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你和更好的自己之間,隔着一句“差不多就行”

你和更好的自己之間,隔着一句“差不多就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3K 次

你和更好的自己之間,隔着一句“差不多就行”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決定一個人優秀與否,有時候並不是突如其來的機會。每天進步一點點,和事事都差一點點,時間久了,距離就會顯而易見。我們養成習慣,然後習慣養成我們。我們成就的人和事,最終成就的是我們自己。

1

幾年前,表弟開小吃店,開業前夕事多,我過去給他幫幫忙。

那個店選的位置不錯,離着一家醫院很近,客流量很大,那附近的店都乾得很紅火。

表弟說找人看了日子,兩天後開業。我勸他等等,店裏哪哪的都沒弄好,招了兩名店員,連最基本的培訓都還沒做,這要是開業,非亂成一鍋粥不可。

你和更好的自己之間,隔着一句“差不多就行”

可表弟說沒事,還有兩天呢,教給她們該怎麼收錢怎麼上菜,不可能和大酒店一樣正規。這裏的客人大多是流動人口,不用事事追求完美,差不多就行。

過了兩天,表弟的店開業,果然一開張,來吃飯的人就很多。他和兩個店員手忙腳亂,還是出了很多岔子,不是上錯菜,就是收錯錢。還有一桌顧客吃出了一隻蒼蠅,當場和店員發飆,表弟又賠禮道歉又免單,那人才罵罵咧咧走了。

那之後有小半年的時間,我沒有和表弟聯繫。有一天,我去醫院看病人,出來時順路到表弟的店看看。怎知店門鎖着,門上貼了張條子,“此房轉租”……

我一看這是關門歇業了呀,怎麼短短几個月就黃了?

想想也正常,表弟做事太不用心,凡事都差不多就行,豈知飯菜質量差一點,人員服務差一點,環境衛生差一點,這一點那一點加起來就會差很多了。

2

其實,不僅僅是做生意如此,做人做事也一樣。

我曾在一次校園招聘會上,從同一所大學同一班級招了兩名大學生,小王和小李。他倆是學機械設計的,就分到了研發部。

小李有句口頭禪:差不多就行了。剛開始我還沒在意,後來他們領導和我說過一次,這孩子做事不太用心,每次設計的圖紙都很毛糙,各種低級錯誤都有,每次他的東西都要格外用心檢查,不然就會出錯。

六個月的實習結束,研發部領導給小李的建議是:不適合研發部門,建議去其它部門重新實習。

就這樣,小李轉到了企管部,做KPI考覈工作。這種工作瑣碎、精細,各項指標稍微有點出入,就會有失公平。

一次,上半年KPI結果出來後,好幾個部門找小李吵架,說弄的數據有問題[]。後來,還是他們部門主管出面重新做考覈,才平息了紛爭。

在企管部待了半年,主管給小李的評語很差:上班從不帶腦子,不知他來幹嘛了。

可是,和小李一起來公司的小王就完全不一樣了。他一直在研發部,每張圖紙都設計得非常精細,幾乎不用審覈。他說,每次往外交的東西,都是自己的人生答卷,也是自己的名片,一定要認認真真去對待。

小王早就轉正定級了,這幾年工作出色,已經是部門主力,薪水也調了幾次,比一起來的那批同事都高。

所以你看,決定一個人優秀與否,有時候並不是突如其來的機會。每天進步一點點,和事事都差一點點,時間久了,距離就會顯而易見。

我們養成習慣,然後習慣養成我們。我們成就的人和事,最終成就的是我們自己。

3

記得看過一部電影,說有一家茶餐廳,生意非常非常好,想要去那裏吃東西,必須提前幾天預約。

那裏的菜,都是老闆娘親自下廚,精心製作而成,所用的食材和配料也都是一絲不苟。

老闆娘的話我一直刻在腦子裏:茶餐廳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張飯票,我要讓自己活下去,讓自己比別人活得好一點,我就得把手上這件事做好才行。

真的是這樣,很多時候,只要把手上的事做好了,好運就悄悄降臨了。

我曾經和一位電子產品製作業的副總吃飯,他們公司在國內同行業中,每年的銷量都保持在前三名,我和那位副總討教其中的奧祕。

他說,其實,大家制作的產品功能大同小異,無非是細節上的功夫。比如,材質的選擇是否用最好的,設計是否最人性化,製作是否最精細,一點一點加起來,出來的產品就千差萬別了。幹我們這一行,要求的就是一個“精”字,最怕的就是懷有“差不多”的心態,這樣出來的產品,保證滯銷。

4

總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

爲什麼同樣的生意,有人賺錢有人賠錢呢?

身在職場,爲什麼大家一同起步,數年後,有人一馬當先,有人卻原地踏步呢?

是的,生活是由每一個真實的當下組成的,來不得半點馬虎。這世上,任何轟轟烈烈的事業,也都是由一個個具體的細節構成。

大人物並不是每天干大事,不過是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這些小事堆積起來,就是大事業。

但凡大事,必作於細;擁有匠心,纔出巨匠。

你對歲月辛勤耕耘,它纔會還你一樹風景;你對它糊弄應付,最後都是給自己挖坑。

有時候,我們和更好的自己之間,只隔着一句話:差不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