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林毅夫人物簡介

林毅夫人物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K 次

林毅夫人物簡介

林毅夫人物簡介

林毅夫人物簡介

林毅夫,男,於1952年10月15日出生於臺灣宜蘭縣,籍貫:福建省漳州市。原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八、九、十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並於2005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在2010年7月22日舉行的英國科學院年會上,林毅夫教授被選舉爲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學歷: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系肄業,1971;臺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1978;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1982;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1986;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博士後。

工作簡歷:1987-1990年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1990-1993年,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1994年2008年,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領域: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制度經濟學。

2008年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正式任命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毅夫爲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世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在擬定研究計劃及發展方向上扮演相當重要的決策角色,林毅夫出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將更進一步轉變世銀與中國的關係。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如此高職位的中國人。

林毅夫人物簡介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於我國臺灣省宜蘭縣,父親林火樹給他取名叫林正義,是希望兒子長大後爲人正直,富有正義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林毅夫據此將自己的名字改爲“毅夫”。

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陸軍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隨即留校擔任學生連排長,第二年考上國防公費臺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78年獲政大企管碩士,隨即返回軍中,派赴金門馬山播音站前哨擔任陸軍上尉連長,負責接待外賓參觀第一線連的任務。

1979 年5 月16 日傍晚,上尉林正義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航道,他遊過兩千多米的臺灣海峽,抵達對岸的廈門,更名爲“林毅夫”。

1980年,剛剛對外開放的大陸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榮譽教授西奧多·舒爾茨。舒爾茨自然不會放棄到中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宣講他的經濟學理論的機會。當時,北大爲找一個翻譯頗費了一番心思,林毅夫榮幸地成爲給舒爾茨做翻譯的惟一人選。這個意外的機會,爲他打開了通往世界經濟學最高殿堂的大門。

1982年,林毅夫從北京大學畢業,懷揣經濟學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學位證書,他遠渡重洋,來到了現代經濟學的大本營芝加哥大學(舒爾茨將林毅夫推薦到的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舒爾茨,學習農業經濟。

1987年,林毅夫回到了中國,成爲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從海外歸國的經濟學博士。林毅夫先是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長,3年後調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

1990年,林毅夫關於1959—1961年中國大饑荒的論文《集體化與中國1959—1961年的農業危機》在國際頂級經濟學雜誌之一的《政治經濟學期刊》上發表,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爭議[]。

1992年,他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中國的農村改革及農業增長》一文,成爲一段時間發表於國際經濟學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之一,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爲其頒發了經典引文獎。這兩篇文章一舉奠定了林毅夫在國際發展經濟學和農業經濟學界的地位,一些歐美的中國問題研究機構視林毅夫爲中國農業經濟與社會問題的權威,屢次邀請他出國訪問研究。

1993年,林毅夫獲得美國國際糧食和農業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論文獎(每年一位),並以《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獲得中國經濟學最高獎——孫冶方經濟學獎。他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的第四章《價格雙軌制與供給反應:理論與來自中國農業的經驗證據》,再次榮獲孫冶方經濟學獎(第九屆),其他的獲獎更是不計其數。1993年,林毅夫升任北京大學教授。

1994年8月林毅夫與易綱、海聞、張維迎、張帆和餘明德等6人在北京大學創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出任主任,是中國經濟學研究的最前沿,也一直是中國政府決策部門重要的《智庫》之一。

1994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學,聯合多位海外留學歸來的經濟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出任主任一職。

1996年,林毅夫的母親不幸亡故。初聞噩耗,林毅夫失聲痛哭,淚流滿面。林毅夫因臺灣當局的阻撓而未能成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的終生遺憾。

2001年10月,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推動下,首屆中國經濟學家年會在北大召開,成爲中國經濟學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林毅夫曾是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是朱鎔基總理和溫家寶總理倚重的經濟決策智囊,也是“十五”計劃起草人之一,對中國的經濟決策,尤其對農村經濟和國企改革等領域的政策,極具影響力。

林毅夫人物簡介  第2張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親林火樹在宜蘭老家溘然長逝,享年84歲。當時,林毅夫應邀出席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一項國際經濟學術研討會,面對記者的鏡頭,他潸然淚下。

1998年4月至2008年3月,林毅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八、九、十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經濟界別)及政協全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8年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正式宣佈,已經任命林毅夫爲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主管發展經濟學的資深副行長,於5月31日上任,補缺2007年離職的布吉尼翁。

林毅夫事件

林毅夫的返鄉之路荊棘滿布。針對臺灣《中國時報》希望臺灣當局放行林毅夫返鄉之路的社論文章,臺當局防務部門2013年5月28日表示,林毅夫是“敵前叛逃的罪犯”,有違軍人忠貞氣節和武德價值,對於他的返鄉問題,臺當局立場至今並未改變,在處理上絕無模糊空間。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刊載社論文章《哀陳懷生屍骨無存,願林毅夫返鄉有路》稱,與臺灣黑貓中隊隊員陳懷生相比,1979年從金門游泳到大陸的連長林毅夫對臺灣造成的傷害,遠不及前者當年對大陸的侵害。林毅夫失蹤之後,臺當局防務部門巴不得此人已死;林毅夫成爲知名經濟學者之後,臺當局仍秉持“漢賊不兩立”立場,對他不予諒解,不肯讓他返臺。

林毅夫人物簡介  第3張

臺“防務部門”在新聞稿中表示,1979年,時任金門馬山連連長林正義(林毅夫原名)遊渡至大陸,“前線投敵”,臺當局對此案處理的立場至今並未改變,臺當局防務部門、內政部門及“陸委會”曾多次公開表達“人道考慮同意入境”、“法律責任依法處理”、“叛逃行爲予以譴責”等處理原則。林毅夫目前仍在臺防務部門通緝中,他若到案將被“依法處理”。以至於林毅夫2002年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設置靈堂,通過網絡直播與宜蘭老家同步參加父親的告別式。告別式開始,林毅夫與女兒跪地哀傷地看着屏幕。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1月13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軍事審判法”修法後,軍事案件及軍事犯移往司法機關,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被臺灣軍方依“投敵叛逃罪”通緝的世界銀行前副總裁林毅夫(在金門擔任陸軍連長時投靠大陸)