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爲人處世的三個哲理小故事

爲人處世的三個哲理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62K 次

爲人處世的三個哲理小故事

爲人處世的三個哲理小故事

導語:不要急於表達自己,那不是有見地的體現;也不要急於否定別人,和諧共存纔是生存之道。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爲人處世的三個哲理小故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爲人處世的三個哲理小故事

篇一:《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

坊間一直流傳一句話:人脈就是錢脈。

但是,只談結論不說前提,十有八九就是騙局。

越是在生活中摔過跤的人,對這個道理越是深有體會

“人脈即錢脈”的前提,是你本身有實力。

否則,便是經不起推敲,一戳就破的“紙脈”。

1

你所謂的“人脈”,不過是“人名”

聽同事跟我講了個事:

她有個閨蜜,每天在單位渾水摸魚。習慣性抱怨看不到未來,卻又不願意付出努力。

相比於工作,她更熱衷於結識各種各樣的“牛”人:

加個羣,要把羣裏的所有人都加個遍;

節假日,積極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或聚會;

校友會,同學會,家長會……她是最活躍的組織者,參與人。

手機早早就加滿了5000人。她說“人多好辦事,朋友多了走四方”。

但是事實上,“朋友多”似乎並沒有給她帶來實際的多少幫助。

有一次,她的妹妹做微商需要客源。於是,她掏出手機,轉發“三無產品”的微商信息到朋友圈,並私聊了一羣在她看來“很有號召力的人”幫忙轉消息。

噼裏啪啦複製黏貼了一番後,便滿懷期待着有很多人來諮詢。

她拍着胸脯和妹妹說,一定幫她把生意做起來。

結果,不僅沒人來問,隔天一查看,竟然被一大羣人刪除拉黑了。

她目瞪口呆。相比於憤怒,更多的是尷尬:

只是一個“小忙”,就能讓別人毫不猶豫地拉黑你,這感情是有多脆弱啊。

原來有些“朋友”,不過是你一廂情願。

你以爲加了某些人的微信,有了幾次來往就是朋友,殊不知,大家只是表面的和氣罷了。

也是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望後,諸如:

轉發商家折扣信息,邀請大家點贊,結果點贊者寥寥;

工作遇到難題,私聊一些人請教,結果沒有任何回覆;

生活中情緒低落時,想找個人聊聊,打開微信後發現,可與之言者不過二三……

她恍然大悟:

微信號裏那些“人脈”,不過是一堆“人名”。

所以,與其迷戀這些虛無的“人際關係”,倒不如把精力用在自己身上。

2

圈子是主動的,人是以羣分的

其實,經濟學家早就說過,人脈的核心就是“資源互換”。

換句話說,他們幫你也是想從你身上獲得好處。

一旦你沒有足夠的實力,就算遇到很厲害的人,自己也是卑微的姿態。

我有個叔叔,和國內首屈一指的某企業家是高中同學。

所以他逢人就說他和那個企業家的童年趣事,臉上無不洋溢着自豪和滿足。

有一年,恰巧多年不回鄉的那個企業家回老家過年了。

大年初4,他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打算去找老同學敘敘舊。

但是剛走到大宅子門口,他就愣住了。

門口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人羣進進出出,他老同學忙着和一羣人寒暄,絲毫沒有留意到門口的他。

他很識趣地回來了。

我們一直都誤會了“人脈”的意思:

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是多少人想認識你!

關於這一點,在書《極簡力》中一語中的:

“避免所謂的‘合羣’,放棄無用的社交。

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人脈是不值錢的,請記住,人脈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

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真相。”

如果你誤把“人脈”當實力,張口閉口談“我認識誰”,只會讓人覺得你浮誇又虛榮。

3

比人脈,不如拼實力

歸根究底,還是老祖宗那句話在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我自己就深有感觸:

我們的公司是在一個一線城市還讓無數人擠破頭想進去的企業,我有一同事,她的兄長是某個高層,因爲這層關係,她很順利地成爲公司員工。

但是在此後的幾年裏,大家要嘛升遷要嘛拓展業務線,就她原地踏步。

而這一切,她自己則是她最大的瓶頸:

除了在團隊裏屢屢拖後腿,和團隊關係緊張之外,她的業務能力很一般。想讓她嘗試新項目,她都因爲跟不上節奏就打了退堂鼓。

久了她也覺得疲憊,於是主動轉崗,降職到一個比較簡單清閒的工作崗位。

你看,你不優秀,再硬的後臺也撐不起腰桿。

雖然暫時得到了機會,但是來日方長,後期還是要靠自己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

否則,就算別人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裏。

而一旦你有實力,圈子和資源則是主動向你靠攏的。

這讓我想起了孫儷。

這些年忙着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投身演藝事業。

但讓人讚歎的是,要嘛不出作品,要嘛一出必出精品,塑造了各種經典角色,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前陣子有記者採訪孫儷,問她如何爭取到這些優秀的劇本。

她淡淡地說,是別人找的她。

我還有個朋友,向來不善交際,沉默寡言。但是寫出了很多好作品,聲名遠播。

他每天最大的苦惱,就是思考如何謝絕各方名流、媒體的邀請和拜訪。

他就從來不愁自己作品的去路和發展,因爲他有的是選擇。

說到底,一個人的實力纔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4

仔細想想,生活中的我們都有這樣的困境:

要去醫院,點頭哈腰託人要個號,面子不夠大,依然要排到老遠;

託人辦個事,花錢花笑臉不說,你沒啥來頭,人家就敷衍的居多,事辦不辦得成也就全憑運氣;

就算你認識再大的人物,依然有一些人生關鍵節點,他們是幫不上你的。

所以,當你沒實力時,靠別人就是賭,輸贏多少憑運氣。

那些“人情張張薄如紙、人走茶涼”的古訓更是不無道理。

作家晚情就曾說過:

“能力和自身的資源不行,擁有再強大的人脈也沒用。

這些人脈,遲早還得失去。千萬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索取者,沒有人有興趣長期幫助一個只會索取的人[]。”

要想真正進入一個圈子,首先自己要成爲那樣的人。

要想過好這一生,自己就要努力成爲一個厲害的人。

不執念於虛名,不迷戀於人脈,不着急於一步登天,踏踏實實耕耘自己的人生。

畢竟,這是一個信仰實力的時代。

篇二:《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

馮驥才說:

“低調不是被邊緣被遺忘,更不是無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和安於低調。”

低,是一種清淨內斂。

是人生必須擺正的一種穩重姿態,必須按捺的一種謙遜言辭,必須平抑的一種處世風格。

1、低調,是藏鋒守拙的隱忍

無論是處世還是用兵,平時深藏鋒芒,關鍵時果斷出手,出手才能解決問題。

因爲真正的強者, 總是喜歡藏鋒守拙,待機而發,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一面。

大智若愚,實乃養晦之術:

“大智若愚”,重在一個“若”字。

“若”設計了巨大的假象與騙局,掩飾了真實。

2、低調,是居高位者的原則

平和待人留餘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規”。

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人和事。

低調的人,才高而不自詡,位高而不自傲。

槍打出頭鳥這句話,也並非空話。

居於高位的人如果不能保持低調做人的本色,就會與他人產生距離感。

3、低調,是韜光養晦的智慧

真正的強者總是莫測高深,不顯山不露水,默默耕耘,苦心孤詣,直至成功。

低調是一種修養,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

毛羽不豐時,要懂得讓步。

低調做人,往往是贏取對手的資助、最後不斷走向強盛、伸展勢力,再反過來使對手屈服的一條有用的妙計。

4、低調,是修身養性的境界

低調做人,還意味着你必須丟掉一些東西:

比如身份感、優越感、尊貴感、榮耀感等等。

主動吃虧是風度,任何時候,情分不能踐踏。

主動吃虧,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一起。

低調,不是壓抑自身的慾望。

而是自然而然,修養品性,能爲人着想,讓自己擁有超脫慾望、淡泊名利的胸襟。

爲人低調,謙和,如玉君子,方爲涵養,修養。

篇三:《尊重別人,是最高級別的修養》

人,最大的修養,便是學會尊重。

尊重不是流於嘴上的唯唯諾諾抑或無端誇讚,更不是溜鬚拍馬的曲意迎合。

真正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把對方當回事,是一種不由自主的高貴人格的自然流露。

1、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

在一次宴會上,美國著名的諷刺作家馬克·吐溫遇見了一位富翁和他的夫人,出於禮貌,馬克·吐溫恭維富翁的夫人道:“夫人,你真漂亮!”

沒想到富翁的夫人瞥了一眼馬克·吐溫,很傲慢地說“很遺憾,我不能用同樣的話來回答您。”

頭腦非常機敏、言辭一項犀利的馬克·吐溫笑着答道:“沒關係,您也可以像我一樣說假話。”

你如何定義別人,折射出的都是你自己的修爲,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

其實在生活中,這種無理時有發生,只是有時候並沒有表現的這麼明顯。你我皆是凡人,我們沒有任何資格用不可一世的姿態,去鄙視嘲笑他人。

傲慢無禮,會傷了別人的面子,恥笑鄙夷,會打擊別人的自尊。

只有懂得尊重的人,不咄咄逼人,語言得體且貼心,纔是值得交往的人。

與他們在一起,如聞淡淡幽蘭,如睹春日青山,總是讓人舒適溫暖。

2、尊重別人,其實是在莊嚴自己

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蘇軾有時候佔了便宜很高興,還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 兩人又在一起打坐。

蘇軾問:大師呀,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後就跟小妹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裏有什麼吧!

看人就像看鏡子,看到的都是自己。你怎麼看世界,世界就怎麼看你。你是怎樣的,你的世界就是怎樣的。

對人不尊重的人,首先就是不尊重自己。

3、真正的尊重是對別的認可與理解

諸葛亮去世後,蔣琬走馬上任,主持朝政。

蔣琬有個屬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每次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便在蔣琬面前嘀咕:“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着衆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爲人的可貴之處。”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每件事,學會包容,學會理解,學會去善意對待別人的每一個決定,這便是最大的尊重。

正如德國古典哲人康德所說:

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4、尊重,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行,在舉手投足之間,在四目相對之時,也在你說過的每一句話裏。

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小姐說過這麼一段話,

人這一生,要見衆生,見天地,見自己。

見了衆生,明白了衆生相,所以寬容;見了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一定是一個寬容、謙卑、豁達的人。這樣的人,總會讓人感到溫暖,就像雨後空氣,清新自然,更像多年知己,容易掏心!

贏人心者,必有衆人幫襯,被認同者,好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