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35歲後的職業生涯如何規劃?

35歲後的職業生涯如何規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35歲後的職業生涯如何規劃?

35歲後的職業生涯如何規劃?

作者:酸奶哥肖恩

前幾天有個前同事打電話給我,說有個新的工作機會,諮詢我的意見。他現在是一家外資食品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努力工作幾年可能會升到人力資源的總負責人,上升路徑很清晰,但不誘人。

“留在這裏也不錯。換一個工作呢可能有更好的前景,但是風險也大。”他問我,“該選哪個?”

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哪個選擇在我看來都沒有本質的區別。我彷彿從上空俯視一個迷宮,看着小老鼠們在一條條狹窄的通道里撓着牆。至於在哪條通道里撓牆,要緊麼?而今年,我剛好35歲,工作了十年。

曾經,我遇到一位前輩高人。她當時提出的各種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我都是核彈級的震撼。我清晰地記得她當時說:“只要想,誰都可以當上總經理!這麼多機會,你們又都是聰明人,最終不過是選擇不同規模的公司做上去罷了。”

十年前的個人奮鬥道路很簡單:找一個好的行業,選裏面好的公司,然後從底層開始不斷往上。即使有迷惑有選擇困難,也無非是薪酬的微弱差異,或者團隊的“chemistry”。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做銷售的朋友,這些選擇並不會改變命運,最多隻是延緩你成爲“總經理”的步伐而已。

今天,如果我再去問那位前輩,我相信她不會對自己說過的話那麼有信心了。這條奮鬥的路徑不再那麼簡單清晰,而在任何企業的工作都開始面臨基本的“安全性問題”。

最近有兩件事對我震動很大。一件發生在朋友所在的公司。他們的市場總監算是公司的元老,在過去的近十年時間裏與公司共進退,把生意額從幾千萬做到了十幾個億。功德圓滿,受人尊敬。美國總部也對她青眼有加,不斷褒獎。看起來,她是要在公司裏做到退休的。然而從去年開始,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中國市場生意開始下滑。苦苦奮戰了一年多之後,美國人宣佈任命新的中國管理層。這位市場總監,就被趕走了。年屆45的她,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另一件事則直接發生我另一個朋友身上。她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人之一,美國名校畢業,頂尖諮詢公司的工作經歷,後來成爲了一家500強企業的管理層。用她自己的話說,“位高權重”。她情商又非常高,在公司裏可謂左右逢源。我一直覺得她是我朋友中成功的典範。

但事情就是變化得很快:原來的CEO退休了,換了一個和她不對味的新老闆;公司模式調整,她管的那一塊業務突然無足輕重了。她跟我抱怨說:“每天都被擠兌,做的事情又是那麼的meaningless!”也想要跳槽,可是外面適合她的工作並不多。所以在被解僱之前,她可能要在這樣不愉快的環境裏煎熬很久。

這兩件事對我震動很大,是因爲它們正好是違反我以往的認知的。在企業裏面成功,往往就是依仗兩個方面:要麼你聰明,會交際,懂政治,被人認可;要麼你做出成績,貢獻巨大,被認可。但這兩個例子裏面的主人公,最後都被完全不可控的因素打敗。而這種不可控因素,好像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了。

當然這和市場環境也有關係。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市場競爭加劇,業績不好變成常態。職業經理人的優點是專業高效,反面是難以獲得總部的信任。特別是在外企尤爲明顯,畢竟是老外的企業,艱難時刻一到,想到的還是自己人。所以各大外企最近紛紛空降高管,本土化的趨勢活生生地倒退了。

更深遠的職業發展危機,是這個不斷加速發展的世界帶來的。這個趨勢對個人的要求,則是從原先傳統職業通道里的生存技巧,轉變爲更加依賴個人技能。而35歲以上的從業者的職業生涯也面臨着重大轉型。

原先我們在大企業裏特別強調的那些能力,比如怎樣巧妙地獲得管理層的支持,如何跨部門施加影響,甚至是怎麼做管理報告,怎麼玩政治遊戲,都是爲大企業複雜的結構設置的。當公司變得很小很扁平時,這些技能可能就變成了“屠龍術”沒有用武之地了。但如果我們原本在傳統職業通道里時修煉的就是這些“屠龍術”,早已荒廢了個人技能。那通道堵塞之時,我們豈不是一籌莫展了麼?

當然還是有人可以走那條傳統通道,但大多數人可能會遇到困難。爲了不在35歲的時候被公司解僱,面對房貸和子女教育經費欲哭無淚,不如決定改弦易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