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十個誠信小故事簡短

十個誠信小故事簡短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導語:誠信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講信用,可以說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縱觀歷史,但凡成功者,無一不是誠信的典範。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十個誠信小故事簡短,一起來看看吧。

十個誠信小故事簡短

這個故事很著名,大家應該都看過。

曾參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門買菜,兒子哭着鬧着跟她一起跑出來,媽媽就對兒子說:“你趕緊回家去,等媽媽回來後,殺頭豬給你吃。”

結果她回到家後,就看到曾參正在磨刀,準備殺豬,她就趕緊跑過去說:“我是跟兒子開玩笑,哄哄他而已,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就對他的妻子說:“父母是不可以和小孩子開玩笑的,因爲小孩還沒有是非觀念,一切都是跟着父母學,都是靠父母的教誨。你今天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欺騙。你欺騙他一次,他就永遠都不會再相信你了,這不是教好孩子的方法。”

秦末時期,有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便是一諾千金成語的出處。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爲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着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這個中國經典誠信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商鞅立木爲信是戰國時期發生在秦國國都的一個事件,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誠實守信的故事。春秋戰國時,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爲了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衆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但所有民衆都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時,纔有一壯士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取得了民衆對商鞅的信任,並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這個故事也稱商鞅立信。

春秋時代,吳國有個人叫季札,有一次,他代表吳國出使魯國。途中經過徐國時,徐國的國君邀請他一起用餐。在進餐的過程中,徐國國君看上了季札腰間的寶劍,但沒好意思說。季札從國君的眼神中,也知道他很喜愛這把寶劍。但按照當時的禮儀,代表國家出使時必須佩戴寶劍,所以他就心想:“等我完成任務後,再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結果等他出使歸來時,徐國國君已經去世。季札就來到國君的墓前行禮,然後把劍掛在墓邊的樹上。他的隨從看了,就問他:“主人,你當時並未答應要把劍送給國君,並且即使答應過他,現在人都去世了,也沒有必要把劍掛在那裏呀?”

季札回答說:“始吾已心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就是說在我的心裏,已經承諾要送給他了,怎麼可以因爲他死了,就違揹我內心的承諾呢?

東漢時期,有個官員叫郭伋,他的德行很好,非常講信用。他在擔任幷州牧時,曾經到民間巡視,很受百姓歡迎。

當他到達西河郡美稷縣時,有一羣孩子就跑過來對他說:“大人,您下次什麼時候還來呀?”他就大致推算了一下時間,然後告訴孩子們說,某月某天再到這個地方來。

等他巡視完,再返回這個地方時,比告訴孩子們的時間提前了一天。郭伋就對隨處講:“我們今天不能進城,因爲會失信於孩子。”所以,郭伋就在野外的亭子裏過了一夜,第二天才進城,而那些孩子也正在那裏等他。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名叫尾生,一日他對一位姑娘一見鍾情,並和姑娘相約第二天在長橋相會。第二天尾生如約而至,但姑娘卻沒來,於是尾生便在長橋上徘徊着等待姑娘的出現。已經等了許久,還未見到那個姑娘,奈何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暴雨。尾生想到和那位姑娘有約,不能失信於人,從始至終都一直在橋上,最後他是抱着橋柱被淹死了。這個是中國很古老的關於誠信的故事,叫做“橋下之盟”。

韓信報恩是個誠信小故事。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幼時家裏貧窮,常常衣食無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卻被刻薄的嫂嫂趕出了家門。有一位爲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着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爲著名的將領,他仍然惦記着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身邊享福。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時父親去世,隨母親回到外公韋孝寬家,在韋家自家學堂學習。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對孫輩們的管教更是嚴厲。在私塾剛開學的時候,外公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20大板。有一次,大家沒完成作業,被外公知道了,然後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由於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就沒忍心打他。但皇甫績與表兄們關係好,他們都受罰了,只有自己沒有,就找到表兄要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20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樂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規矩,觸犯規矩甘願受罰。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20大板。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擅長畫花鳥,畫風以質樸、雄渾、豪放著稱。他爲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不巧,那些日子他因身體不適,沒有立刻動筆。忽然有一天,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他追悔莫及,抱病起身走到畫案前,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燬。事後,面向晚輩,然後沉重地說:“我從未失信於人,今日事愧對老友,鑄成終身遺憾,今後,若再有朋友索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他的不虛僞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關於誠信的故事有不少,例如李嘉誠堅守誠信發家的故事。李嘉誠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香港富豪,但他早年清貧,其在創業初期的資金十分有限,甚至可以用捉襟見肘來形容了。一次,一個外商想大批量購買李嘉誠的產品,讓他找一個有信譽的廠商做擔保。李嘉誠遍尋無果,由於找不到擔保人,他只好坦誠相告,不能與其簽約。外商在瞭解情況後,就同意與之簽約,不過李嘉誠卻不願意,他坦言自己資金有限,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按時交貨,不想讓外商因此受損失。這種以誠待人爲他人考慮的行事打動了外商,更加堅定了與之簽約的決心。李嘉誠就是憑藉這個機會,走上了塑料花大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