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不要臉以後,我過得越來越好

不要臉以後,我過得越來越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6K 次

不要臉以後,我過得越來越好

不要臉以後,我過得越來越好

著名作家馮唐說如果能做到三點,可以免於得癌症: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臉。

這並不是一個醫學問題,而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前面兩點其實並不難,基本可以交給時間。

有了閱歷和經驗,長了見識和本事,自然而然能夠做到坦然自若,氣定神閒。

但要做到不要臉,卻很難。

古話講究的就是人要臉,樹要皮。

做人做到沒臉沒皮,大部分人不答應。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確實需要點不要臉的精神。

大學入學的第一天,宿舍四個人出去吃火鍋。

本以爲以爲吃着火鍋,唱着歌,以後就是兄弟了。

剛坐定,一個東北的同學就端起酒杯:

“來,哥兒幾個,走一個!”

“來來,以茶代酒,走一個。”

我和另外一個同學來自南方,從小是聽話的乖孩子,從不曾喝過酒。

“大老爺們兒,喝什麼茶?”東北的同學很鄙視。

“真的不能喝酒。”我們辯解。

“第一次見面,給哥個面子。來白的。”

“這不是面子問題……”

沒等我們把一句話說完,東北同學拂袖而去:“這飯不吃了!”留下我們面面相覷。

在日後的相處中,我們才明白。在他的價值認同中,同他一桌吃飯如果不喝酒,就是不給他臉面。

而他一直以爲生死事小,臉面事大。臉都不要了,還活着幹嘛?

其實,有時候如果能不要臉點,不僅能夠顯得自己比較大氣,也能讓別人感覺更加自在、愜意。

自己死愛面子的人,也時刻注意給別人面子。

然而,留給別人面子,別人會感激;但如果是強塞給別人,別人卻未必樂享其成。

還是這位東北同學。

一次過生日請大家吃飯。菜吃了,酒喝了,牛吹了,如果就此作罷,剛好盡興。

正在大家要曲終人散的時候。這哥們兒卻高喊老闆娘:“再上兩個菜,來兩瓶酒。”

一羣酒足飯飽的人只好繼續坐下來,把吹過的牛再吹一遍,把喝膩的酒再喝兩瓶。

有人不勝酒力,在苦勸之下摔了杯子,憤而離席。大家不歡而散。

第二天,他自己也因爲飲酒過度胃出血而住進了醫院。

在醫院照顧他的時候,奉勸他以後少幹這種事。

他卻振振有詞:“別人來參加我的生日宴,那是給我面子。那我能不給人家面子?”

“你是給人面子,還是爲難人啊?”

“面子我得給人家,要不要那是別人的事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臉面也是如此。

一廂情願強加給別人,對別人來說卻未必不是負擔。

如果有些臉要了,損人但不利己,那還是不要了的好。

我出生在偏遠的農村,上大學的時候才第一次走出大山,坐上火車。

大學畢業後近十年的時間,在各大城市之間奔波,交通工具也依然是火車。

聽慣了“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的吆喝之聲。

終於有機會坐飛機。

竭盡全力,使出渾身解數假裝老司機。

值機、托運行李、過安檢、登機……每一個環節,都認真觀察別人怎麼做。

一定要確定自己完全掌握了每一個細節,才付諸行動。

一切很順利,裝逼很成功。直到空姐來提供飲料。

不好意思說什麼都不要,那顯得很土。

那要一杯咖啡吧,比礦泉水顯得有檔次。

但是問題來了,這杯咖啡多少錢?問嗎?太丟人了。

機智如我,很瀟灑地掏出了100元的大鈔。心中暗自得意:讓空姐找零總可以吧。

空氣凝固的一瞬間,最尷尬。

後來有一次,我請一個客戶到一個很高端的西餐廳吃飯。

西餐的菜名本來難懂,有些餐廳爲了追求藝術,菜名就更是費解。

客戶點餐的時候,每一道她不理解而又感興趣的菜,都詳細而直接地想服務員諮詢:這道菜是啥?怎麼做的?什麼口味……

服務員耐心解答,最終她也點到了自己喜愛的菜品。

我在一旁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坐飛機的經歷。

挖空心思裝逼,最後一秒破功,不僅臉面沒有了,底子都掉了個乾淨。

大大方方承認自己不懂,會死嗎?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不要臉一點,坦然面對自己的無知,就能輕輕鬆鬆做自己。

這時候不僅不會丟了臉面,反而會閃耀着自信的智慧光芒。

一個朋友加入了去日本搶購馬桶蓋的大軍,淘回一個價值近萬元的全智能馬桶蓋。

自己拿着說明書,對照翻譯軟件研究了一星期,才大概搞明白這個高科技產品的用法。

有一天,另外一個朋友來家做客,如廁。

解決完問題之後傻了眼:面對這個沒有中文標籤的高科技玩意兒,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善後工作。

開口問吧,自己連衝馬桶都不會,是不是太丟人了?

還是自己摸索鼓搗吧。一個馬桶能高級到哪兒去呢?

找到一個貌似沖水的按鈕,來回按了幾次。水是出來了,但是衝不走。反反覆覆幾次,水漫金山,污穢滿屋。

這個結果不算太壞,更像是個笑話,但也頗爲尷尬。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幸運,所有的事情都會以喜劇謝幕。

兩個好友之間借車。

借車的人因爲好面子而不願意多問,被借的人因爲照顧朋友面子而不敢多說。

結果因爲操作不當,造成車子嚴重受損,兩個人的友情也由此畫上句號。

所有人都喜歡和坦誠的人交往,而儘量規避虛僞的人。

真正的好朋友之間時常會開口戲謔“不要臉”,那不是責罵,而是愛的表達。

不要臉的朋友,更多了一份坦誠、可愛與親密。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領導佈置任務。明明有很多地方不甚瞭解,卻總會硬着頭皮答應下來。因爲總擔心有些問題問了就顯得自己太無知。

後來自己帶了團隊,最痛恨的就是這種死要面子,不懂裝懂的人。

有一次,團隊接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項目,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

在分配工作的時候,讓新來的同事負責相對比較簡單的市場板塊,一再強調有困難先提出來,有問題隨時問。

他表現出一幅完全領會的樣子。中途幾次詢問情況,他都說:“領導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離向客戶彙報還有兩天,大家交上各自的成果。

新同事做的市場調研,完全就是一坨狗屎。詢問原因,他則找了一籮筐的理由:

“這個我不太清楚”

“這個我以前沒做過”

“這個我以爲……”

罵死他都已經於事無補,再厲害的人也回天乏術。

整個團隊兩週的努力,所有的期望,都因爲一個新同事的死要面子而化爲泡影。

團隊領導並不介意有人問幼稚的問題,要麼予以幫助和指導,要麼調整工作部署,這都是領導的職責。

也不會看不起剛開始什麼都不懂的人,領導真正看重的是工作的結果。

拼着臉不要,一開始就把不懂的問題都問了,領導心裏有數,該解決的解決,該調整的調整,該補救的補救。

這樣的人,更有利於提高團隊工作效率,領導更喜歡。

不要臉是一種生活狀態,需要的是勇氣。

如果說太看重面子是缺乏這種勇氣的外在原因,那麼現實中自己和期望中自己之間存在的差距,就是內在原因。

做過業務的人都深有體會,面對客戶的時候,要把自己裝得像個專家一樣去高談闊論,好像客戶的一切問題都在一手掌握之中。

其實很多時候自己內心並沒有數,好的情況是紙上談兵,不好的情況是東扯西拉,把客戶繞暈了算。

這並不僅僅是工作的需要,更大的原因是做業務的人從內心深處熱切希望自己是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能夠輕而易舉解決客戶問題的專家。

只是事實和期望之間總是存在差距。

就像武大郎挑着賣炊餅的擔子走在大街上,逢人一定要說“我兄弟是景陽岡上打死老虎的武松”一樣。

不切實際的吹噓,不僅能夠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能給自己一些安慰。

生活總是會給我們一些和實際相差甚遠的虛幻,很多時候期望的並不一定是自己真正的想要的。

認真去思考:那真是自己想要的嗎?

如果不是,不妨不要臉一點,既看到自己的優點,也直面自己的缺點。

做真正的自己,自在而底氣十足。

脫去僞裝,做一個不要臉的人吧。

不要臉一點,卸下虛僞的包袱,會顯得大氣而灑脫。

不要臉一點,少給別人無謂的負擔,讓別人多一份輕鬆和自在。

不要臉一點,就不用裝得那麼累,多一份自信與從容。

不要臉一點,朋友之間就會少一些誤會,多一份體量和親密。

不要臉一點,工作就能少一些不必要的溝通成本,多一些高效。

不要臉一點,……

不要臉,是一種生活的狀態,屬於有勇氣敢於直面生活和自己的人。

國館(ID:guoguan5000),最中國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裏,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7重磅新書《與世同流,但不合污》正火熱銷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