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中國名人勵志小故事10則

中國名人勵志小故事10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導語: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名人,他們的勵志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奮發前行。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摘錄的中國名人勵志小故事10則,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名人勵志小故事10則

匡衡

匡衡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爲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纔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纔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懶得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范仲淹

有志於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牀睡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爲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就這樣,經過苦讀,范仲淹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王羲之小故事

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着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經典語句)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着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着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爲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擡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爲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孫中山——振興中華

“振興中華”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它是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最早提出來的。在孫中山之前,也有許多先進的中國人,像林則徐、魏源、嚴復、李善蘭、徐壽 等思想家、科學家,還有一些清朝的官員,都在想辦法使中國強盛起來,但是他們大都是在清朝的“軀體”上進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孫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敗和反 動,認爲只有推翻這個絆腳石,實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國。

1894年,孫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現屬美國)創建了最早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顧名思義,就是振興中華的意思。孫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確指 出,成立本會的目的,“專爲振興中華”。後來,他又經常不斷地宣傳振興中華的思想。有一次,他說:“我們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到 了現在怎麼樣呢?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頂弱頂貧的國家……我們中國人要趕快想想法子怎麼樣來挽救……不然中國就會成爲一個亡國亡種的地位。大 家要醒!醒!醒!醒!”

他還要說過:“如果我們能從今天就醒起來,那麼中國前途的運命,還是很大的希望。……我們就是要從革命這條路去走,拿革命的主義救中國。”

孫中山和他的戰友們前仆後繼,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武裝起義,很多人流血犧牲,終於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義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雖然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可這爲祖國的富強創造了條件。“振興中華”從此成爲更多的中國人奮鬥的目標。

魯迅酷愛讀書的故事

魯迅年輕的時候,家裏條件很不好。爲了讀書,他揣上8元錢上路了。就這8元錢,還是母親多方設法爲他張羅來的。在南京,他進了江南水師學堂,這是一所免費的學校,然而,魯迅很快發現這裏校風不太好,他轉入另一所陸師附設的礦路學堂。

礦路學堂是新辦的,不僅免費,學生津貼也多一些,這樣魯迅就可以多買一些書籍和文化用品了。 魯迅酷愛讀書,在當時,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時期,幾乎每一月都有優秀的西方著作出版,爲了買到這些書籍,魯迅省吃儉用,節衣縮食,餓肚子現象時有發生,寒冷的冬季,他還穿着單薄的夾衣。魯迅是班裏年齡最小的,卻是成績最好的一個,他有着極強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平時學習又刻苦,所以幾乎回回得第一。

礦路學堂有着一套完善的獎懲制度,每次小考成績優異的,都發給一個三等獎章;若干個三等獎章,可以兌換一個二等獎章;積夠若干個二等獎章,就發給一個頭等獎章。頭等獎章是金質的,很值錢。魯迅是班裏唯一一個榮獲過金質獎章的人,他把獎章變賣了,換回許多優秀的圖書。 有些同學覺得不可理解,金質獎章在同學中可是無限的榮耀呀。在魯迅看來,圖書比獎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滿足虛榮的物品,魯迅把這一謙遜的品格保持了一輩子。

魯迅一生寫成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內容深刻,筆法冷峻、簡練,深受老百姓喜愛,有人把這一成就說成來自魯迅的天才,還有些當面盛讚魯迅是天才的文學家,魯迅卻很有感慨地說:“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

周恩來勤奮苦學的故事

南開學校是一所國內聞名的先進學校,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學校裏的課業負擔很中,常有考試,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級,而且學費也很貴。

生活是這樣的艱苦困難,可是他爲中華崛起而學習的一直卻十分頑強。他入學後,住宿在學校裏,每天起牀鍾一響,就立刻起牀、跑步,保持着在瀋陽上小學時鍛鍊身體的習慣。

起初,他英文基礎比較差,爲了攻克這一難關,他每天把全部課餘時間都用來學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當好了。後來,就能看許多英文原着了。

他的國文成績特別好,學校每兩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來的文思敏捷,提筆作文,一氣呵成。1916年學校舉行的作文比賽,他被評爲全校第一名。

他的數學成績也很好,在筆算速賽中,他是48名最快之一。代數得滿分。心算比別人筆算還快。

除了課堂學習,他在課外還讀了許多書報,尤其是喜歡讀孫中山先生革命派辦的《民權報》、《民生報》,以及當時中外進步思想家的着作。所以,他的知識豐富,眼界開闊,思想活躍。有一次,他在書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記》,就毫不由於掏出伙食費把他買下,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

那時候,他對學習目的已認識得很清楚。他在一篇題爲《一生之計在於勤論》的作文中寫道:“人一生求學,惟青年爲最大之時期,基礎立於此日,發達 乎將來。”他認爲現在努力求學,是爲了日後能“作事於社會,服役於國家,以其所學,供之於世”,他是在苦苦地大基礎,作準備呀!

由於他的勤奮苦學,品學兼優,使全校師生十分欽佩。校長稱他爲南開最好的學生,同學說他是在萬苦千難中創造出優異的成績。第二年,經老師推薦,學校破例免去了他的學雜費。周恩來成了全校唯一的免費生。

1917年6月,周恩來以全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了。他在南開學校4年,把自己鍛鍊成爲一個追求進步、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的青年了。

劉胡蘭——巾幗不讓鬚眉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箇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爲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爲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 婦女救國會祕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爲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鬥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鬥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爲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祕密發動羣衆,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爲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爲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 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爲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爲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 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週歲。

馬雲的勵志故事

馬雲,一張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聯網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儘管馬雲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後他當過祕書、搬運工,後來踩着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爲《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雲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着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雲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於是,馬雲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雲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着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裏和補習班間遊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雲。不僅僅是因爲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雲日後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雲的一種精神象徵,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雲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週日,爲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雲的數學成績失望的餘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着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雲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雲終於考上了大學。

對馬雲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爲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飛人”蘇炳添不屈不撓的勵志故事

蘇炳添,他是真正意義上第一位打破10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他在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4×100米決賽中,代表中國隊以38秒01勇奪亞軍,創造了亞洲田徑的歷史。雖然蘇炳添童鞋向來靠實力吃飯,但請注意觀察,他眼神中的堅定非常吸引人哦。

他身着一身紅色運動服,足蹬一雙白色運動鞋。鳴槍響過,他在第一道出發,起跑穩健,如一道紅色閃電,劃過海沃德田徑場。9秒99,衝過終點,他緊盯着大屏幕,攥緊雙拳仰天長吼。他就是“中國飛人”蘇炳添。

北京時間2015年5月31日凌晨,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他以9秒99的成績奪得季軍,超過日本名將伊東浩司和中國名將張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亞洲本土運動員最好成績,創黃種人百米新歷史。

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幾年後,弟弟也降生在這個家裏。一家四口,日子安穩,其樂融融。

上初中時,蘇炳添的老師喜歡留下成績差一些的同學留堂補課,成績不理想的蘇炳添,幾乎天天被老師留下來“開小竈”,這讓他非常苦惱。爲了避開補課,他主動申請加入學校的田徑隊。蘇炳添在體育課上向來都是活躍分子,彈跳力和瞬間爆發力很強,教練楊永強看到他的這些優勢,同意把他帶入田徑隊。

此時的蘇炳添癡迷上了速度,他喜歡騎摩托車,那種風馳電掣的快意讓他感覺非常舒服。但因條件限制,他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訓練,只是在泥巴地裏,跑啊跑啊,像一個追風的少年。2004年11月份,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了正規的比賽——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賽上奪得第一名,成績用秒錶計時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體校田徑教練寧德寶看中。

進入省隊後,蘇炳添曾萌發了不當運動員的念頭。2007年,他在田徑隊的成績屬於中等,但有一段時間成績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現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棄。

有一天,他坐在賽道旁,看着在賽道上飛跑的身影,心裏五味雜陳。他多麼喜愛奔跑啊,可是現在,他爲此猶豫不決。

兩個剛剛訓練完的隊友說笑着坐到他身邊,沒有注意到他隱藏的痛苦,一個說:“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嗎?有什麼了不起。”另一個回答。

“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贏家……”

隊友的話對蘇炳添觸動很大,是啊,只要堅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麼,對自己來說就是勝利的。很快,他調整了心態,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成績一點點好起來,並進入了國家隊。

2011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13年前周偉創造的10秒17的全國紀錄,堪稱當時中國第一“飛人”。在隨後的兩年裏,蘇炳添一直稱霸中國男子百米跑道。

俗話說:沒有常勝將軍。2013年,張培萌連續跑出了兩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績,打破了蘇炳添創造的全國紀錄。並且在遼寧全運會上以10秒08的成績戰勝了蘇炳添,奪取了全運會冠軍。此外,因爲張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亞洲黃種人最佳成績,平了伊東浩司的紀錄,而且是在國外進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獲得的,所以也更爲引人矚目。這讓蘇炳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夜晚,望着無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話: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執着地堅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貪念,莫浮躁,莫鬆懈。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

懷揣着這種不服輸的信念,蘇炳添捅破了這層讓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窗戶紙”。

蘇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破十對中國是個里程碑,作爲中國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進歷史,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未來的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不要因這個成績而自滿。”蘇炳添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說。作爲中國“飛人”,他的未來依然可期。

奔跑吧!蘇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