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男子4年寫150萬字日記給亡妻,寧波男子用行動詮釋真愛

男子4年寫150萬字日記給亡妻,寧波男子用行動詮釋真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男子4年寫150萬字日記給亡妻,寧波男子用行動詮釋真愛

這是一個悲傷而感人的愛情故事,寧波男子4年寫150萬字日記給亡妻。浮躁的社會,我們總聽到這樣的話“這個世界已經沒有真愛了”,看完這個故事,也許能讓很多人再次相信愛情,相信世間還有真愛存在。

鄭淑香在世的時候,陳秀康從來沒覺得有很多的話要跟妻子說。可是當鄭淑香走了以後,再沒有人聽他絮絮叨叨,沒人在意他是開心還是鬱悶。爲了不被孤獨擊垮,陳秀康開始提筆給妻子寫點什麼,起初是回憶,後來是日記,起初每天寫1000字左右,後來每天增加到2000字。這漸漸成了習慣,也成了支撐他在妻子走後度過每一天的動力。

這4年來,他將寫給妻子的日記,整理成冊,已有150餘萬字。陳秀康自己也沒想到,原來他對妻子有這麼多話要說。凝結在文字裏的平淡真情,就是他對妻子半世紀的愛情。

相識結婚前只見過3次面

陳秀康新中國成立前出生在寧波一戶普通農家,家裏4個兒子,他最小。新中國成立後,陳秀康上了學,學生時代一帆風順。1961年7月,陳秀康完成了高中學業,因爲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他和家裏一度爲讀不讀大學而煩惱,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空軍招生組到寧波招生,將陳秀康提前錄取,不僅學費、生活費由軍隊負擔,每個月還有津貼費,“這事對我們家而言,簡直像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1965年從軍校畢業後,陳秀康被分配到海南島尖峯鎮獨嶺擔任戰備值班任務,從事軍事情報收集工作。在獨嶺工作幾個月後,他接到了大哥的一封信,信中說給他介紹了一個女孩,讓他主動給女孩寫信聯繫,“這樣我跟我妻子淑香就算認識了。”

兩人鴻雁傳書了7個月,1966年5月,陳秀康終於獲批了參軍後的第一個探親假。第一次見面並沒有特意約過,那天陳秀康給父親上墳回來,聽說鄭淑香在介紹人家裏等他,於是馬上趕了過去。剛見面時,兩人還有些尷尬,好在已經書信聊了幾個月,一說話兩人就熟悉了。從介紹人家裏出來,兩人一起逛了會兒街,然後到狀元樓吃飯。“點的5個菜裏,有個菜是油爆大蝦,只只新鮮碩大,印象深刻。”可由於兩人都是第一次跟異性進餐,有點拘束,飯吃好了,菜還剩不少。

從狀元樓出來,兩人沿着外灘一帶邊走邊說,走累了,就坐在甬江邊的一處石階上。“雖然我們兩人都很激動,但始終保持着距離,連手也沒拉過,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當時挺傻的。”由於兩人當時都沒有手錶,一直逛到外灘的大鐘響了9下,兩人才發現時間已經不早了,陳秀康趕緊把鄭淑香送回了介紹人家。

陳秀康的探親假一共20天,其間包括第一次見面,兩人總共只見了3次面。第三次見面就是陳秀康離家歸隊的那天,那天陳秀康向鄭淑香表白,如果她願意跟自己確立戀愛關係,他回到部隊後就跟團政治處打報告,請組織審查。“當時她低着頭,臉紅紅的,羞澀地點頭,那情景我永世難忘。”

相守婚姻不在於形式

1967年,陳秀康的結婚申請,組織批了。拿到結婚介紹信的當天,他就向中隊請了假,向戰友借了一些錢,連同自己攢的400元,準備回家結婚。

在路上奔波了7天后,陳秀康終於回到了寧波。4月30日,兩人一起去了甬江公社辦理結婚登記,回來路上買了一些糖,分給村裏的親朋好友。家裏準備了晚餐,比平時要豐盛一些,最好的一個菜是白斬雞,家養的。“婚宴雖然簡陋,但淑香不止一次跟我提起,有個細節讓她很感動———每次大哥給她碗裏夾雞肉的時候,都會把雞皮剝了,好像事先知道她不愛吃雞皮一樣。”

陳秀康說,愛惜媳婦,在他們家是有傳統的。因母親只有兒子沒有女兒,所以把每個媳婦都當女兒來疼愛。在他們家,沒有人叫“嫂子”,都是叫“阿姐”,幾個侄子侄女叫淑香也是叫“阿姨”,而不是“嬸嬸”,這樣的叫法即使現在看來也是很少見的。家庭氛圍如此,哥哥幫淑香剝掉雞皮也不足爲怪。

兩人的婚房設在大哥樓上朝北的一間房,裏面只有一張可以拆卸的鐵牀,掛着一頂蚊帳,連同棕繃一共120元買來。被頭是鄭淑香託人從老家高錢帶過來的,牀單是嫂子送的,棉絮是親友自留地裏摘來加工而成的,還有一隻木板箱,是鄭淑香家後門口一棵苦楝樹剖版做的,新房雖然簡單,但兩人心滿意足。

第二天,兩人一起去天勝照相館拍了結婚照,第三天一起回鄭淑香老家高錢,簡單辦了2桌酒席,請村裏的親友聚了聚,隨後就去了鄭淑香在莫枝青山嶴的工作單位———鄞縣軍需供應站,在那裏度完了蜜月。

這次結婚,連陳秀康也覺得簡單了些,“不過,結婚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質。結婚的過程雖然簡單,但並沒有影響我們的婚姻質量,說到底,結婚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只要我們真心相愛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