方能有心理上的安慰。他們也因此得到人們的尊重。

(3)尊重他人,維護他人的人格尊嚴

即使在與人交談時並不順利,也要避免自己語言過激,要充分認識到對方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要從關心和尊重他人的出發點講話,儘可能替他人着想,與他人在思想上聚焦。另外,不揭人短,不僅是維護別人人格尊嚴的需要也是個人風度與修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