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6則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6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6則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6則

導讀:蔚藍的天空雖然美麗,經常風雲莫測的人卻是起落無從。但他往往會成爲風雲人物,因爲他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下面是小編爲你推薦的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6則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1.從小報記者到出版龍頭

1978年,他進入臺灣《工商時報》工作——記者是他渴望已久的夢想。他十分珍視這個機會,所以他興致高昂,全力以赴。第一天出去採訪,他8點就出門,騎着摩托車,一天就拜訪了8個單位,除了中午在路邊攤位吃碗麪,壓根沒有休息。他不喜歡穿雨衣,他的衣服幹了溼溼了幹,採訪對象見此驚詫不已,紛紛說:“沒見過這麼認真的記者。”

憑着這股奮鬥勁兒,不到兩年時間,他便成長爲報社的高級記者。

1986年10月,臺灣宣佈開放“黨 禁”和“報禁”;第二年5月,臺灣宣佈外匯管制開放,每個人一年可以匯出500萬美元。他意識到,財經、商業的鉅變即將從資金的流動開始,用月刊詮釋這種變動已經不夠,商業週刊的時代到來了。當年6月底,他下決心創辦臺灣《商業週刊》,一共籌集了1200萬新臺幣資金。

像所有的創業一樣,初期的感覺苦不堪言,每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他經常清晨提着早點回家,吃了才睡覺。可一年下來,所有投資賠光,只好增資。

第二次增資很容易,所有人都看到團 隊的努力,股東們都繼續增資。他拿到了第二個1200萬新臺幣。增資的同時他認爲,之前失敗最大的原因是編輯部缺乏有能力的好手,他自己訓練的新記者沒辦法提供足夠精彩的內容,於是他招兵買馬,組成強大的團 隊。可事與願違,週刊質量和內容並沒有提升,內部團 結反而成了問題——幾個副總編互不買賬,明爭暗鬥,過多的精力花費在業務之外;由於缺乏人才保護機制,創刊時加入的菜鳥記者在攢夠經驗值之後,陸續被其他媒體挖走。

一年過去,第二個1200萬又虧光了。第三次增資,他和他的團 隊學乖了,決定加一倍增資,以免一下子又賠光了。但大部分股東都決定放棄,他只好引入新股東!誰願意投資,都舉雙手歡迎。

這時候雜誌已經很難留住員工,老人走光了,新人進入馬上發現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團 隊,很快就離開。雖然他非常拼命,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以上,但第三年底,2400萬新臺幣又告罄。這是《商業週刊》的最低谷。再度增資是必然的,但無疑是難度極大。

極度絕望之時,他把反思的目光投到自己身上。過去遇到困難,他覺得要用增資以改變營運結果。現在增資無門,一定要用別的方法才能自救,改變是《商業週刊》的唯一出路。

這時候他偶然遇到臺灣“中國生產力中心”負責人石宣博士,聊天時石博士說:“什麼是笨?就是老用同樣的方法做事,卻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

一語驚醒夢中人。過去4年,他經營《商業週刊》失敗,正是對這句話的註解,每次他都積極地從外在因素找原因,或者消極地認爲狀況不可改變,必須要儘快增資,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解決,這時他驀然發現最有問題的是自己。

他開始閉門思過,決心自我改變,不能再期待投資,要立即從內部改善找答案。他決定徹底瘦身、徹底檢視所有成果,把開支降到最低,最好立即能收支平衡,不能的話也要讓虧損降低,勒緊褲腰帶生存。

至於他自己,檢討的地方就更多了,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專業能力等等,沒有一項夠格,每一項都得重新學習 。他嘗試快速改變,改變的速度抵不上營運的快速沉沒。市場上不斷傳言《商業週刊》隨時可能倒閉,廣告客戶不斷反悔臨時抽退,銷售人員每天闢謠都來不及。

態度轉變之後的他,決定正面應對。他要求業務人員面對客戶坦誠《商業週刊》的困難,但也要同時告訴他們:“我們已經存活了五年,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撐下去,決不放棄。”

終於,在他的率領下,他的團 隊“緊密配合,真誠服務”,打動了新老客戶。而隨着《一九九五閏八月》的出版暢銷,他的公司終於走出了困境。這本《商業週刊》出版的書,4個月內賣了30萬冊,賺了近3000萬新臺幣。

藉助這本暢銷書的東風,《商業週刊》發展迅猛起來。緊接着,他融資成功,城邦出版公司新鮮出爐——這是由3家小出版社合併而成的,後來陸續創立了20多家出版社,成爲臺灣第一大出版集團 。

而他就是該集團 創始人、現任ceo——何飛鵬。現在,他爲大陸 《第一財經週刊》等媒體撰寫專欄,是風行大陸 職場暢銷書《自慢》系列的作者,享譽海內外出版界。從一個報社的小記者,到臺灣出版業的龍頭老大,一路風光,一路坎坷。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2.我可以登上太空針塔

在美國西雅圖州,有一座地標式建築,名字叫做太空針塔。該塔高605英尺,相當於56層樓高。在離地面520英尺高度,有一個瞭望臺和旋轉餐廳,可以俯覽西雅圖360度的全景。人們常說,到西雅圖,不登上太空針塔,就像到巴黎沒有去過艾菲爾鐵塔。

但在那個年代,能夠登上太空針塔,除了富豪政客,幾乎很少有人能夠享此殊榮。好多人都以能登上太空針塔爲榮。一個小男孩,從小就有這種願望。但由於家境貧寒,這幾乎成了一個不切合實際的奢望。

終於,機會來了。一天,小男孩就讀的教會學校,有一個叫做戴爾·泰勒的牧師當衆承諾:“誰要是能一字不漏背誦出《馬太福音》5~7章的全部內容,就可以被邀請去太空針塔的旋轉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

在泰勒牧師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從沒有人能夠完整背出那三個章節的馬太福音。因爲那幾個章節內容長達幾萬字,且連貫性不強,還很拗口,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難完整背出。但那個11歲的小男孩卻做到了,而且從頭到尾,沒有一點差錯。沒有人能夠想見,爲了登上太空針塔,他除了吃飯睡覺,幾乎用了一個禮拜所有的時間。

後來,這個故事被寫進了他的自傳。每每有人問及,他總是深有感觸:“其實,並不是我比別的小朋友聰明,只是因爲我能夠竭盡自己的所能,而其他人則沒有。”

成功的定義,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我可以登上太空針塔!”就是抱着這樣的信念,16年後,小男孩成了全球著名的微軟公司的總裁。是的,他就是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曾這樣評價比爾蓋茨說:“如果他賣的不是軟件而是漢堡,他也會成爲世界漢堡大王。”

截止於2008財年,微軟公司收入近620億美元,在全球60個國家與地區,僱員總數超過了50000人。蓋茨也於2001--2007年蟬聯世界首富,2008年排名世界第三,2009年又一次成爲世界首富。曾有人斷言,只要你桌面上放有一臺電腦,裏面必須裝有微軟公司的某個控件。比爾蓋茨幾乎徹底改變了每一個現代人的生活。

很多年後,教會學校的幾個玩伴接到邀請,參觀位於西雅圖的微軟公司總部。在比爾蓋茨辦公桌後的牆上,有一組巨大的照片,很耐人尋味。照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幅照片是蓋茨幼年居住的一間破破爛爛的小木屋,第二幅是巍峨壯觀的太空針塔,第三幅就是微軟公司總部的發射塔。由低矮的小屋到高聳入雲將近900英尺的發射塔,那三個高度,看起來呈一條遞升的直線。很給人一種振奮人心的感覺。這組照片記錄了微軟公司的成長軌跡,也真實的反映出蓋茨所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所在。

很多時候,成功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從登上太空針塔到建立自己的微軟帝國,比爾蓋茨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在參加亞洲博鰲論壇期間,衆多騰訊網友提出了數千條近乎苛刻的問題。對於網友問及自己的資產,蓋茨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的公司現在可以建造26座太空針塔。而談到自己的成功,比爾蓋茨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成功來自堅持和竭盡所能,在某個特定的年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登上登上西雅圖太空針塔。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3.成功不是偶然

如果,沒有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巴氏滅菌法,我們的味蕾,將會由此失去與美味葡萄酒萬千次的親密接觸機會。法國報刊的這種說法,也許並不爲誇張。

葡萄酒是法國人的珍愛之物,甘洌純甜、回味悠長。但最初,葡萄酒釀成後卻不宜久放。因爲新鮮的葡萄酒,不經處理很容易變酸,這一切,都是源於細菌的作用。但,如何消滅這種可惡的細菌呢?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不失爲一個難題。冷凍或冷藏都不行,唯一的辦法就是高溫 殺菌。1861年,巴斯德開始着手研究這個課題。起初,他把葡萄酒放在密閉的容器裏,加熱到沸騰,如此一來,細菌是徹底殺死了,但每一次品嚐,葡萄酒味道都異常苦澀,幾乎難以入口。經過無數次的實驗,那種刺鼻的氣味始終難以改變,實驗陷入了僵局。

一天,巴斯德正在加熱一鍋新釀製的葡萄酒。突然,一個朋友找他有事,巴斯德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實驗,他叮囑助手瓊斯,把葡萄酒加熱後再仔細品嚐,然後,匆匆離開。這一去,就是幾個小時。等巴斯德回到實驗室,卻發現,火爐裏面的燃料早已耗盡。原來,瓊斯忘了在爐裏添加燃料。巴斯德聳了聳肩,正欲生火重新加熱,忽然,聞到實驗室裏有一股以前從沒有過的甜甜的氣味。巴斯德仔細品嚐了葡萄酒,發現沒有徹底沸騰的葡萄酒,不僅沒有原先那股澀澀的感覺,相反,卻有了一絲甜意。或許,葡萄酒不要加熱到100度,就會保持最初的甘甜。這一偶然發現,讓巴斯德大喜過望。

後來,巴斯德改變了最初的實驗方法。他不斷嘗試,把葡萄酒分別加熱到不同的溫 度,一次次對比品嚐,最終,他發現:把葡萄酒加熱到55度,纔是最佳度數。這樣,不僅酒質非常醇厚,不失最初的風味,還能保持最適宜的甜度。

一次,魯班在爬山的時候,不小心讓小草割破了手腕,由此,他發明了鋸子;荷蘭眼鏡店的學徒利伯希在玩弄兩片鏡片,偶然發現了凸透鏡和凹鏡放在一起具有望遠功能,由此,他發明瞭望遠鏡。

同樣是偶然。1894年11月8日傍晚,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終止了一天的工作。他將陰極射線管放在一個黑袋子裏,關閉了實驗室的燈源[]。然而,當他重新返回實驗室,準備取回一件物品時,他驚奇地發現:當開啓放電線圈電源時,一塊塗有氰亞鉑酸鋇的熒光屏居然發出了熒光。接着,他試着用書本、薄木板以及片狀的金屬在放電管和熒光屏之間,仍能看到熒光,彷佛這些東西都成了透明物體。

經過反覆研究,倫琴發現了舉世震驚的“x”射線,由此,也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產生。然而,極具有調侃意義的是,在這之前,一位牧師在沖洗照片時,也曾偶然發現這一奇怪的現象。但,遺憾的是,那張照片卻被他當做底片問題,隨手丟棄在廢紙簍裏。最終,牧師也得到了底片銷售商幾美元的賠償。直到倫琴公佈發現一種不知名的簡稱爲“x”的射線,他才如夢方醒。一個偉大的發現,就這樣與他失之交 臂。

一次偶然,巴斯德讓葡萄酒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一次偶然,倫琴發現了“x”射線。巴斯德曾謙遜的說:“我的成功來自偶然”。愛迪生也有過“成功來自偶然,但偶然不代表成功”之說。其實,這偶然,總是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才最終被發現。成功不是偶然,所謂的偶然,是千萬個成功者用無數次的失敗換來的。我們的身邊,不乏這樣的事例,也有太多的偶然,關鍵是,我們如何用心去品讀和發現。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4.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一個小男孩,從小父母離異,隨着母親生活。因爲生活拮据,一家5口,擠在一間四面漏風的木板房裏,睡的是“上下鋪”的高低牀 ,把豉油撈飯當作天下美食。?他從小就長相一般,寡言孤僻。小夥伴們都覺得他又髒又不好看,都不願跟他在一起玩。上學後,更是倍受同學的奚落和羞辱,大家稱他爲“沒有父親的野孩子”,?他曾經自認爲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讀書時,他非常頑皮,好動、貪玩,成績也一直不好,爲此,每次的家長會,他的母親必被請到。

他對拳擊和武術有着狂熱的興趣,每場比賽必看。從小,他練得最多的就是詠春拳和鐵砂掌,後來還偷偷練過泰拳,他最喜歡李小龍自創的“截拳道”。幾乎每天勤練功夫,甚至還與其他小孩打架比試,用以切磋武藝。爲此,沒少受到母親的責罵。他曾經渴望做一名像李小龍那樣的功夫高手,但卻因體質較弱,最終沒能被體校選中。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公司做助理,但因種種原因,他沒能繼續在那家公司任職。

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但結果都未能長久。

1983年,他結業成爲香港無線藝員。同年被選派到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當主持人,這樣,一做就是4年。當時有記者寫過這樣一篇報道,說他只適合做兒童節目的主持人。他把這篇報道貼在牀 頭最爲醒目的位置,時時提醒和勉勵自己:握緊拳頭,一定要創出一番像樣的事業,讓人們對自己刮目相看!

從此,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癡迷上了演藝事業。從早期的跑龍套開始,他一步一步地邁進了影視圈。但是,在繁星璀璨的香港影視圈,最初,他只能扮演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配角,勉強混個盒飯。對待失敗,他從沒有選擇放棄,也沒有去和別人攀比。像他在日記中所寫到的: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做好自己!

有一個真實的個人經歷:在片場,他曾扮演一具死屍,大火燒身,在導演沒有喊停時,他一直強忍劇痛。這種近乎殘酷的堅毅表演,使他在圈內逐漸有了名氣。繼而,他獨闢蹊徑,賦予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幽默俏皮的風格。正是看似荒誕不經的“無厘頭”表演,以及那種小人物的市儈和富有正義的矛盾對立,開創了喜劇表演的先河。

雖然,他最終沒有成爲李小龍那樣的功夫高手,但他卻用另一種觀衆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成了一個最出名的喜劇演員,他的名字叫周星馳。20年前,他是被人呼來喚去的“星仔”,20年後,他的名字叫做“星爺”,僅《功夫》一劇,他的全球票房就超過了6億港元,開創了香港電影 的票房神話。

成功的定義,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像周星馳那樣,無論身處什麼崗位,不要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更沒有必要去和別人攀比。成功沒有複製,關鍵是,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中,演繹好自己不爲平凡的角色。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5.哪怕做一隻蝸牛

一支考古隊,到胡 夫金字塔考察。他們憑藉直升機的力量,用吊繩攀上了金字塔的頂部。在他們不遠處,幾隻雄鷹受了驚嚇,落荒而逃。

在人們的意識中,似乎只有雄鷹才能登上巍峨的金字塔。雄鷹有強勁的翅膀,這也不足爲奇。但接下來的考古中,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那就是,在胡 夫金字塔的頂部,他們居然發現有不少蝸牛的軀殼。究竟這些蝸牛是如何從地面來到海拔136.5米,相當於40層樓房之高的金字塔?有人猜測,或許,是雄鷹從地面叼上來的美味佳餚,但在每一個軀殼裏,蝸牛的身體都毫髮無損。這確實很難解釋;那麼,是粘附在飛機的表面,最終墜落 下來的?也不是。因爲,按照常理,飛機發動後,那股強大的氣流,足以把蝸牛吹得無影無蹤。後來,陸續有了更多的發現,那就是,在金字塔的中上部不斷髮現有蝸牛爬過的痕跡,還有許多粘附在塔體已經乾枯掉的蝸牛。原來,這些號稱爬行速度最慢的蝸牛,經過無數次的墜落 ,一個月、兩個月,最終,竟是自己從塔基,一步一步,爬上了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石頭建築,也攀上了自己生命的最高峯。

蝸牛,向來以爬行緩慢、效率低下的反面教材著稱。但正是這種看似懶散懈怠的小蟲子,做出了連人類不依靠外力都無法達到的壯舉。那一刻,幾乎所有的考古隊員都有了一種深深的感觸與震撼。

蝸牛之所以能夠攀上金字塔,就是源於堅持。而且,即使在這堅持中,也只有爲數不多的蝸牛,能夠巧遇陰雨,蘊蓄充足的水分,才能成功登上塔的頂端。再長的路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走也無法到達。在蝸牛的簡單思維中,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即使摔得頭破血流,也永不退縮。

很多時候,號稱貴爲萬物之靈,並且統治整個地球的人類,倘若單從攀巖的角度和高度來看,其實和蝸牛一樣微不足道。自從能夠製造工具,人類就具有了超級的思維,並且懂得了迂迴與退讓。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人的幸運,也是人的不幸。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期待做一隻凌空飛翔的雄鷹。但一種叫做生活的東西,卻往往就是那麼殘酷。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像蝸牛一樣,揹負着沉重的行囊。沒有雄鷹的天賦,卻必須要具有蝸牛般的毅力。不要問自己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只要拼搏奮鬥、永不停息,終究可以留下一絲令自己感動的痕跡。

不能像雄鷹那樣振翅高飛,那麼,就做一隻蝸牛吧。但,即使是做一隻蝸牛,也要揹着沉重的殼,一步一個積累,在生命的長河,留下奮鬥的足跡,爬向成功的彼岸。

關於名人勵志人心的真實故事6.一塊鐵的學問

提起他的名字,好多人也許覺得陌生。但是,他開創的一個大型互聯網企業,卻家喻戶曉,單是那一系列免費郵箱,就給全球億萬網民帶來了福祉。不是嗎?昔日,寄一封信,要在方格紙上塗塗改改,填郵編、地址,貼郵票、粘信封,繁瑣且耗時費力。如今,只要你輕輕拉動鼠標,一份祝福、一封郵件,須臾間,即可跨越千山萬水,到達對方的郵箱。

他小時候很頑皮,整天在家裏擺弄一些電子管件、半導體之類的小玩意。爲此,曾多次受到父親的呵斥。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個像愛迪生那樣的偉大發明家。

1989年,他考入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其後,因自身原因,與研究生失之交 臂。

畢業後,他回了老家寧波,期待憑自己所學的技術,謀一番巨大的發展。在寧波電信局做工程師期間,他向自己的總工提議,在本局開展信息服務業務,最終沒有被採納。

1995年5月,他背上簡單的行囊,隻身來到廣州,做了幾個月的臨工,後來加盟剛剛成立的廣州sybase。在一年的時間裏,他感覺自己除了整天安裝調試數據庫外,幾乎沒有什麼進步,於是又一次選擇了離開。

1996年5月,他當上了廣州一家isp的總經理技術助理。在這家公司,他架設了chinanet上第一個“火鳥”bbs,然而,好景難長,由於面臨激烈競爭,他所在的公司經營慘淡,幾乎無法生存下去。一年後,他再一次慘痛失業。

理想與現實,往往有着巨大的落差。在那一段時間,他幾乎一蹶不振,他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閉門不出。看着終日垂頭喪氣的兒子,父親拿起了一塊鐵,開導他:同樣是一塊鐵,可以做成廉價的鐵釘和螺絲,而磨成鋒利的刀具,價格卻翻了幾十倍,在這許多種用途中,只有把它煉成鋼,做成精密的電子元件才最爲值錢。父親的話,有不同的版本,他也不止一次在書上讀過,但直到那一天,他才真正領悟到這其間的深刻內涵。

從此,他振作起來。他審時度勢,選擇了在當時人們還比較陌生的互聯網,並率先搶注了“163”等膾炙人口的數字域名。1997年,在廣州淘金路的一間8平方米沒有空調的房間裏,他開創了網易。創業初期,他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其中有10個小時是在網上,從免費郵箱入手,一步一個腳印,使網易逐步走上了正軌。

他就是丁磊,網易公司ceo兼首席架構設計師。

即便是網易稍有起色後,他仍遭遇了幾次巨大的打擊。曾有一段時間,公司遭到停牌,運轉極其艱難。那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將網易成功賣掉,但每每想起父親恨鐵不成鋼的話語,他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十年磨一劍,網易,逐步從一個十幾個人的私企,發展成爲今天擁有近300名員工,在美國成功上市的知名互聯網技術企業。1998年,網易被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評選爲十佳中文網站之首。其後不久,32歲的丁磊榮以10.76億美元的身價榮登福布斯財富排行榜榜首,由此開創了互聯網業的神話。

雖然,丁磊最終沒有成爲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但他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百鍊成鋼,但即使是做一塊鐵,同樣也有着巨大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